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莊子奇思妙想(五十一)

2024-04-05文化

莊子奇思妙想(五十一)

駢拇·仁義與盜賊之一

人生在世,究竟怎麽樣做才是正途?道家目標非常明確:觀天之道後看見眾生就是有所「得」(德),用來修性養命。目標清楚,才不會被迷惑。

本章節莊子講述被迷惑的型別:一是小迷惑叫「易方」,把人生的方向都搞沒了。二是大迷惑叫「易性」,人性被迷惑了,成了物性。

莊子從哪裏起講?從有虞氏起講。有虞氏是誰?是帝舜。帝舜做了什麽事?布【五教】:「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先讀莊子原話:「自虞氏招仁義以撓天下也,天下莫不奔命於仁義。是非以仁義易其性與?」莊子之問:帝舜提出【五典教義】,用仁義昭告天下,這是不是「易性」的開始?

為什麽莊子會有這樣的一問?在道國國度中,築道為基,仁義在其中。道不明,才會提出仁義。所謂道者奉天敬地,人在其中。提出一個人為虛設的概念,人便駢枝於天道。正象老子所說:「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本來,人在其中,自從提出仁義,那麽,人變大,人道之枝粗壯,成了天地大道中人道的大分支;但是,這個人道亦實在有點大了,齊了天。都是由於提出仁義的緣故。特別是原話:「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夏、商、周三代以來更是以外物易人之本性。

舜帝陵廟

不要覺得這種話說得很嚴重,或者說得毫無道理;接著,看看下面的文字。「小人則以身殉利;士則以身殉名;大夫則以身殉家;聖人則以身殉天下。」

普通人為了追求私利而舍棄生命,讀書人為了追求名聲而舍棄生命,大夫為了守護祖業而舍棄生命,聖人為了天下可以生活得好一些而舍棄生命。這四種人,雖然事業不同,名稱不同;但是,從所舍棄的生命,迷失人性方面來講,都是一樣的。這句話難懂呵。舉個例子吧:從空中向下俯看,螞蟻與大象在領士爭奪戰中,都是相同的,雖然身形不同,所爭奪的地域大小不同,但爭奪的物質性是一樣的。

下面就是莊子的舉例,第一個例子:臧谷亡羊。一是好比臧、谷在放羊,結果把羊弄丟了,問起原因,一人在讀書、一人光顧看別人玩博彩遊戲。

第二個例子:殷商孤竹君長子伯夷「不食周粟」,餓死在首陽山。盜跖、姬姓、展氏、名跖,又名柳下跖(柳下惠)的弟弟,率九千人起事,最後死於東陵山。

世人定義:前者伯夷表彰有氣節、後者柳下跖連姓字也不見了,盜成了姓的代名字,叫盜跖。莊子對世人設定仁義的定義,發表相異見解。那麽,若是若非呢?下章節接著講述。

【仁義與盜賊之一】

天地大觀自章節,人道駢枝仁義接;

仁義凸現天道隱,駢枝粗壯齊天階。

甲辰年正月初九

舜帝陵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