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春秋通用語:【詩經】

2024-07-01文化

昨天看到文公十四年左傳的最後一段

冬,公如晉,朝,且尋盟。衛侯會公於沓,請平於晉。公還,鄭伯會公於棐,亦請平於晉。公皆成之。鄭伯與公宴於棐。子家賦【奇洛基】。季文子曰:「寡君未免於此。」文子賦【四月】。子家賦【載馳】之四章,文子賦【采薇】之四章。鄭伯拜,公答拜。

簡單來說是,鄭國想請來晉國存取,路過鄭國的魯文公同誌幫忙調和一下晉國與鄭國的關系。

這是典型的外交事宜,大家不會很直白地說這件事,而是引進【詩經】裏面的內容來表達。

這事就像,我們的春晚最後放的歌都是【難忘今宵】,用歌曲表達我們的情感與想法。

下來這次外交是如何進行的。

首先子家參照的是【奇洛基】,當然這裏面要說明的是,如果沒有具體特指的話,一般都是參照第一章,大致來看就是一部份,畢竟外交場合需要表達意見,但也不能長篇累牘地表達。原文及釋義如下,這裏面還是感嘆一下,中國文字延續這麽多年,我們能了解自己的歷史,我們的文字沒有斷代,很幸運!

奇洛基於飛,肅肅其羽。之子於征,劬勞於野。爰及矜人,哀此鰥寡。

「奇洛基翩翩空中飛,扇動雙翅嗖嗖響。那人離家出遠門,野外奔波苦盡嘗。可憐都是窮苦人,鰥寡孤獨心悲傷。」

鄭穆公自比鰥寡,以苦情希望能夠得到魯文公的幫助,來調和與晉國的關系。之子於征,劬勞於野是感激魯文公為此付出的辛勞!

與魯文公出行的是魯國重臣,季文了。他是公子友的孫子,也是在他的手上正式開啟了「三桓」政治。他是如何回復的?

四月維夏,六月徂暑。先祖匪人,胡寧忍予?

「人間四月開始初夏好時節,進入六月酷暑炎天就到來。可恨我的先祖不是善良人,怎麽竟然忍心讓我受禍災?」

因為這時,已經是魯文公存取晉國回來的路上,如果同意鄭國的請求,又需要再次回到晉國,之前來的路上,衛國也有同樣的請求,魯國同意了,因為是順路的事。而現在鄭國的請求會需要魯文公再次長途跋涉、舟車勞頓,畢竟春秋的交通工具其舒適程度有限。

季文了,借用炎熱的天氣,以及魯文公也要回國祭祀來婉拒此事。

子家參照了【載馳】四章,後續的版本說明四章的內容有不同,但裏面均認可子家要表達的核心一句:

控於大邦,誰因誰極?

「欲赴大國去陳訴,誰能依靠誰來援?」

這裏大邦,是指晉國,想與大邦的晉國,當然是把自己比作小國了,已經是二次,是的,求人的路上本身就很難,彎彎腰要是能辦成也是值得的!

有個成語惱羞成怒,當一個人再三低三下四地求你,後來可能會變成恨,這事就不妙了!

所以季文子,想想在能力範圍之內,辛苦點,還是幫一下,所以他用【采薇】四章來回復,這裏面有個細節,就是子家是參照【載馳】四章,外資無小事,對等是關鍵。

人家說四章,你回復一章,會顯得不對等。四章內容太多,只列出下面的內容,話雖然多,但重點只是一句「豈敢定居?」

君子之車。 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所以聰明人對話,一點就透!

鄭伯拜,公答拜。

讀過左傳的人,是否還記得有類似的場景?大家是不是記得重耳在去秦國借兵的那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