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元宵節習俗知多少?

2024-02-26文化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時間為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又稱為「上元節」。

圖片來源於網路

元宵節的起源傳說

1

民間開燈祈福

古俗有一種說法認為元宵節起源於民間開燈祈福古俗。開燈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開始「試燈」,十五夜為「正燈」,民間要點燈盞,又稱「送燈盞」,以進行祭神祈福活動。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元宵節習俗也有重要的推動意義。漢明帝永平年

間,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因此,隨著佛教文化影響的擴大及後來道教文化的加入,正月十五夜燃燈的習俗逐漸在中國擴充套件開來。

【燈戲圖】(局部)

描繪南宋時期杭州元宵廟會時的場景

2

火把節

這種說法認為元宵賞燈始於上古民眾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參加歌舞者達數萬人。直到今天,在中國西南一些地區,人們還在正月十五用蘆柴或樹枝做成火把,成群結隊高舉火把在田頭或曬谷場跳舞。

3

「三元說」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圓之夜的意思。上元節的由來,【歲時雜記】記載說,這是因循道教的陳規。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稱為上元節,七月十五稱為中元節,十月十五稱為下元

節,合稱「三元」。

圖片來源於網路

據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不過正月十五元宵節真正作為全國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到了隋朝,元宵節已經成為重大節日。到了唐代,元宵節已

經盛況空前。

元宵節的習俗

從唐代起,元宵張燈即成為法定之事。宋代謎語與元宵賞燈相結合,才出現了燈謎。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裏才落燈,整整十天。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

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五天。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十分重要的傳統節日。

1

元宵節為何要吃元宵

元宵作為食品,在中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北方「滾」元宵,南方「包」湯圓,這是兩種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民俗專家表示,煮湯圓時,因為它開鍋之後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讓人聯想到一輪明月掛在天空。天上明月,碗裏湯圓,家家戶戶團團圓圓,象征著團圓吉利。因此,吃湯圓表達的是人們期待闔家團圓的美意。

圖片來源於網路

2

元宵節為何鬧花燈

鬧花燈是元宵節傳統節日習俗,始於西漢,興盛於隋唐。漢明帝永平年間,由於漢明帝大力推崇佛法,所以,在正月十五這天晚上,為了能夠更好地「參佛」,他要求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這其實也是元宵節點燈或者觀燈的起源。隨著時間流逝,這

種形式傳入民間,就有了元宵節賞燈的習俗。當然在很多地區還有元宵節放燈的習俗。

唐朝元宵節賞燈十分興盛,無論是京城或是鄉鎮,處處張掛彩燈,人們還制作巨大的燈輪、燈樹、燈柱等,滿城的火樹銀花,十分繁華熱鬧。各種觀燈活動讓都城「士女無不夜遊,車馬塞路,有不躡地浮行數十步者」。隋唐以後,歷代燈火之風盛行,並沿襲傳於後世。在宋代出現了專門的燈市,燈市從正月十五持續到正月十九,燈品也琳瑯滿目。明朝,元宵節的花燈式樣也一直在翻新。清朝,滿族入主中原,宮廷不再辦燈會,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

3

元宵節猜燈謎的由來

燈謎的基礎是謎語,早在春秋戰國時謎語就已經出現,當時叫作「隱語」或「瘦詞」;到漢代時,逐步演變成為以破譯文字形義為主的謎語;三國時,謎語書面創作形式已十分盛行。到宋代興起了猜燈謎,至今不衰。宋代名人王安石、蘇軾等都是制謎語的能手。在南宋,猜燈謎已經成為元宵節的一種遊戲方式了。每逢元宵節,都城臨安的一些好事者會把謎語寫在紙條上,然後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玩。饒有興趣又可啟迪智慧的燈謎,深受人們的歡迎。

圖片來源於網路

4

元宵節為何要舞獅子

舞獅子這一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圖片來源於網路

據說,舞獅子最早是從西域傳入的。獅子是文殊菩薩的坐騎,隨著佛教傳入中國,舞獅子的活動也傳入中國。獅子是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後,和孔雀等一同帶回的貢品。而舞獅的技藝卻是引自西涼的「假面戲」。唐代時舞獅已成為盛行於宮廷、軍教、民間的一項活動。在100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舞獅形成了南北兩種表演風格。北派舞獅以表演「武獅」為主,即魏武帝欽定的北魏「瑞獅」。南派舞獅以廣東為中心,並風行於港澳、東南亞僑鄉。

本文摘自【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路版

圖片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