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讀【論語】名句,學習古代聖賢的為人處世,有大用

2024-03-05文化

大家好,我是一呦!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

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並稱「四書五經」。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

今天帶大家來欣賞一下【論語】中的名句。

小編也是許多年沒有接觸【論語】的語句了,還是上學那會才背了一些。

現如今依稀記得幾句,再多就沒有了。

所以,今天帶大家來再欣賞下這些名句道理,同時小編自己也重新學習一下。

1、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摘自【論語·子罕篇】

譯文:孔子杜絕了四種毛病——不主觀臆測,不絕對肯定,不固執己見,不自以為是。

賞析:此句闡明了深刻的為人處世的原則,生活中凡事不能只憑主觀想象,要就事說事,就人論人。

2、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摘自【論語·季氏篇】

譯文:孔子說:「君子有九種思考:看的時候要思考看明白了沒,聽的時要思考聽清楚了沒,待人接物時,要想想臉色是否溫和,樣貌是否恭敬,說話時要想想是否忠實,做事時要想想是否嚴肅認真,有疑難時要想著詢問,氣憤發怒時要想想可能產生的後患,看見可得的要想想是否合於義。」

賞析:孔子提出的這九個方面,無論人際交往還是修身養性,或者成功立業,都是極為實用的警句。

3、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摘自【論語·八佾篇】

譯文:已經做過的事就不用再提了,已經做了的事就不要再勸諫了,已經過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得失與責任。

賞析:此句告誡人們要珍惜當下,不要總是沈浸在過去的回憶或者痛苦中,更不要過度糾結於已經完成的事情,而應該放眼未來,集中精力做好眼前的事情,開創美好的明天。

4、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摘自【論語·微子篇】

譯文:過去的事情已經無法挽回,未來的歲月還可以迎頭趕上。

賞析:此句蘊含哲理,勸誡人們不要沈溺於對以往過錯的追悔,而要向前看,用新的面貌去迎接新的生活。且多為後世名人所參照,如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摘自【論語·子路篇】

譯文:君子可以與他周圍保持和諧融洽的氛圍,但他對待任何事情都持有自己的獨立見解,而不是人雲亦雲,盲目附和;小人則沒有自己獨立的見解,雖然常和他人保持一致,但實際並不講求真正的和諧貫通。

賞析:「和而不同」是孔子思想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份,人應該努力保持自己獨立的人格,同時尊重他人,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

6、君子不器。——摘自【論語·為政篇】

譯文: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樣,作用僅僅限於某一方面。

賞析:此句說明君子不應拘泥於手段,而不思考其背後的目的,「道」是智慧,知識是工具,道是君子所追求的,不拘泥執著於追求知識,不拘泥執著於術語,才能使「道」通達清澈。

7、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摘自【論語·雍也篇】

譯文:一個人過於質樸,缺乏文采,就顯得粗俗;文采過多,不夠質樸,就顯得輕浮。質樸和文采兩方面結合得好,才稱得上君子。

賞析:孔子認為,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在內應該有深厚的修為品質,在外應該講禮貌、懂學問,兩方面完美結合,才具有君子之風。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

譯文:俊俏的臉嫣然一笑真美啊,眼波流轉令人銷魂,潔白的脂粉更把她扮得楚楚動人啊!

賞析:此句用絢麗的描寫手法,將女性的美貌生動地展現出來,表達了對女性美麗的贊美。

9、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摘自【論語·衛靈公篇】

譯文:具有君子品行的人,遇到問題先從自身找原因,而那些小人,出現麻煩總是想方設法推卸責任,撇清自己,從不會去反思自己,從自身找原因。

賞析:此句強調了「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處事原則,君子必須增強自身內在的源動力,自我奮鬥,自我完善,樹立自立自強的精神品格,充分表明了孔子不斷自我創新的精神訴求。

10、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摘自【論語·裏仁篇】

譯文:不怕沒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為有真才實學值得為人們知道的人。

賞析:此句說明有智慧且德行高尚的人,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宣揚自己的名聲,而是擔心自己知識是否淵博,學識是否充足,啟示人們潛心修習。

11、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摘自【論語·裏仁篇】

譯文:見到一個品德能力超過自己的人,就要想著自己要努力跟他一樣;見到一個不如自己的人,就要反思自己是不是有一樣的缺點。

賞析:此句是儒家修身齊家的教誨之一,教導人們如何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以達到自我完善的目的。

12、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摘自【論語·述而篇】

譯文: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蕩,小人則是斤斤計較,患得患失。

賞析:此句是儒家對君子的道德要求,應當擁有崇高的精神追求,胸懷廣闊,心地坦蕩。

13、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摘自【論語·為政篇】

譯文:我十五歲就立誌學習,三十歲就能立足於世,四十歲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歲就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樂知天命,六十歲時能聽得進各種不同的意見,七十歲可以隨心所欲、收放自如,卻又不超出規矩。

賞析:此句是孔子對自己一生經歷的感慨和總結,此句可以視為描繪人生成長、成熟六個階段的標誌。

14、未知生,焉知死?——摘自【論語·先進篇】

譯文:活著的事情都還沒有弄清楚,怎麽知道死後的事呢?

