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玫瑰的故事】原著:蘇更生憑什麽讓高富帥黃震華對她死心踏地

2024-06-16文化

在原著中,蘇更生是一個「淡淡的」女子,但她不僅讓人品好、事業有成的黃震華對她死心踏地,更是令周圍幾乎所有人都喜歡她、敬重她。

這源於她的內在價值高。

一個人的價值分為內在價值和外在價值。

外在價值取決於你的行為是否符合他人的看法;內在價值是指你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本生就具有難以衡量的價值。

外在價值是對於他人而言;內在價值是對於自己而言。

蘇更生不是小說女主角,但她身上所具有的高價值感,值得我們普通人學習。

讀懂了【玫瑰的故事】中的蘇更生,你就會知道一個人真正的吸重力,與長相、收入、地位等並無多大關系,而是 自知、自愛、自信。

也就是:了解自己、關愛自己、相信自己。

01 自知

【道德經】中有一句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能夠了解他人固然聰明,能夠了解自己才是明智。

人首先要對自己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了解自己。基於對自己的了解和評估,在遇到一些人和事時,做出相應的判斷和行為。

蘇更生在遇到黃震華的時候,快三十歲。小說中一開始沒有告訴讀者她曾離異過。即使是未婚,在那個年代也是大齡女子。

她有一份自食其力的工作。黃震華是自己開公司。

僅從財富收入和社會地位來看,黃震華處於高位。

而財富和地位,也就是所謂的外在價值。

蘇更生沒有因此而把自己放在低位。她不仰視黃震華,不因家庭和收入地位懸殊而妄自菲薄。因為她本身具有的高價值感與財富和地位無關。

人只有不妄自菲薄,才能看到自己身上的光。內建光茫,才可能吸引到更優秀的人。

她就是平等地自然而然地同他交往。沒有卑微感,沒有攀附欲,沒有迫不及待地想成為黃太太。她是自己,蘇更生。

正是蘇更生有這樣極穩的內核,讓黃震華越來越依戀她。

黃震華因妹妹的事煩惱時,第一能想到的就是向她傾訴。好像她那種氣質中內建療愈作用。有這樣一位傾聽者,就已經是一種療愈。

面對黃震華的傾訴,蘇更生的態度和語言是那麽特別,不人雲亦雲。

蘇更生認為玫瑰沒有錯,她只是年輕;

蘇更生也不怪周士輝,她認為一個人在一生之中能夠戀愛一次,未嘗不是好事,

從她和黃震華的對話可看出,蘇更生表現平靜而有自己的觀點。她毫 不隱藏 對黃震華真實的評價, 不專門說好聽話 哄他開心。她 敢於說出 和別人都不一樣的觀點。

而面對發怒激動的黃震華,蘇更生不和他吵,只說了一句對不起便走了。

不久後,黃震華又請蘇更生去幫忙勸妹妹。更生也順利地讓玫瑰重返學校,不再和周士輝交往。

從這件事更讓黃震華感覺到,更生能幫他處理問題,並且能處理好。

書中寫道黃震華覺得是要娶蘇更生的,沒有寫過蘇更生認為自己是要嫁給他的。甚至沒有流露出想嫁給他的願望。

這就是蘇更生。她能做到這樣,正是因為她對自己的足夠了解和對自身價值的正確估量。

當一個人真正了解自己時,就會發現自己的價值遠超過他人的評價,就會更加珍惜自己,也被他人珍惜。

02 自愛

英國作家蒙田寫道,「自愛者方能為人所愛。」

自愛,是對自己的一種積極態度,包括接受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自愛並不等同於簡單的自尊或自傲,它是一種更深層次的自我接納和自我關懷,是對自我價值的肯定。

蘇更生在十年前曾有過一段婚姻,她沒有告訴黃震華。

黃震華從別人口中聽說後,生氣地去責問她。

面對黃震華的質問,蘇更生並沒有覺得自己做錯,她認為自己沒有對不起他,她不會因自己沒有告訴他之前的婚姻經歷而有愧疚感。

蘇更生堅定地告訴黃震華,每個人都有過去,自己並不需要每件事都向他匯報,得到他的允許。如果黃震華因為她有這樣的過去而介意,那就不要和她在一起。

這樣的態度,只有內心清醒而堅定的人,才會有。

因為一個人的內在價值,與自身經歷的好壞是沒關系的。

經歷本身也沒有絕對的好壞,看怎樣對經歷賦義。

最重要的不是蘇更生過去有什麽樣的經歷,而是她對這段經歷的看法。

如果更生自己認為曾經離過婚是不好的,向他隱瞞是不對的,在他面前就會有一種卑微感。

事實上,結過婚,離過婚,只是更生以往生活經歷之一,不能說明她不夠好,更不能降低她的價值。

試想, 當黃震華質問她時,如果更生的第一反應是對不起他,而馬上向他道歉等等,他不一定不會離開她。

或者, 他因為她的道歉和挽留而心軟,沒有離開她。他們按原先的計劃定婚、結婚。她帶著對他的愧疚嫁給他,覺得自己不夠完滿,在他面前小心翼翼,甚至卑微。這樣的蘇更生,黃震華還會一如既往地欣賞她嗎!

