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竹根雕技藝傳承人——王清梅

2024-09-26文化

文/沈海濱

竹根雕藝術傳承人王清梅

竹根雕塑作品——劉海戲金蟾

王清梅是福建省仙遊縣人,幾十年來,他專心於竹根雕創作,用一把雕刻刀,賦予一截截毛竹根以新的藝術生命。他的作品構思新穎大膽,風格粗獷豪邁,展現了自己獨特的藝術視角。

今年60歲的王清梅,堅守著傳統的竹根雕制作技藝,轉眼間已過了40余年,如今他已是高級工藝美術師、國家一級技師、省工藝美術大師、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走進王清梅的「王氏竹木陳列室」,空氣中散發出竹的清香,達摩、羅漢、關公、蘇東坡等竹根雕精品栩栩如生,彌漫著清新自然、古樸典雅的氣息,令人贊嘆。

王清梅是榜頭鎮紫澤社群人,家裏祖祖輩輩都是以雕刻為生的手藝人。他在十六歲便外出拜師學藝,學習眠床上的雕花,後又學過寺廟佛像雕塑,先後從事木雕、銅雕、石雕等手藝。行業的更換,使他練就了過硬的雕刻技藝,更積澱了深厚的藝術造詣。20世紀80年代,他在一個古玩商店裏看到,一只竹雕筆筒被人以很高的價錢買走,這在他的心裏泛起了漣漪,便買了一個竹根,雕起了筆筒,逐漸醉心於這門技藝。自此,他和竹根雕結下了幾十年的不解之緣。

雖說雕刻藝術有共通之處,但是初次接觸到竹根雕,還有不少技術上的難關。當時,憑借著對雕刻技藝的執著,王清梅將自己關在工作室內,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埋頭鉆研、創作,這一關就是三個年頭。三年磨一劍,他以仙遊傳統圓雕技藝為主,融合精微透雕,結合鏤空雕、平雕、浮雕等多種技藝,在傳統的手法上獨辟蹊徑、開拓創新,形成了獨一無二的竹根雕藝術風格。

數載光陰打磨,精品百裏挑一。「每一件竹根雕作品,都是不可復制、可遇不可求的工藝品。」交談中,王清梅坦言,山上常見的竹根要成為真正的作品,往往要經過幾年時光的打磨。首先是在取材上的講究。由於竹制品易腐、易被蟲蛀,為獲得幹燥、無蟲卵的竹根材料,必須在冬季嚴寒時節上山采竹,山地背陰之竹為佳。材料處理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竹子截鋸後,要經過高壓沖洗,高溫蒸煮,加老堿或石灰幫助去糖脫脂,之後是暴曬兩個月,陰幹兩三年,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淘汰,去除掉開裂、蟲蛀的材料,剩下表面光亮的材質才可以用於雕刻制作。王清梅說,竹根雕作品與一般木雕作品不同,毛竹根內部一般是空心的,空間限制了創作者的發揮。這就需要創作者因材施藝,追求自然,也就是「七分天成,三分雕刻」。當創作者拿到一塊根材,首先要根據其天然的形狀特征展開想象和聯想,加上主觀設計,才能動刀。所以,渾然天成、適合雕刻的根材是可遇不可求的。創作過程更是分為打柸、細柸、修光、開面、打磨、拋光、保養等諸多繁瑣的步驟。追求完美的王清梅在創作精益求精,對作品要求極為苛刻,雕刻過程中有一絲一毫的失誤,哪怕是一根頭發絲斷了,他都會把整件半成品直接拋棄。「一百個根材中,能出的作品也就十件左右,自己能滿意的更是百裏挑一。」王清梅如是說。

竹根雕塑作品——大胡子

竹根雕塑作品——漁翁

王清梅的竹根雕作品有著鮮明的閩派工藝特色。從工藝上,他精致的雕刻風格與福建傳統雕刻紋飾繁復、雕刻細致的風格一脈相承,能從精微處見精神。同時又在造型上加入了不少當代雕塑造型手法,令人耳目一新。從題材上看,他擅長的題材多為佛、道等宗教題材,他創作的戲曲人物,也與福建濃厚的宗教文化、戲曲文化氛圍息息相通。

早年從事木雕、石雕佛像創作的工作經歷讓王清梅對人物造型與比例有著精準地把握,也培養了他刻畫細節的能力。如他的作品【路見不平】,表現的是梁山好漢魯智深為解救林沖,大鬧野豬林的那一幕。魯智深高舉禪杖,張口大喝,須發賁張,怒目圓睜,仿佛就要沖到觀眾的面前來。王清梅用細致的寫實手法去表現這些充滿力量感的須發,精致細膩的手法與作品在視覺上的張力達到了一種矛盾的和諧。再如【韋陀菩薩】,展現了韋陀菩薩作為護法天神的端莊與威嚴。這件作品整體造型雄健,力量內凝,韋陀身穿鎧甲,面相莊嚴,不怒自威。特別是細致刻畫的鎧甲,一絲不茍,既是高超技藝的展示,又表現了韋陀身份的華貴。

王清梅的竹雕人物在表情刻劃上也生動傳神,一塊塊竹根透過他的巧手被賦予了新的生命。他的【單刀赴會】,無論是關公的衣襟紋理、戰袍、胡須還是青龍偃月大刀,都刻畫得纖毫畢現。生動刻畫了關公英勇神武、忠肝義膽的形象。對戲曲服飾上繁縟裝飾的精致刻畫,是閩派雕刻的傳統。這一方面展現的是竹雕中工藝技巧的美,一方面也保證了觀者從「人物表情——動作——道具——服飾」的觀賞過程中,能持續體會到觀察與發現的樂趣。

作為傳統手藝人,王清梅沈默寡言,不善交際,把精力都用於藝術創作上。由於他常年在家中「閉門造車」,導致他的作品往往都以幾百元的價格被人低價收走。後來,他的兒子王益賓建議,可以去外地參加展會,讓作品走出去,打響仙遊竹根雕名氣。

透過一番努力,2010年,王清梅父子帶著作品參加了杭州的一個工藝大師展。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作品一經面世,就迎來了觀者的嘖嘖贊嘆,有一名客商更是以3萬元的高價收購了他的作品【劉關張】。意外之喜,讓王清梅信心倍增。從此,他經常參加國內各大工藝品展會,漸漸地也在業內打響了名氣。

從2010年至今的十幾年間,他在全國性專業展覽與競賽中獲得金獎、銀獎累計達30余次,成為竹雕行業內公認的獲獎專業戶,作品也得到了海內外竹雕收藏家們的廣泛認可。

如今的王清梅早已功成名就,衣食無憂,但他依然保持了作為竹雕藝人的樸素。他的作品中承載了自己對世界、對人生的思考,他用工藝上的「精」、立意上的「奇」,風格上的「強」,在當代的竹雕界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空,也為中國的竹根雕藝術續寫著新的篇章。

王清梅說,近些年,許多雕技師都轉向從事熱門行業,當起了大老板。竹根雕藝術雖然耗工費時,淘汰率高、技術含量高,但王清梅一直堅守這門手藝。他說:「傳統的技藝面臨失傳的風險,我不想當企業家,只想做好一名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