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蘇童:很難理解這麽多人喜歡【平凡的世界】,盛名之下,難稱偉大

2024-06-15文化

進入新世紀,與九十年代不同的是路遙受到批評界的廣泛的關註,【當代文壇】、【小說評論】、【南方文壇】、【文學評論】、【文藝爭鳴】等各大文學期刊雜誌, 湧現了很多有 關路遙的評論文章。這一時期,路遙的批評文本不僅數量多,而且批評視角也更加新穎。

從敘事特色來說,余琪的【美麗的花朵永不雕謝—論路遙的「底層敘事 」經驗】運 用當時批評界談論最多,影響較大的「底層敘事 」這一寫作模式,結合路遙的【平凡的 世界】進行分析,揭示了「路遙的寫作是一種充滿熱情的,以作者個人的人生體驗為內 容的直接的寫作。」

這種寫作經驗就是要深入到生活,與底層人建立感情,用一種熱情 方式去抒寫那些普世的價值和真摯的情感。對路遙作品的研究是能夠為促使批評界反思 當時「底層敘事 」寫作存在的一些問題,如迎合市場需求以及讀者的低階趣味的傾向, 缺少發自內心的溫暖以及來自底層的溫情抒寫。

而路遙的這種「底層敘事 」寫作經驗能 夠為其提供寶貴的經驗。張旭東的【成長的誘惑與寫作的潰敗——論<平凡的世界>的敘 事裂隙及其後果】從敘事角度分析路遙的作品,認為【平凡的世界】是由底層敘事和成 長敘事兩部份組成的,但是這種敘事模式卻造成了敘述裂隙,成長敘事壓制了底層敘事 使得敘事的真實性被淹沒,導致路遙「不喪失普通勞動者的感覺 」的創作理念不能在作 品中真正得到體現。

徐剛的【「交叉地帶 」的敘事映像——試論十七年文學脈絡中的路 遙小說創作】從路遙小說中城鄉敘事著手, 與十七年文學脈絡相結合進行分析,探求路 遙與十七年文學傳統之間的關聯。

這三篇文章都是從敘事的角度對路遙作品進行分析, 但是分別看到了路遙作品在敘事方面的價值或缺憾,不管是敘事上的可取之處還是不可 取之處,顯然都為寫作的敘事模式方面提供的經驗,而探求路遙小說敘事與時代之間的 聯系更能體現其時代意義。

雖然都是陜西作家,卻獨具自身 的審美價值取向以及創作文化心態,在審美風格上有共性也有個性。就路遙而言,更是 在共性審美特征的基礎上探求個性創作風格的發展。

從現實主義創作方面探討路遙作品的意義,張宏的【重走現實主義道路——論路遙 的文學意義】站在 21 世紀初文學環境下,經歷了 80 年代文學思潮的叠起,90 年代的社 會轉型期下現實主義作家邊緣化的尷尬境地,需要重新走上現實主義文學道路。這一階 段透過重讀路遙作品,批評界對路遙的現實主義創作有了更深入的文學意義上的認識。

作家蘇童:「很難理解這麽多人喜歡【平凡的世界】,盛名之下,難稱偉大。」

段建軍的【肉身生存的歷史展示——柳青、路遙、陳忠實對現實主義文學的貢獻】透過 對比陜西作家群在不同時期的現實主義創作,把握現實主義在陜西作家群中的歷史演 變。

從比較視域的角度, 將路遙與其他陜西作家群的其他作家放在一起探討其現實主義 創作,是能夠準確把握其共性和個性特征。

李譾博的【「時代 」與「個人 」的互證—當 代陜西文學的現實主義書寫】對陜西文學的現實主義書寫進行了探析,在以路遙為代表 的陜西作家,在「個人 」與「時代 」互證的意義上,彰顯著他們的作品作為時代精神重 要表征的獨特意義。陜西作家對現實主義的書寫對於陜西文學的發展具有啟示意義,同 時也充實更新了現實主義的內涵。

(2)路遙本體研究

九十年代,關於路遙意識世界和創作心理機制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進入新世 紀的一段時間裏,許多研究者仍然關註著路遙的意識世界。如,閆雪梅的【路遙的自卑 情結】、賀智利的【路遙的個性心理】、【路遙的宗教情結】、錢英的【逃離與回歸——路 遙的創作心理走向研究】、趙勇的【路遙的人格魅力與缺陷—讀<路遙傳>致作者】、劉鳳 芹的【自卑與自亢的互見—路遙創作心理探究】以及【自卑與自亢的互見—析路遙小說 創作的重要心理動因】等文章都是對路遙意識形態方面的研究,但是相比於九十年代並 沒有太大的突破。

路遙史料研究在這一時期成為路遙研究的熱點話題,一方面是路遙親朋好友或者故 人發表的一些紀念或回憶路遙的文章,為研究路遙的生平提供了參考。

進入新世紀以後, 每到路遙逝世周年紀念就會出現大量悼念路遙或者回憶性質的文章,【厚夫隨筆四則】、【一次難忘的講座—記路遙為陜圖作的一次講座】、【當年差點毀路遙—聽老編輯紀事之 一】、【回憶對路遙的一次難忘采訪】、【病中的路遙】等;

另一方面是一些學者專註於路 遙史料的研究及佐證,張艷茜的【路遙與兩位北京知青的愛情】、程光煒先生的【路遙 和林虹關系的一則新材料】、【一份沈埋的孤證與文學史結論—關於路遙 1971 年春的招 工問題】都是極力佐證了路遙和北京知青林虹之間的關系,但是程光煒的佐證與張艷茜 並不太一致。