兩性關系中,如果其中一方在另一方面前有卑微感,相處中便不輕松、不自然,也就很難有愉悅感和幸福感。

反而是她這樣轉身就走,讓他有一種怕失去感。讓他覺得失而復得,從而加倍珍惜。

因為如果這麽容易就能弄丟的人和感情,那說明原本就不屬於你。

更生的這種態度,是源於她的自愛。

蘇更生的自愛,表現在懂得照顧自己,覺得自己無比珍貴。

蘇更生的自愛,表現在她不依賴外在的評價,不斷向內表達支持肯定、包容接納。

正是因為更生的這種自愛,讓黃震華堅定地選擇繼續和她在一起。

人只有先做到自愛,不以他人價值觀要求自己,更深層次地接納自己,才有可能擁有高品質的深度關系,去建立更穩定的自信。

03 自信

愛爾蘭劇作家蕭伯納曾寫,「有自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為偉大,化平庸為神奇。」

一個有自信心的人,不只滿足於盡己所能,還要遂己所願。

人生在世,要了解自己、珍視自己,還要不斷提升認知,超越自己。

要相信自己,不斷提升認知水平,並去行動。內在價值感也會相應提高。

蘇更生就敢於打破現有的平穩,不怕重新開始。

蘇更生和黃震華結婚十幾年後,向黃震華提出離婚。

她這個行為使所有人都震驚和不解。她和黃震華是周圍所有人眼中的模範夫妻。

當時的黃震華事業上更加成功,蘇更生已離開職場很多年。

即使這樣,這個女子依然對未來沒有恐懼,決定離開眼前這個成功男人。

小說中寫道蘇更生想離婚的原因是覺得黃震華不愛她。

細品蘇更生的這個感受,從根本上,是源於她認知的提高、她的自我覺醒。

年輕時候的她,也許對愛情沒有那麽多的思索。此時的她,經過歲月的打磨和對周圍人事的洞察,她對愛情和婚姻的理解和認知也相應提升了。

蘇更生是一個太善解人意的女子,在婚姻中這麽多年,她對黃震華的照顧無微不至。

黃震華的性格註定了他在工作上投入多,在家庭中投入精力少。時間久了,他把她對他的照顧視為理所當然。

她之前覺得兩人在一起就是這樣。而當她看到玫瑰和家明的感情後,她心中對愛情的需求被啟用了。

人有時侯需要一些契機,才能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看到自己的需求。

此時的蘇更生,她需要更高品質的親密關系。黃震華對婚姻的認知還和以前一樣,認為大事上包容她就可以。

顯然,他們的認知和需求不匹配了。

蘇更生自是不會為了表面的光鮮去維系感受不到愛的婚姻。

他倆沒有共同的孩子,她也不在乎外界的眼光。因為此時的她要的,不是表面的光鮮,而是真正的被愛。

內在價值高的蘇更生,她不怕未來種種未知,不怕重新開始。

黃震華在離婚後越來越懷念蘇更生的好,又重新追求她,在小事和細節上照顧他的感受。

最終,倆人重新在一起。

他倆算是這部小說中比較完滿的一對。

拋開小說情節,就單從蘇更生這個女子的性格來看,她那樣的高價值感,無論是否和黃震華復合,未來都不會過得差。

不斷提升認知水平,是人生破局的關鍵。

這個道理無論職場還是情場,都適用。

如果一個人長時間安於現狀,必然是不進則退。

無論職場女性還是家庭主婦,都要不斷提升自己的認知水平,與時俱進。

往大了講,要跟上社會的發展,時代的變遷;

往小了說,要適應職場競爭、保持家庭關系相對平衡。

寫在最後:

用現在的視角看,【玫瑰的故事】是舊時代的小說,蘇更生是舊時代小說中的人物。小說的情節固然有那個時代的特點和這個時代的一些讀者所不認同的元素。

我們無需去評判。

只需要在閱讀的過程中去提煉那些積極的元素,去思考,然後為自己所用。

基於自己的具體情況,去做一些具體的有價值的事,不斷提高自己的內在價值。

了解自己,真實地做自己;

關愛自己,深層次地接納自己;

相信自己,無論人生選擇哪條路,都是為了通往快樂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