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我用牛欄坑的茶樹,做了幾斤白茶,任何茶樹品種都能做白茶嗎?

2024-06-06文化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先發於一點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毫無疑問,牛欄坑是內建光環的。

自從天價茶葉蛋橫空出世之後,不但武夷巖茶成功翻紅,幹掉鐵觀音和正山小種,成為了彼時茶圈的主流茶品,牛欄坑肉桂也以一己之力,扛起了武夷巖茶的半邊天。

時至今日,在武夷山茶農們集體無意識的大勢所趨之下,其它的茶品大多號召力不再、跌落神壇,但牛欄坑肉桂,仍舊以它高企的價格,穩立潮頭,成為武夷巖茶一張永不貶值的人民幣。

無論茶圈的江湖如何幾起幾落,牛欄坑肉桂都一枝獨秀,擁躉成群。

基於此,牛欄坑的山場主們,說起自己家的牛肉時,總是擁有一種得天獨厚的得瑟。

且不管他們的先輩們是透過何種方式得到了這片牛欄坑的茶地的耕種權利——自古英雄不問出處——當下,他們是最風光的既得利益者。

所以,當有人用牛欄坑的茶樹(不一定是肉桂),效仿白茶,也做出了幾斤白茶的時候,世人的眼光是驚訝的,艷羨的,食指大動想要喝一杯的。

那是一種神壇上的仙子終於蒞臨凡間,我輩凡夫俗子也能一親芳澤的,原始誘惑。

百勝刀王為何能記得陳圓圓跟他說過幾句話?便是基於這種從源自靈魂深處的仰望與祟拜。

當然,牛欄坑的坑主們仍舊是很高高在上的,動輒就煽情一番:

用牛欄坑的茶青做白茶,那可是虧大了!

殊不知,被普洱茶效仿,現在連武夷巖茶也來效仿,在動手之前,有誰問過白茶的意見麽?

若白茶仙子有靈,自然會站在太姥之巔,與世人嘆道:不招人妒是庸才,且由他們去吧。

【2】

任何茶樹品種都能做白茶嗎?

當然不是。

如果隨便哪種茶樹都能做白茶,那白茶早就在神州大地上遍地開花、風生水起了,也早就復興得一塌糊塗了,又何必由福鼎茶人們辛苦十幾二十年,走過這一段艱難的重起之路呢?

唯只白茶產區的人,這樣跰手厎足地奮進,才有了白茶復興的這一場開幕。

等終於可以坐下來,享受一杯成果的時候,全國各地,便星星點點地,開始效仿制作白茶了。

誰都可以來做一做了,誰都想來試一試了。

在白茶默默無聞深耕內功的時候,誰能想得到,有朝一日它會成為被模仿卻無法被超越的那一個呢?

瘦田無人耕,耕開有人爭。

其實,這就是東施效顰。

從理論上來說,東施是有效顰的自由的,這是上天賦予東施的權利。但世人也是有嘲笑東施的自由的,誰叫你讓我們審了一次痛不欲生的醜呢?

不同的茶樹品種,就算都嚴格按照白茶的生產加工標準來制作白茶,最終成品之後呈現出來的香氣滋味湯感,仍舊是不一樣的。

白茶是有特定樹種要求的,白茶國標規定:「大白」,「大毫」,「水仙」,「群體種」這四種茶樹上采下來的青葉,按白茶加工的工藝流程嚴格加工出來的,才能稱作白茶。

所以這些非白茶樹種做出來的茶,是不能定義為白茶的。

【3】

當下來看,市場上的大多數牛欄坑茶樹做的白茶,在白茶的產品體系裏,是排不上等級的。

就像一個42碼的女生,在女鞋店裏,是買不到鞋子的。

只能逛到男鞋專櫃去。

白茶分為:單芽的白毫銀針、一芽一二葉的白牡丹、一芽三四葉的壽眉,以及群體種嫩梢的貢眉。

大家看一下,白茶家族裏的這幾位,都是要有芽頭的。

沒芽的,可不敢妄入。

而眾所周知,武夷巖茶開采的時候,已經是中開面到大開面了,也就是說,枝梢上是沒有芽頭或者是芽頭非常少的。

而且,開面開到這個程度才采摘,那茶青嫩梢上就算是有芽,也是極小極小的,經過萎雕之後,它就開芯成一片極小的葉子,風選的時候早飛到爪哇國去了,成品茶身上找也找不到它的身影。

這種無芽的茶,定位為白毫銀針,還是白牡丹,還是壽眉呢?

它跟它們相比,差了一個芽頭的距離。

誰都不像,自然不能歸屬於白茶這個茶類。

所以,哪怕它貴為牛欄坑的茶青,亂入到白茶的領域裏來,照樣是只能被邊緣化的。

不是一個族類。

【4】

牛欄坑的茶樹做白茶,據說是2斤茶青做一斤成品茶。

而按照白茶的工藝,白茶樹種做白茶,是4.5斤到5斤茶青做一斤成品茶的。

2斤 VS 4-5斤,原料差了一半還多。

不得不豎起大拇指:牛欄坑茶青做白茶,就是省料。

如果牛欄坑的茶青采下來之後,是嚴格按照白茶的工藝來制作的,那為何會產生原材料上的巨大差異呢?

這一半的茶青原料,武夷巖茶省在哪裏呢?

看采摘的時間就知道了。

牛欄坑的茶樹采下來做白茶,必定不是在武夷山茶季的正日子裏,那會耽誤他們做茶,有可能損失一整年的營業額。

更不可能在做茶季之前采——把嫩梢采掉,那豈不是後面都沒有巖茶青可采了?

只能是武夷山茶季之後,等武夷巖茶的茶青采完之後,等武夷巖茶初制完成之後,騰出手再來采和做。

那自然就是在茶青開面較大的情況下采的,在幾乎沒有芽頭的情況下采的。

並且,那時節天氣酷熱,雨水充足,茶青瘋長,長成寬闊的大葉,粗長的大梗。

這樣的青采下來,做成白茶,看體積,估計是白茶裏正常壽眉長度的兩倍還有余!

料,就省在了這「寬闊大葉」和「粗壯長梗」上。

一梗抵四芽,還有富余。

這種茶,茶湯裏主要是茶梗的滋味感,茶葉的滋味感是較淡的,更別提芽頭上所出的毫香了。

於是,村姑陳覺得這種茶的名字要修正一下。

不應該叫牛欄坑白茶。

喚作「牛欄坑梗茶」,更貼切一些。

【5】

牛欄坑的茶樹做的所謂白茶,無論從法規來看,還是從生產工藝來看,都不屬於國定規定的白茶這個茶類。

它們只是茶農自己的玩票之作。

采自己家茶園的茶,按自己心意來做,無可厚非。

實在要給它起個名字,就叫農家手作茶吧。

幾千年前,牛郎沒有娶到織女。

幾千年後,牛肉戴上了巖茶界的桂冠。

而這位新晉小生牛白,它能頂著牛家的基因,利用牛肉的人脈與江湖號召力成為茶界明星麽?

當然有可能。

但前提是,把牛梗去掉。

我們喝牛,但不要梗。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