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俗語「拜倒在石榴裙下」,石榴裙是什麽,為什麽魅力這麽大?

2024-06-15文化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當一個男人被一個女人深深吸引,我們常用「拜倒在石榴裙下」來形容, 這個俗語讓人不禁好奇, 究竟是哪位女子魅力這麽大,能讓英雄豪傑甘願「拜倒在石榴裙下」 ,從而成就了這樣一個流傳千古的典故?

石榴,這種原產於波斯的水果,早在公元前2世紀就已傳入中國。 它的花,火紅如焰,鮮艷奪目 ,是古代紅色染料的重要來源 。這種紅,是熱烈的、生命力旺盛的,自古以來就被認為是吉祥和繁榮的象征。

古代 女性的裙裝,往往以石榴花為染料,染成鮮艷的紅色,因此得名「石榴裙」 。 特別是在唐代,這種裙子顯得尤為流行。

而提起唐代,不得不提的便是「四大美女」之一的楊玉環。楊玉環的美麗不僅僅體現在外表,更在於她那獨特的氣質和影響力。她對石榴花的喜愛,幾乎到了癡迷的地步。 每逢石榴花盛開時節,總能在宮中看到她身穿鮮艷的石榴裙,與花同色。

然而,大臣們對此十分不滿,他們認為楊玉環是禍國殃民的罪魁禍首,拒絕向她施禮。這讓楊玉環感到非常不滿。

傳說在一次宮廷宴會上,楊玉環身著石榴裙,美得讓在場的所有大臣都目不轉睛。這時的唐明皇,為了顯示對楊貴妃的寵愛,甚至下令, 所有大臣必須向著石榴裙的楊貴妃磕頭致敬。

這也就是 「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典故來歷,自此,「拜倒在石榴裙下」成了男人對女性極致愛慕的代稱。

而另一位女性,武則天,同樣對石榴裙情有獨鐘。

公元646年,唐太宗病重,太子李治在旁守護。

一天,武則天身穿石榴裙走過皇宮的禦花園,恰巧被太子李治見到。武則天的美,成熟熱烈,英氣逼人,那一刻,李治被她的美麗和氣場深深吸引,從此便無法自拔。

然而,唐太宗去世後,武則天不得不出家修行。在那段孤獨的日子裏,她給已經成為皇帝的李治寫了一首詩: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比來常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詩中滿載著對過往日子的懷念與未了情, 詩中提及的石榴裙,就是李治第一次遇見武則天的那一條, 此情此景勾起了李治的相思之情,也為他們之後的故事埋下了伏筆。

後來,武則天將她與李治初次相遇時所穿的 石榴裙珍藏於法門寺,這條裙子經歷了千年風霜,至今仍被保存,成為一件珍貴的國寶級文物 。如今,這條石榴裙已經成為了法門寺的鎮寺之寶,吸引著無數遊客前來朝拜。

那麽,石榴裙為何會備受古代女性青睞呢?

首先,石榴的鮮紅色調,是中國人格外喜愛的顏色 。自古以來,成熟的果實大多呈現紅色,而與女性相關的成語如「紅粉佳人」、「紅袖添香」、「朱樓繡戶」等,皆與紅色密不可分。女性鐘愛紅妝,這是她們歷代傳承的服飾習俗。

再者,自漢代起,女性便開始青睞紅衣紅裙 。到了唐代,這種風尚更為盛行。著名畫家周昉的【宮樂圖】便描繪了眾多身著紅裙的宮女圍坐於宴席之旁,那鮮艷的色彩直沖人心。唐代其他畫作中,女性紅色長裙的身影也隨處可見。

無論是豪門貴女、官宦人家的太太,還是富貴人家的丫鬟,她們每一位幾乎都擁有一條石榴裙。這成了唐代的一種時尚。 而詩人們也常將石榴裙作為美麗女性的象征,詠嘆其千嬌百媚,如同石榴花綻放,不畏東風。

女性在選擇服裝色彩上的細心,不僅僅是外在美的展示,更是她們內在品味的體現。色彩得體可以反映一個人的品格與氣質:恰當的色彩,穿在身上,更是一種從容不迫的底氣,久而久之,這成了她們獨特的風采與氣場。

設想這樣一個場景:在層層簾幕,花影婆娑之間,一位溫婉美麗的女子款步而出,身著石榴裙,其色調柔和卻又明快,恰似石榴花般飽滿而富有生命力。她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微笑,都像是那石榴裙上的花瓣,輕輕綻放,散發出淡淡的香氣。

而這些,正是石榴裙備受古代女性青睞的原因,所以,石榴裙,不僅僅是一條裙子,更是承載著古代女性的夢想與情感,見證了歷史的變遷與人物的傳奇。 它的故事,如同那火紅的石榴花,永遠盛開在人們的心中,訴說著一個個美麗而動人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