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紫禁城與凡爾賽宮」,中法文化輝映中的卡地亞

2024-04-03文化

「所有的金銀器都包裹在波斯錦緞裏……用油布包,小竹篾捆紮,再用牛皮覆蓋,灑上石灰,防止船上的蛀蟲和螞蟻。」路易十四時期的一位大臣,記錄了1686年暹羅大使覲見國王時帶來的禮物。

瓷器、漆器、金銀器等貴重禮物中,有一只「花鳥紋雕銀部份鍍金水壺」保存到今天。這是來自中國的作品,經歷法國大革命和各種顛沛流離,奇跡般地保存完好。當時法國宮廷以為這是用來盛巧克力的容器,將其歸類時以「巧克力」作為標簽。

凡爾賽宮館藏的「花鳥紋雕銀部份鍍金水壺」

這只銀壺以金質浮雕牡丹、蓮花、飛禽、蝴蝶、寶塔等圖案,配有仿木、仿竹的把手和長壺嘴。2018年,它被收購並列為法國國寶,在凡爾賽宮鏡廳展出。

01
-

這只傳奇銀壺現在來到了北京。

2024年4月1日,「紫禁城與凡爾賽宮——17、18世紀的中法交往」展覽在北京揭幕,以中法兩國外交、文化和藝術交流為主題,透過故宮博物院、凡爾賽宮以及其他收藏機構的大約200件文物精品,展現百年間彼此的政治交往和文化交流史。

卡地亞是此次展覽凡爾賽宮的主要合作夥伴之一。

卡地亞形象、風格及傳承總監皮埃爾·雷諾 (Pierre Rainero)表示,這次展覽讓卡地亞審視自己在國際文化交流中承擔的角色——不同文化之間溝通的橋梁。卡地亞與中國之間有著深厚的淵源,卡地亞參與支持展覽,借此回望與致敬和中國之間的關系。

卡地亞形象、風格及傳承總監皮埃爾·雷諾(Pierre Rainero)致辭

「自創立初期,卡地亞便關註法國之外的大千世界,對各個時代其他文明中的造型美學滿懷好奇心,這也正是此次展覽主題讓卡地亞產生共鳴的原因。」皮埃爾·雷諾說。

展覽上出現一個壯觀的畫面,康熙、雍正、乾隆三位中國皇帝與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路易十六三位法國國王的畫像同時登場。正是在他們的年代,17世紀下半葉到18世紀中期,中法兩國宮廷之間展開相互交往,在科學、技術和藝術領域廣泛交流。

康熙皇帝朝服像

故宮博物院

對這段歷史的追溯,人們常常回到本文開頭提到的暹羅大使的禮物。很多來自中國的禮物贏得了路易十四的歡心,進而在當時法國上下掀起「中國熱」。

法國宮廷在那一時期頻繁進口中國藝術品,繪畫、藝術品、建築……法國眾多領域都不難發現中國藝術的影子,至今凡爾賽宮仍然珍藏著許多這樣的作品。

「紫禁城與凡爾賽宮——17、18世紀的中法交往」展覽現場

到了1688年,路易十四派遣的法國傳教士在紫禁城見到了康熙皇帝。他們帶來了當時西方的科學儀器,以及數學、地理、天文、醫學知識。這些法國人在中國被稱為「國王的數學家」,法國文化深深影響了當時的中國皇室。

在以康熙年間為背景的中國古典文學巨著【紅樓夢】中,出現了座鐘、懷表和鼻煙壺,不少「西洋玩意兒」的名字接近法語,足見當時中國貴族對法國技術與藝術亦充滿好奇。

十七世紀中法之間建立的政治和文化紐帶催生了中法外交關系的黃金時代,逐漸促成了現代「漢學」在法國的誕生。

到了1964年,中國與法國正式建交。2004年和2005年,凡爾賽宮和故宮先後以康熙大帝和路易十四為主題舉辦展覽,聚焦處於同一時期的兩位君王。

2014年,兩國建交五十周年之際,凡爾賽宮舉辦「中國在凡爾賽——18世紀的藝術與外交」展覽,展現法國貴族對中國藝術的癡迷,中國藝術對法國的影響。

今年是中法兩國建交六十周年,這次大展恰逢其時。凡爾賽宮文物部負責人瑪麗-洛爾·德羅什布呂訥是這次大展的策展人,她說,在18世紀前後,中法文明之間存在「真正的彼此尊重、彼此欣賞」。展覽中方策展人郭福祥在此次大展中與她密切合作。

