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商君書】摘20句

2024-04-13文化

【商君書】也稱【商子】,是戰國時期法家派代表人物商鞅及其後學的著作組譯而成,匯集了商鞅的治國思想。全書共十八篇,包括戰法、墾令、弱民、賞刑之術,用區區三萬字,就概括了政治、軍事、民政、法律、帝王權術等各個領域,是歷代帝王的必讀典籍。

1、民弱國強,民強國弱。

選自【商君書·弱民】。

百姓柔弱國家就強盛,百姓強盛國家就衰弱。

2、人主使其民信如日月,此無敵矣。

選自【商君書·弱民】。

君主如果能對百姓的承諾像日月那麽明確,這個國家必定無敵。

3、治國刑多而賞少,亂國賞多而刑少。

選自【商君書·開塞】。

安定的國家,刑罰多而賞賜少。混亂的國家,賞賜多而刑罰少。

4、善為國者,倉康雖滿,不偷於農。

選自【商君書·農戰】。

善於治理國家的人,糧倉即使充實,也不能對農業偷懶。

5、聖人之為治也,刑人無國位,戮人無官任。

選自【商君書·算地】。

聖人治國,受過刑的人在國家沒有地位,犯過罪的人不能在朝廷上做官。

6、為國者,邊利盡歸於兵,市利盡歸於農。

選自【商君書·外內】。

治理國家,邊疆的利益要全部歸功於軍隊,買賣交易的利益要全部歸功於農民。

7、君臣釋法任私者必亂,而不以私害法者則治。

選自【商君書·修權】。

國君和大臣放棄法律準則而以個人好惡施政,國家必定會亂;不以個人意誌影響法律的施行,國家才能得到有效治理。

8、得天下者,先自得者也;能勝強敵者,先自勝者也。

選自【商君書·畫策】。

要想取得天下,先要管理好自己;想要戰勝強大的敵人,先要戰勝自己。

9、有明主忠臣產於今世,而能領其國者,不可以須臾忘於法。

選自【商君書·慎法】。

如果能有英明的君主和忠臣產生於當今時代,而且能夠領導他的國家,不可以一時一刻忘記了法。

10、重罰輕賞,則上愛民,民死上:重賞輕罰,則上不愛民,民不死上。

選自【商君書·去強】

加重懲罰而減輕賞賜,就會導致君主愛護百姓,百姓就會以死來報效君主;加重賞賜而減輕刑罰,就會導致君主不愛護百姓,百姓不願為以死來報效君主。

11、君好法,則臣以法事君;君好言,則臣以言事君。——【商君書·修權】

君主如果有好的法度,臣子就會以法律侍奉君王。如果君王喜好美言,臣子就會以讒言去侍奉君王。

12、 過舉不匿,則官無邪人。——【商君書·墾令】。

如果有過失而不去隱瞞,那官吏中就不會產生奸人了。

13、勝而不驕,敗而不怨。——【商君書·戰法】。

勝利了但不驕傲,失敗了但不抱怨。

14、以強,重弱;弱,重強,王。——【商君書·弱民】

施行強民的國策,會導致兵力衰弱,再衰弱,從而國家就會衰弱。施行弱民的政策,兵力就會變得強大,這樣便可成就王業。

15、以戰去戰,雖戰可也;以殺去殺,雖殺可也;以刑去刑,雖重刑可也。——【商君書·畫策】。

用戰爭消滅戰爭,即使進行戰爭也是可以的;用殺人去消除更多的殺人,即便殺人,有時候也是可以的。用刑罰消滅刑罰,即使加重刑罰也是可以的。

16、事不中法者,不為也。——【商君書·君臣】。

事情不符合法度的事情,就不可以去做。

17、地誠任,不患無財。——【商君書·錯法】。

如果能夠把土地真正利用起來,就不用擔心財貨貧乏。

18、民徒可以得利而為之者上與之也。——【商君書·君臣】。

人們能夠得到利益,而樂於去做的事情,主要在於君王的恩賜。

19、明刑不戮。——【商君書·賞刑】。

嚴明的刑罰的主要目的,並不是為了殺戮,而是在於使得政事清明。

20、君尊則令行,官修則有常事,法制明則民畏刑。——【商君書·君臣】

國君具有尊嚴,法令才能夠同行。官吏能夠清明,政事才能夠常事。法制清明,人們才會畏懼刑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