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成語溫故—常用不琢磨的-蛛絲馬跡

2024-03-31文化

想到這個成語是因為每年的小年,臘月二十三晚上,母親都會祭竈,就是把竈君爺送走。先是提前會買一些糖瓜作為貢品,如果糖瓜買不到的話就是買一些俗稱錠軲轆糖的硬糖,他們的特點都是比較粘手,也比較粘嘴粘牙。一般是在吃完晚飯等一會就開始了。先是擺上貢品再磕頭燒香,念念有詞,然後就把竈君爺的神碼和坐騎--高粱篾子紮成的馬一起燒掉。後來看到竈君爺神碼兩邊的對聯,一是上天言好事,一是下地降吉祥,估計當時念叨的也是此一類的話,此風俗在北方很是普遍。

令我感興趣的是竈君爺的坐騎。每到臘月二十三,多數在吃完午飯,母親總是到處找高粱桿,然後手劈幾根硬皮下來,俗稱篾子,用來編成馬的形狀,在我看來和馬是不沾邊的,除了有長一些的頭和四條腿,知道是馬才看著神似,如果不知道還以為是隨手扔下的柴火呢。好在也是用來和神碼一起燒掉的,留存時間不過幾個小時,也就不太在乎。即使這樣鄰居也有不會的,總是前來讓幫忙的。

我也問過,竈君爺不是神仙嗎,怎麽還需要給他準備一匹馬,這是什麽馬啊,千裏馬嗎?母親說這是竈君爺的坐騎,上天匯報工作總得騎一下吧,再說騎馬不是快過兩條腿嗎!家人對於這樣的說辭權當一樂,也不放在心上。

有天和孩子玩成語接龍,說到蛛絲馬跡,忽然心中一動,有所疑惑。一般成語中如果涉及到動物、行為或程度,基本都是相近、類似或者相反的用法,比如龍騰虎躍,龍與虎都是猛獸神獸,但是蛛絲馬跡卻好像不是這樣。蛛絲,好理解,就是蜘蛛和它的絲,比喻細微、輕微的痕跡。同理,馬跡應該也是指容易被忽略的痕跡或線索,與蛛絲具有同質性。但是字面上看,馬是大型動物,它留下的痕跡卻是明顯的容易被發現的,與成語的整體意思有沖突啊。當時就想這裏的馬應該不是指常見的馬,而是另有所指。

於是網上一查,果如猜想。馬跡的馬是指竈馬,經常在農村的墻角、竈台附近出現,有些像蟋蟀,但是個頭和蜘蛛差不多,喜暖,爬行過的地方會留下細微的痕跡,和飄落的蛛絲一樣極易被忽略。如此一來,這個成語就通了,蛛絲馬跡中的馬不是指的牲畜中的馬,而是昆蟲中的竈馬,也叫突竈螽。

回到開始,每年祭竈時用篾子編成馬形,是不是正確?當然不正確。仔細想想,竈君整日裏站在爐竈上方,煙熏火燎的,能做鄰居或朋友的只有蟲子,在其中選一個做自己的坐騎也是有可能得。選誰呢?其他神仙的坐騎不是獅子大象要不就是牛,最差的也是一匹馬,自己雖是微不足道不入流的神仙,但也不能差太多,說出去也要響亮,就選竈馬吧,好歹說出來也是馬,就像蝸牛,說來也是牛!

古時候由於認知有限,家中富裕一些,有爐竈能每天燒火做飯,才能吸引竈馬在這萊恩家,估計也認為是一個吉祥的物種,因此被安排成了竈君爺的坐騎,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以後的祭竈,要不要說清楚此中的故事呢?想想還是不要說了,堅持了一輩子了,怎麽高興怎麽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