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元宵節:明代詩人的這首詩,才叫感人,其中兩句尤其經典

2024-02-25文化
#年味記憶#

詩詞有約,一號詩巷歡迎各位的到來。

元宵節,天上月滿,人間燈燦,世界處處是一片祥和與美好的景象。

元宵節是一個熱鬧氣氛絲毫不遜於春節的日子;也正因為元宵節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它才有了「元宵」之名。

然而,在這個象征團圓的日子裏,又有多少人奔走萬裏,輾轉於他鄉?

蘇軾有雲: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其實對於人生而言,唯忙碌與「孤獨」才是常態。

本期我們來分享一首明代詩人的詩,此詩用沈穩的筆調,寫出了一位遊子在元宵節這一天的孤獨與惆悵,讀來讓人頗受感染,其中兩句尤其經典耐品。

元夕二首(其一)

明·王守仁

故園今夕是元宵,獨向蠻村坐寂寥。

賴有遺經堪作伴,喜無車馬過相邀。

春還草閣梅先動,月滿虛庭雪未消。

堂上花燈諸弟集,重闈應念一身遙。

王守仁,本名王雲,字伯安,號陽明,中國明代傑出的思想家、文學家、教育家、詩人。

相信大家都對「心學」有所耳聞,或者說所了解,而王守仁就是中國「心學」的集大成者。

在詩文方面,王守仁也取得了很高的造詣,他的作品有著博大俊爽、沈穩有力的特點;而這一特點透過我們本期所分享的這首【元夕】就足以見得。

首聯直接點題,並且還含蓄地道出了作者的身份與情感: 故園今夕是元宵,獨向蠻村坐寂寥 ;故鄉的今天,家人會歡聚一堂共度佳節,而此刻的「我」卻只能在異鄉的荒村裏獨坐。

句中的「故園」在出現的第一時間,就將濃郁的思鄉之情體現出來;「元宵」一詞在切住題目的同時,則比較含蓄地對情感色彩予以加強。

前一句對「故園」情景的描寫,與後一句對作者自己形象的刻畫,已然構成了一種鮮明的對比關系;一者溫馨熱鬧,一者孤獨落寞,在這樣的對比之下,詩的情感色彩也便得以更加有效的奠定。

頷聯是作者對己身的舉動臨摹與心理描寫: 賴有遺經堪作伴,喜無車馬過相邀 ;不過好在「我」有遺留下來的經書作伴,而且讓人感到欣慰的是,門前也沒有邀請我出遊的車馬經過。

與首聯相比,這一聯的情感色彩仿佛突然就由憂郁轉向明快。不過當我們再加以細品的時候就會發現,頷聯的內容呈現也只不過是作者的無奈之舉。

從寫作手法來講,這可以算作是以「輕松寫沈重。這樣寫能夠將人物的形象與情感體現得更加立體、更加飽滿。

如果作者在家鄉的話,他肯定不會獨自一人去翻看那些經書,因為家人和朋友會拉上他一起融入歡樂的氣氛中。

但遺憾的是作者此刻是個遠在他鄉的遊子,所以他只能在萬般無奈之下選擇與「經書作伴」,並說出這句「喜無車馬過相邀」的違心之語。

故而這樣看來,頷聯在情感色彩方面與首聯是凝於一線的,二者是能夠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的。

接下來的頸聯是全詩中最優美耐品的一聯: 春還草閣梅先動,月滿虛庭雪未消 ;春天已經到來,早早地吹開了草閣的梅花,在還未消盡殘雪的庭院上空,掛著一輪圓圓的月亮。

不得不說,這一聯是真美,它不僅具備生動的畫面感,而且還具備有力的情感承載,讓人品來備受感染。

從畫面來講,作者選擇了「梅」「月」「草閣」「虛庭」這四個主要物象,讓畫面在富有豐富色彩的同時,也富有了一種靜謐的意境。

最後的尾聯直抒胸臆,將詩中的情感推向高潮: 堂上花燈諸弟集,重闈應念一身遙 ;在此時此刻,想必家裏的廳堂上正燈火通明,兄弟們都齊聚在一起,而父親和母親也正在思念著「我」這個遠在千裏之外的遊子吧。

無人不渴望家的溫馨,無人不依賴親情的溫暖;作者在他鄉的元宵夜,在最孤獨的時候,對家的思念之情也達到了最濃郁的程度。所以,作者腦海中不由浮現出家人歡度元宵的情景,從而道出了這句「重闈應念一身遙」,很自然地將情感推向高潮。

然而,作者的孤獨與憂傷,又何嘗不是千萬個遊子的孤獨與憂傷呢?盡管時空相隔,盡管處境各異,但我們對家的那份思念卻是相通的。

尾聯之所動人,就是因為它的情語很具有爆發力,能夠與讀者產生共鳴、能充分觸動到讀者的內心。

一身獨坐他鄉夜,明月燈花映白頭;不知各位看官在讀完此詩後,又會有什麽樣的感觸呢?有請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想系統地學習格律寫作的朋友,請直接點選文章中所帶的專欄進行下單跟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