在開幕式前的新聞釋出會中,卡地亞也與故宮博物院簽署了合作協定。基於雙方良好的合作關系及廣闊的合作前景,雙方在人員交流與培訓、文物修復、展覽合作等方面,未來將繼續合作、深化交流。

卡地亞形象、風格及傳承總監皮埃爾·雷諾(Pierre Rainero)

與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王躍工共同簽署合作協定

02
-

凡爾賽宮歷經四代法國國王的修建,他們不斷為宮殿增添新的內容,凝聚了眾多傑出藝術家和工匠大師們的智慧和心血。

1771年,路易十五命令宮廷建築師以新古典主義風格重建倒塌的北部長翼。到了路易十六和瑪麗·安東娃妮特王後時代,他們將凡爾賽建築群中的小泰瑞亞農宮打造為典型的新古典主義風格。

小泰瑞亞農宮

路易十六時期的法國,簡單的形式、優雅的線條和內斂的裝飾出現,更有模仿古希臘和羅馬的元素,古典柱子、花環和樹葉雕刻,新古典主義風格躍上潮頭。

新古典主義風格也是卡地亞創作歷史初期的靈感來源之一,卡地亞的設計師都要定期前往凡爾賽宮觀覽考察,從中汲取創作養分。到了十九世紀末的法國,路易十六風格再度復蘇,也在卡地亞的作品中留下鮮明的銘印。

當時,路易·卡地亞基於新古典主義藝術手法,在卡地亞開創了全新的「花環風格」,帶領設計師從法國裝飾、建築、鐵藝、古典油畫,乃至花邊和織物飾邊尋找靈感,創造性地運用蕾絲、鐵花格等元素,帶來清透、靈動的氣息。

當時的卡地亞作品細膩再現了植物柔美的姿態,從月桂枝、花籃、蝴蝶結、彎曲的枝葉和渦卷形裝飾衍生出許多非寫實圖案。

百合三角胸衣胸針

卡地亞巴黎,特別訂制,1906年

今天的卡地亞與凡爾賽宮的關系更加密切,合作頻繁,凡爾賽宮博物館館長曾擔任2013年卡地亞巴黎大皇宮特展的策展人。同理,故宮博物院代表著中國傳統藝術與文化的最高水準,對卡地亞的吸重力可想而知。

卡地亞與故宮博物院結緣於28年之前。1996年,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攜手法國藝術家讓·皮埃爾·雷諾,將其裝置藝術作品【金盆】展示於故宮太和廣場。在21世紀到來之前舉辦這樣的文化活動,可謂開行業之先河。

讓·皮埃爾·雷諾裝置藝術作品【金盆】

進入新千年,卡地亞與故宮博物院的合作越發頻繁,規模不斷擴大。2009年,卡地亞在故宮午門舉辦全面展現卡地亞風格的大展之後,雙方締結了深化合作的協定。

幾年後,卡地亞與故宮博物院悄然開啟了一項重大的合作,對故宮院藏的六件珍貴文物展開修復。在中國著名導演李少紅帶隊拍攝的紀錄片【喚醒時間的技藝】中,雙方專家為了給故宮一件古老的座鐘尋找和當年一模一樣的指標,共同經歷了許多殫精竭慮的日夜。

