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建築傑作 文化寶庫

2023-12-28文化

原標題:建築傑作 文化寶庫

北京日報記者 高倩 李洋 李祺瑤

昨天上午,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共享大廳裏,一塊紅綢緩緩落下,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築正式揭幕。

午後,冬日的暖陽與人潮一起湧來,歷經1400多天的建設與等待,這處與城市綠心森林公園相融,集合了自然之美、建築之美、文化之美的文化設施集群,終於向公眾展露真容。

「文化糧倉」,好戲連台;「森林書苑」,開卷不輟;「運河之舟」,揚帆啟航。未來,這裏將成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市民中心、活力中心和文化休閑娛樂中心,留下書寫「千年大計」濃墨重彩的一筆。

標識釋出

昨天,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築舉辦開放儀式,正式對公眾開放。當天三大文化建築標識釋出。北京日報記者 方非攝

北京藝術中心

「文化糧倉」,大戲不落幕

運河之畔,「繁星」點點;「倉廩」豐實,大幕正啟。領先行業標準的世界「頂配」劇院、國家大劇院「一院三址」的重要一極——北京藝術中心正在為城市副中心和「演藝之都」的建設發展註入新鮮而長久的生命力。

北京藝術中心外景。北京日報記者 方非攝

科技支撐巧解施工難題

北京藝術中心又稱「文化糧倉」,設計理念源於通州古糧倉和運送物資的船舶。走近它時,觀眾總是會下意識地拍照留念:采用中國傳統單脊雙坡屋頂的外觀姿態靈動,外幕墻形成升起的「帷幕」造型簡潔明快。北京藝術中心總建築面積12.5萬平方米,由3座獨立的建築體組成,包括1760座席歌劇院、1500座席音樂廳、1000座席戲劇場、500座席小劇場4個室內劇場和1個固定850座席的戶外露天劇場。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築中,這是體量最大、建設規格最高、施工難度最大的一處。

北京藝術中心工程鋼結構總量約1.4萬噸,涉及大量鋼管柱、鋼骨梁、超薄鋼板墻勁性結構,其中,歌劇院、音樂廳屋蓋均有高淩空大跨度鋼桁架結構,最大淩空高度49公尺,最大跨度約33.7公尺,最重桁架約32.9噸,現場塔吊無法滿足施工需求;如同大幕升起的外幕墻由9種不同的幕墻系統組合而成,總面積近12萬平方米,4134塊折疊鋁板每一塊都擁有唯一的尺寸和造型,以傳統施工技術衡量,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數位化、智慧化的靈魂,流淌在北京藝術中心的每一處,依托「BIM(建築資訊模型)+智慧建造」的理念,計畫團隊實作了鋼結構高精度安裝,節約用鋼量1300余噸,並讓4134塊擁有唯一的尺寸和造型的折疊鋁板幕墻安裝到位,分毫不差。在設計夜景照明時,計畫團隊采用前沿智慧控制系統,31108個點光源、5500公尺頂面線槽燈、1200公尺線條燈用時4個月便完成安裝。

今年,北京藝術中心榮獲歐特克(Autodesk)設計與制造大獎「全球綜合優選類大獎」,得到了全球工程數位建造領域的最高獎項認可。

頂尖聲場賦能優質演出

「一條運河千裏長,運河兩岸是故鄉;一條運河千年久,濤聲槳影歲月流。」12月22日晚,北京藝術中心唱響開幕大戲【運河謠】,飽含中國韻味的動人旋律送來一段運河上蕩氣回腸的故事,而借助歌劇院內148支音響組成的全國最大、功能最全的沈浸式擴音系統,優美的音樂輕柔通透地環抱了每一位觀眾。

聲場堪稱一座劇院的靈魂。比利時卡爾聲學設計事務所、上海華東建築設計院聲學所兩支頂尖團隊共同參與設計的北京藝術中心,已經憑絕佳的聲場效果驚艷了不少來賓。9月27日,北京藝術中心第一個具備使用條件的室內劇場音樂廳迎來首場測試演出。據上海華東建築設計院聲學所進行的滿場測試顯示,音樂廳本底雜訊達到極值水平NR8,背景雜訊在最不利條件下測試結果已優於設計要求,2.55秒的混響時間已經領先柏林愛樂音樂廳等世界著名演出地標。

「率先在這裏登台,我深感榮幸,同時,作為音樂愛好者,我也非常高興北京又有了一座世界級的音樂廳。」參加當晚音樂會的小提琴名家寧峰對音樂廳的聲場稱贊有加。

未來,在國家大劇院積累多年的經驗與資源基礎上,主打「現代性」的北京藝術中心將充分發揮區域與周邊環境優勢,持續為城市副中心和京城觀眾奉上文化盛宴。至2024年1月1日,北京藝術中心「開幕藝術周」將推出9場劇場內演出和20場藝術活動,國家大劇院原創懸疑話劇【嫌疑人福爾摩斯】、北京藝術中心2024新年音樂會、北京藝術中心2024民族管弦樂新年音樂會將接連上演。與此同時,公共空間裏,「藝韻華章」國家大劇院藏雕塑作品展已經亮相,「運河市集」以及鋼琴獨奏、弦樂四重奏等小型演出將打造全天候體驗。