賞析:此句強調了人們對生死之謎的不可知性,表達了對生命和死亡的思考,強調了人們對生死之謎的不可知性,表達了對生命和死亡的思考和疑問。

15、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摘自【論語·季氏篇】

譯文: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種。與正直的人交朋友,與誠信的人交朋友,與知識廣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與諂媚逢迎的人交朋友,與表面奉承而背後誹謗人的人交朋友,與善於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賞析:孔子根據道德修養和節操作風,將朋友分為益友和損友,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要提高自己的辨別能力,端正自己的交友目的,分清善惡,親近益友,遠離損友。

16、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摘自【論語·泰伯篇】

譯文:鳥要死時,鳴叫的聲音是悲哀的;人要死時,說出的話都是善意的。

賞析:此句見解精辟,當生命之光熄滅時,一切「利害」都失去了約束力,人就會拋棄顧忌、流露真情,表現出超越利害、名利的人性的光輝。

17、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摘自【論語·裏仁篇】

譯文:君子在言語上可以表現得木訥、遲鈍,但是在行動上一定要敏捷、勤快。

賞析:此句說明君子應該註重實際行動而並非口頭表達,啟示人們在做事情時要腳踏實地、實踐出真知。

18、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摘自【論語·雍也篇】

譯文:智者的性格就像水一樣不停地活潑靈動,反應敏捷,思想躍進,性情好動。有仁德的人像山一樣穩健安靜,安於義理,仁慈寬容,不易沖動,性情就像山一樣穩重不遷。智慧的人生活快樂,有仁德的人健康長壽。

賞析:此句從審美情趣的角度,以山和水為喻,談論智者與仁者的區別和統一,反映出儒家對倫理道德的崇高追求,表達了中國傳統文化關於天人合一、美善統一的見解。

19、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摘自【論語·子路篇】

譯文:名義不正,說起話來就不順當合理,說話不順當合理,事情就辦不成。

賞析:此句強調了正確的名聲和言辭對於行為和結果的重要影響,鼓勵人們為人處世保持誠實、合理的態度。

2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摘自【論語·子路篇】

譯文:統治者自己要行得正,不用命令百姓也能照著做,自己身行不正,即使發號施令,百姓也不會聽從。

賞析:此句強調統治者在道德上的教化示範作用,作為統治者必須以身作則,率先垂範,才能達到「上行下效」,使社會風氣和諧、國家穩定繁榮。

2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摘自【論語·為政篇】

譯文:只是學習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只是思考卻不學習就會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賞析:此句闡明了學習與思考二者都必不可少的道理,只有做到學思並重,將學習與思考結合起來,相互促進,才能真正在學業上取得進步。

22、德不孤,必有鄰。——摘自【論語·裏仁篇】

譯文: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單的,必定會有誌同道合的人來與他為伴。

賞析:此句展示了孔子對道德觀念的信念感,他認為真正有道德的人具有「所過者化」的道德感化力和人格魅力,所以一定會找到誌同道合的知音。

23、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摘自【論語·述而篇】

譯文:我並不是生下來就有知識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奮敏捷去求取知識的人。

賞析:此句傳達了一種積極的學習態度,鼓勵人們要積極學習,不斷追求、探索,只有主動的學習和思考,才有益於個人的成長和提升。

24、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摘自【論語·衛靈公篇】

譯文:應該與之言談的人卻不與他談,是錯過了物件;不應該與之言談的人卻與他談,是說錯了話。明智的人既不錯過物件也不說錯話。

賞析:應該談而不談、不應該談而談,都是缺乏見識的表現。

25、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摘自【論語·裏仁篇】

譯文:君子考慮的是德行,小人只顧眼前的安逸生活;君子思刑法而治國,小人貪小利而為家。

賞析:此句展現了君子和小人在價值觀上的差異,強調了君子註重道德和公正,而小人則關註私利和自身利益。

26、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摘自【論語·子罕篇】

譯文:時光的流逝就像這河水一樣啊!日夜不停地流淌。

賞析:此句寥寥數位,語言簡約精粹,蘊藉深厚,聖人臨川而發感慨,世界萬事萬物都在運動變化發展,不分白天黑夜執行不息,猶如江湖河流之水,一去不返,所以人們應該抓緊一切時間去拼搏奮鬥。

2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摘自【論語·為政篇】

譯文:一個品德行為高尚的人,是以正道來廣泛結交朋友,但不會互相勾結;而品德卑鄙的人則互相勾結,但卻不會顧忌道義。

賞析:此句充分反映了儒家的道德觀和人格要求,孔子認為只有那些胸懷廣闊、有道德修養的人才能寬以待人,與大家和諧相處,所以配稱為君子。

28、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摘自【論語·裏仁篇】

譯文:父母在世,不出遠門,如果必須要出門遠遊,就必須安排好照顧好父母的方法,以盡孝道。

賞析:此句傳達了孝敬父母、維護家庭和睦的價值觀,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視家庭倫理和家族觀念的特點。

29、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摘自【論語·裏仁篇】

譯文:父母的年紀,不可不記在心上。一方面為他們的健康長壽而高興,一方面又為他們的日益衰老而恐懼。

賞析:此句傳遞了子女們應該尊重和關愛長輩的理念,同時也提醒人們珍惜時光,更好地陪伴和照顧家人,使家庭和睦。

30、朝聞道,夕死可矣。——摘自【論語·裏仁篇】

譯文:早上知道了真理,晚上死去也不覺得遺憾了。

賞析:此句闡明了一種追求真理的態度,不惜用生命去換取真理,這是一種偉大的探索精神,更是一種追求真理的獻身精神,後常用來表示人應當堅持不懈地學習,或用於反映求知的迫切心情。

了解倫理道德這些道理,也許短時間根本看不出來有大用。

但是,良藥還需看時效,何況是這些道理。

遇事別鉆牛角尖,也許古之聖賢就已經為之總結出理論。

有些道理,放之四海而皆準,千萬不要以為千百年前的倫理道德就趕上現今的時髦了。

下期咱們再繼續。

感謝大家的閱讀。

希望我們都能成為更好的自己。#讀書多的人可以多有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