故宮博物院與卡地亞聯合修復場景

©Emmanuel Schmitt

2019年,這些成功修復的文物在「有界之外——卡地亞與故宮博物院工藝與修復特展」中亮相。「有界之外」共展出八百余件藝術珍品,吸引超過六十余萬名觀眾。

03
-

在卡地亞與全球頂級文化機構的合作中,「卡地亞典藏」扮演著關鍵角色。

1973年日內瓦的一場拍賣會上,卡地亞拍下品牌半個世紀前設計的一件「門廊」神秘鐘。這成為卡地亞典藏的第一件藏品,由此開始,卡地亞不斷尋訪、回購品牌的古董作品,涵蓋珠寶、制表以及珍貴器物。

1983年,卡地亞典藏創立,被納入典藏的作品有的是時代風格的重要標識,有的曾屬於名流要人,是歷史的見證。從19世紀50年代到21世紀初的今天,藏品總數超過3500件,品牌170多年的歷史被珍藏和延續。

卡地亞的歷史也是文化和藝術史的一角,裝飾藝術風潮中,卡地亞大放異彩,這一時期的卡地亞藏品是當時藝術風格的銘印。

卡地亞典藏是文化交流的使者,從1989年巴黎小皇宮第一次大型展覽開始,卡地亞典藏已經在30個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文化機構舉行了面向公眾的展覽。

在中國,卡地亞典藏不僅與故宮多次合作,還在多個其他城市舉辦活動。2004年卡地亞典藏在上海博物館舉辦首次中國展覽。此後還相繼與沈陽博物館、四川博物館合作,共同呈現東西方珍寶藝術。

與故宮博物院合作文物修復之後,受此啟發,卡地亞與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合作修復了五件頂級藝術品,並在2021年舉辦展覽,跨越1000多年的歷史。

同一年,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盧浮宮博物館和卡地亞一同舉辦展覽,以珠寶、繪畫、書籍、照片等檔,揭示卡地亞高級珠寶背後的故事,尤其是20世紀以來伊斯蘭藝術對卡地亞品牌產生的影響。

典藏珍品之外,卡地亞還保留了大量完整的原始檔案,包括銷售記錄、石膏模型、設計草圖等等。歷時四十多年的收藏和整理,讓卡地亞寶庫始終獲得全球頂尖文化機構的關註。

卡地亞檔案館檔案

皮埃爾·雷諾透露,包括凡爾賽宮館長在內,卡地亞已經構建了一個由博物館領域工作者、文化機構業內人士組成的專家社群。這個社群註重科學嚴謹的學術研究,致力於文化的分享,卡地亞亦向他們敞開大門,展示與分享珍貴的歷史檔案、相關專業知識和精湛的技藝。

而卡地亞每一場展覽的策展工作,也都是由博物館專業人員負責的。從凡爾賽宮到故宮博物院,卡地亞與全球各大博物館都保持著密切的聯系。

皮埃爾·雷諾說,一方面,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在卡地亞與當代藝術之間架起橋梁。另一方面,卡地亞設有歷史傳承部門,負責管理與保護卡地亞自身的歷史文化遺產,保存檔案資料,使得品牌歷史在當代創作中得以傳承並煥發活力。

在頻繁的大展和文化交流中,卡地亞的角色不同尋常,以對文化藝術的虔誠展開探索,堅持學術的純粹性。卡地亞永遠追求最高水準,每到一處,總是與代表最高藝術造詣的文化機構同行。

「紫禁城與凡爾賽宮——17、18世紀的中法交往」展覽現場

卡地亞不僅開行業之先,最早啟動卡地亞典藏與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的探索,更是在數十年的歲月中堅持點滴積累,聚沙成塔。

跨越東西方,上下數百年,卡地亞不再局限於一家純粹的商業公司,而是致力於成為承載世界文化藝術交流的紐帶。

今年11月,一場由上海博物館主辦、卡地亞支持的盛大展覽將在上海博物館東館啟幕。2004年,卡地亞典藏首次來到中國,正是在上海博物館舉辦展覽。二十年後,上海博物館將以嶄新視角,在卡地亞的支持下,呈現中法文化藝術與美的開創性對話。

盧曦 著有【時尚永不眠】。畢業於浙江大學,2005年進入媒體行業,專講奢侈品背後的故事。l

公眾號: 盧曦采訪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