2024年,北京藝術中心預計將舉辦300場演出和300場藝術活動,並陸續策劃推出運河國際藝術節、音樂劇藝術節、森林音樂節等品類多元的藝術節。

北京城市圖書館

「森林書苑」,書香正芬芳

文杏為梁,縹緗化脊;綠心赤印,璀璨綻放。由144棵「銀杏樹」支撐起的知識空間——北京城市圖書館,為市民提供了一處集知識傳播、學習共享、城市智庫等功能於一體的復合多元文化綜合體。

夜幕下的圖書館屋頂燈光璀璨。北京日報記者 潘之望攝

多項指標領跑行業標準

北京城市圖書館又稱「森林書苑」,總建築面積約7.5萬平方米,地上3層,地下1層,藏書能力達800萬冊,閱覽座席約2400個。中國傳統的「赤印」意象和新型公共空間設計完美結合,超高玻璃幕墻讓自然與建築融為一體。館內兩座書山宏大綿延,兼具大空間與小場景,打造「臨山間、於樹下、勤閱覽」的閱讀雅韻,2.18萬平方米的山間預覽區是世界最大的單體圖書館閱覽室,已獲得「吉尼斯世界紀錄」。自此,北京城市圖書館與首都圖書館華威橋館址和首都圖書館大興機場分館共同構成了首都圖書館「一館三址」的服務新格局。

在許多方面,北京城市圖書館都領行業之先甚至世界之先。比如,這裏有世界最大的圖書館閱覽室,有國內藏量最大的智慧化立體書庫,有國內首家綜合性非遺文獻閱覽空間,有國內面積最大的少兒室外閱讀活動空間和國內罕見的專業化藝術文獻館。而所有這些突破都圍繞著「以人民為中心」。它秉承當今世界最先進的圖書館營運理念,早已告別文獻收藏和借閱的單一功能,向復合多元文化綜合體進階:透過挖掘館藏資源、智慧展示、空間場域的價值,結合專業服務與文旅體驗,融合文化傳承與科技創新,滿足人民群眾學習知識、感知藝術、體驗創新的多維文化需求。

從服務空間上看,除了一進門的「森林書苑」開放閱讀區,這裏還包含少年兒童館、非遺文獻館、古籍文獻館、藝術文獻館4個特色資源主題館,以及元宇宙圖書館、24小時圖書館、休閑服務區、文化交流區等多元服務空間。從服務文獻類別上看,紙質圖書、數位資源,以及黑膠唱片等特色視聽資源,都面向市民提供普惠性的社會美育服務。

智慧服務助力終身學習

走進北京城市圖書館,徜徉在「森林書苑」中,會發現智慧服務無處不在。比如,讀者以往習慣「人找書」,以後將轉化為「書找人」——以數位技術為依托形成更立體使用者畫像,為讀者匹配更適合其知識結構的文獻與文化活動。

以往拿著書包占座的古早式「浪漫」也不再重現,轉而變為一鍵預約館內的座席、文獻、裝置和活動名額,方便讀者規劃自己這趟文化之旅。

以往借不到老舊庫本書的焦慮也將徹底消失,換作在國內單體藏書量最大的智慧書柯瑞,由機器人替你在15分鐘內精準定位取書並送至桌前……

當然,並非所有功能都能在剛開館之際就可以享受。館方提醒,12月27日下午開館後,北京城市圖書館將保持每周二至周日10時至20時開放。初期開放區域包括一層的24小時圖書館、休閑閱讀區、元宇宙體驗館、庫本閱覽區,以及貫穿一至三層的森林書苑區域,該區域提供文旅、法律、自然科學、社會科學類圖書的借閱,以及工具書、中文報刊和外文文獻的借閱。

開館後至元旦期間,國風遊館打卡、古樂詩詞吟誦、「展閱季」公共藝術展覽等文化活動紛紛登場,「搖籃書香大禮包」等惠民文化服務正式開啟。其中,「搖籃書香大禮包」服務為新生兒訂制人生第一張讀者證,2023年12月及以後新出生的嬰兒及家長均可前來辦證借閱。

北京大運河博物館

「運河之舟」,文脈永流傳

北側「古船」,堅實厚重;南側「巨帆」,高高揚起。即將陸續開啟四大型別展陳、四大活動的智慧型綜合博物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亮起「古韻風帆」,邀觀眾覽古今同輝。

昨天,參觀者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共享大廳內透過多媒體互動裝置感受運河魅力。北京日報記者 武亦彬攝