有些學者還從路遙書信入手進行研究,姜紅偉的【路 遙給金谷的一封信】,梁向陽的【新近發現的路遙 1980 年前後致谷溪的六封信】這些都 為路遙研究提供了第一手史料。詹歆睿的【路遙書信研究】在搜集整理路遙書信之後, 透過解讀路遙書信進行路遙本體研究。所以這一時期,在路遙本體研究中,路遙的史料 研究成為了批評界的主要聚焦點之一。

(3)「路遙現象 」研究

進入新世紀,路遙文學史問題逐漸成為熱點。吳進的【路遙現象探因】、詹歆睿的 【路遙現象形成原因解讀】、汪德寧的【作為理想和力量的文學—當代文壇的「路遙現 象 」】、楊曉玉的【「<平凡的世界>現象 」的歷史原因及合理評價分析】都闡釋了路遙 在文學史上的尷尬處境,並且對「路遙現象 」的成因進行了探析。

肖慶國也在【「真實 的虛構 」與「虛構的真實 」—重評「路遙現象 」】中明確指出了路遙現象的深層原因在 於路遙創作中的自我意識和寫作姿態以及路遙作品在跨媒體傳播中的被「經典化 」。

但是有 的學者認為路遙一直被史學家們「遺忘 」,這會成為文學史敘事的一個盲區,文學史家 們需要重新認識路遙,持續推動路遙研究會給文學史敘事帶來更多闡釋的空間,但是有 的學者則認為路遙被文學史繞開則是路遙創作自身存在問題。

趙學勇的【路遙現象與中 國當代文壇】不但深入探析了路遙現象, 並指出路遙創作有其獨特的意義和價值,在中國當代文壇是有重要意義的。

王兆勝的【路遙小說的超越性境界及其文學史意義】一文 從天地境界、對婚戀關系的辯證理解, 以及「 同呼共吸 」的心靈敘事三個方面分析路遙 小說的價值,並且肯定了其開拓性、創新性及深刻性。

武菲菲的【乍暖還寒—「平凡的 世界 」現象與「重寫文學史 」】一文除了文學史敘述的角度剖析了路遙作品不受文學史 重視的原因,更是闡釋了作品的文本價值,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意識地將路遙向中國當代 文學史寫作靠近。

王仁寶的【「當代文學史 」版本變遷視野中的路遙敘述】中闡釋了從 當代文學史版本的流變中可以看出路遙敘述的變化,敘述比重增加以及敘述措辭有所變 更,這些都意味著路遙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是有所提升的,還進一步探討了路遙文學史敘 述發生轉變的原因。

另外就是有關路遙作品經典化方面的研究,趙勇的【在大眾陣營與 「精英集團 」之間——路遙「經典化 」的外部考察】透過考察「文學經典化 」的兩個要 素,即讀者和文學史,辨析「精英集團 」起初冷遇路遙,後來有所改觀的演變態勢。

綜上所述,透過對「路遙現象」深刻剖析,可以看出無論是路遙在文學史的定位的 問題還是經典性的問題仍然有爭議,需要進一步探討。

進入新世紀,批評家們也在回顧和反思八九十年代的文學批評,所以批評家們在這 一時期理性剖析了路遙與八十年代文學之間的關系。楊慶祥的【路遙的自我意識和寫作 姿態——兼及 1985 年前後「文學場 」的歷史分析】剖析了路遙的自我意識及其與文學 制度的結合,對路遙創作及 80 年代文學場進行分析。

另外,除了路遙與八十年代之間的關系需要反思之外,路遙與文化生產之間的關系 也引起了批評家們的註意。邵燕君的【<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現實主義常銷書 」生產 模式分析】一文從讀書調查報告的數據入手,揭示了【平凡的世界】作為現實主義常銷 書在主流文學史上受到忽視正是由於「現實主義審美領導權 」弱化的結果。

但是也表明 現實主義作品需要保持常銷書的魅力,並且認為【平凡的世界】創下的文學模式及其流 通方式可以為同類作品的生產提供一個多面的價值參考。

趙勇的【作家—編輯、導演— 作家與文學生產——中國當代文學生產的演變軌跡】發現了中國當代文學生產的演變軌 跡由以路遙為代表的作家—編輯式的文學生產模式向以劉震雲、嚴歌苓為代表的導演— 作家式的文化生產模式位移,揭示了這種演變現象潛藏著純文學生產向大眾文化生產演 變跡象。

劉鳳芹的【勵誌與情感的傳奇—路遙作品和<大長今>魅力的共同元素】中談及 路遙作品影視化後依然能深受讀者喜愛,並且與曾經的熱播劇【大長今】作比較, 找到 了它們具有的共同元素,對這些元素的探索對於如今文學生產模式具有一定的啟示意 義。

郜元寶訪談【當代文化生產中的經典重構】一文中不僅討論了路遙作品經典化的問 題,更是談及了文學經典與影視劇改編之間的關系,這對於重新認識當代文化生產中的 經典問題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進入新世紀,路遙研究受到批評界的重視,批評家們聚焦在一些研究路 徑再解讀路遙。例如, 在路遙作品研究中的現實主義問題;路遙本體研究中的路遙史料 問題;「路遙現象 」研究中的路遙的文學史評價問題等等。這些都是新世紀以來路遙研 究的熱點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