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紫金草開滿南京的季節,一起走讀【拉貝日記】

2024-04-01文化

每到春日,象征著和平的紫金草便開滿了南京。3月29日,以和平之花盛開為契機,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南京大學拉貝與國際安全區紀念館、南京大學拉貝日記與和平城市學生團隊主辦的「行走讀書·跟著【拉貝日記】重走南京安全區」活動舉辦。

△行走第一站:拉貝故居

徒步路線從拉貝故居出發,經南京鼓樓醫院、南京大學鼓樓校區的賽珍珠故居、南京師範大學隨園校區,再到最後一個尋訪點——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五台山叢葬地。每一處打卡地點,都與南京安全區有著不可磨滅的歷史淵源。

1937年冬,侵華日軍占領南京,制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慘案。11月下旬,留守南京的國際友人成立了「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德國商人約翰·拉貝被推選為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主席。拉貝先生在這個小院裏,不僅保護了600多名中國難民,而且每天以戰時日記的形式,寫下了震驚中外的【拉貝日記】,日後這部日記成為日軍南京大屠殺的鐵證。

在拉貝故居,很多人的第一感受是,原來書中提到的容納了600多位難民的小院子其實並不大,而那個著名的「英雄地窖」——幫助難民們躲避了無數空襲的防空洞,其實十分簡單,可就是這個簡單的防空洞,當年可是被塞滿了人。拉貝在日記中寫道:「我們共有 30 個人,坐在那裏就像罐頭裏的沙丁魚一般。」

△活動現場展示出的【拉貝日記】(青少版)

活動現場,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所有版本的【拉貝日記】悉數展出,包括1997年初版、2009年修訂版、2017年影印本、2023年青少版、2024年全譯本,都被呈放在拉貝先生的雕塑前,引來不少讀者駐足翻閱。報名參加此次行走活動的「老南京」卞先生說,希望透過行走和專業講解多了解一點有關拉貝的人和事。

賽珍珠故居即【拉貝日記】中屢次提到的「平倉巷3號」。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期間,賽珍珠故居所在地是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智囊」所在地,委員會的成立大會就是在那裏召開的,也正是在這次大會上,拉貝被推選為國際委員會主席。以前在南大上學的劉女士說,一直知道賽珍珠故居,卻從來不知道這個地方和南京安全區有關。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五台山叢葬地

本次行走的最後一站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五台山叢葬地,成員手持白菊花,輪流向遇難同胞獻花致哀。朱先生在拉貝故居參觀時偶遇本次活動行走隊伍,一路跟隨走完了活動全程,在最後一站獻花結束後,他感慨道:「我就住在附近,這處叢葬地我都不知道,這次跟著你們了解了歷史,以後每年清明我都來獻一次花。」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夏淑琴的外孫女夏媛女士在活動現場表示,希望現在的學生們,一定要銘記歷史,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南京大學德語系研究生張焱陽是本次行走活動的全程「解說」。他是南京大學拉貝日記與和平城市學生團隊的一員,團隊成員曾帶著【拉貝日記】,沿著拉貝先生的足跡,尋訪了許多日記中提到的人物和地點。張焱陽說,「我們要用今天的、我們能夠做到的方式,為守護和平與正義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次活動的參與讀者以青少年居多,所以在現場最新出版的【拉貝日記】(青少版)格外受關註。【拉貝日記】的譯者之一劉艾寧說,「【拉貝日記】不應當只是歷史學家研究的物件,我更希望普通的讀者,尤其是青少年來讀這本書。」正在讀高一的範同學說,她正在準備著手寫一篇關於南京大屠殺的文章,這次行走對她來說是一次特別好的鍛煉。

為了提升活動參與度,江蘇人民出版社采用了集章打卡的形式,所設計圖章圖案元素均來自【拉貝日記】,比如拉貝自己畫的烏鴉、拉貝的簽名等,出版社工作人員也會向讀者講解印章的含義。「我很喜歡這些印章,每當看到這些,我就會想起今天的活動,也會想起拉貝,他很樂觀、很善良,我們要記得他們的付出,為和平做一些我們能做的事。」大三學生夏同學說。

通訊員 鐘誌勤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陳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