豐富展陳再現運河歷史

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又稱「運河之舟」,集展覽展示、社會教育、文保修復、收藏保管等功能於一體,其設計理念源於古運河圖景中船、帆、水的元素——北側共享大廳屋頂造型像船,南側展陳大樓屋頂造型像帆,其間有一條長約270公尺的休閑水街。站在遠處看博物館,展陳大樓建築高於共享大廳,5片船帆狀的屋頂高低錯落,曲線飽滿,動感十足。遠望博物館,屋頂、街巷路口、門樓等元素與水系結合,形成一處類似運河駁岸碼頭的場景。

開館伊始,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將圍繞大運河與北京相輔相成的密切關系,以人、水、城為內容主線,從人文地理視角、生態文明高度展示北京城市發展歷史、建設成就,推出一系列重磅展覽。這座博物館與首都博物館將從歷史文化的角度共同詮釋「都」與「城」的關系,展陳體系由基本陳列、專題展覽、開放展示、臨時展覽四大型別構成。

有著2500多年歷史的大運河,見證了中國古代社會變遷的重要歷程,書寫了中華文明發展的壯麗篇章。位於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展陳大樓二層的基本陳列「京華通惠運河永濟——北京與大運河歷史文化陳列」,透過4個展廳、8個部份,展出1000余件文物和藝術品。展覽以時間為軸,生動還原大運河發展演變歷史,著重展示大運河與北京的密切關系,系統展現運河沿線人文歷史價值內涵。

兩項專題展覽與兩項臨時展覽同步開放。其中,專題展「北京大運河攬勝圖卷」,用一個展廳展出長27.4公尺的運河圖卷,觀眾可跟隨藝術家的視角共同體驗大運河沿途的歷史文化遺產和北京的標誌性建築;專題展「不止運河——沈浸式體驗展」采用目前國內博物館規模最大的三維繞射系統裝置,觀眾可穿越時空,暢遊大運河;臨時展「北京畫院藏花鳥畫精品展」將展出吳昌碩、齊白石等多位名家的48件作品,營造出一派鸞翔鳳集、百花齊放的盛景;臨時展「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發展影像展」緊扣10年來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發展的重要節點,透過同一地點、同一景別、同一視角的對比變化,讓觀眾直觀地感受到城市副中心的「拔節成長」和「蝶變重生」。

跨界聯動點亮城市生活

開館後,北京大運河博物館還將推出「運河之聲」曲藝秀、「運河之星」創意匯、「運河有戲」演藝周、「運河有約」惠民月四大類主題活動。大運河文化、老字號傳承、非遺文化、通州地域文化與民族團結等五大主題社教活動也將陸續啟動,面向兒童、親子、成人等不同觀眾群體,普及歷史文化知識,展現北京歷史風貌。

運河風物(文創空間)、運河書屋(閱讀空間)、碼頭小敘(咖啡廳)、運河食舫(餐飲服務)和運河小鋪(文創體驗)5個文創空間也將開門迎客,目前可提供紀念品、中餐熱餐與西餐冷餐等8類服務。

豐富的社會教育空間,也將滿足觀眾多樣化文化需求。展陳大樓內設定了培訓教室、學習體驗中心、多功能廳,共享大廳設定了報告廳、階梯活動區、4D影廳等功能空間。

值得期待的是,2024年,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將陸續推出「故宮博物院藏古代顏色釉瓷器展」「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珍藏文物展」「京津冀協同發展專題展」等展覽,不斷豐富市民文化生活。

「副中心將最寶貴的核心區域留給廣大市民」

城市綠心及三大文化建築位於北京城市副中心「生態文明帶」和「創新發展軸」一帶一軸交會的特殊功能節點,副中心將這樣最寶貴的核心區域留給廣大市民,充分彰顯了讓人民群眾共享城市建設發展豐碩成果的堅定決心。

在城市綠心森林公園的基礎上,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築著力提高公共文化設施的親民性、便利性和實用性,創新性實作了城市副中心劇院、圖書館、博物館、共享配套設施及軌域交通預留車站5個單體建築一體化設計建設的模式創新。

下一步,副中心黨工委管委會將會同國家大劇院、首都圖書館、首都博物館持續推動三大文化建築的高品質營運,樹立科技創新、服務創新、管理創新的風向標,讓更多更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走進百姓生活。

不遠的將來,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築將充分展現文化設施集群的巨大潛能,進一步提升和改善北京東部地區以及河北天津部份地區的城市文化功能,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進一步推動副中心文化產業的發展和京津冀文化產業協同發展。

隨著城市副中心綜合交通樞紐、六梵高線公園建成和宋莊、台湖、張家灣等特色小鎮功能日益完善,以及環球影城二三期計畫啟動建設,副中心作為一座高品質發展未來之城的「願景圖」將一年一個節點變成「實景圖」。

(北京城市副中心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 胡九龍)

來源: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