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生命的意義是什麽?柏格森為什麽認為生命的本質是創造和變化?

2024-07-18文化

生命的意義是什麽?這是一個歷久而彌新的話題,生命的意義是創造價值,是實作自我,還是一場體驗之旅,這些都是可能的答案,而對於這個問題進行過深入而持久思索的哲學家中,法國現當代哲學家柏格森,一定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哲學家之一,柏格森是生命哲學的重要代表,他認為,生命的本質是創造和變化,生命是一個不斷創造新形式、新經驗和新價值的過程。

生命不僅僅是存在,而是在不斷地超越自身,創造新的可能性。

生命的本質是變化、流動和創造,柏格森稱之為生命之流,而引導生命不斷創造的沖動,稱之為生命沖動,生命正是在這種沖動的推動下不斷前進演化,這就是他的創造演化論。柏格森是西方生命哲學的重要代表,接下來我們就用一個系列的內容來介紹柏格森的生命哲學,在具體展開柏格森的思想之前,我們照例來簡要介紹一下他的生平。

1859年,伯格森出生於法國巴黎,是法國著名的哲學家和數學家,曾經和愛因史坦關於時間有過一場很有名的辯論。柏格森哲學的核心概念是:綿延,綿延是一種時間概念,沒有空間性。關於和愛因史坦的時間之爭,柏格森還專門撰寫了【綿延與同時性:關於愛因史坦的理論】一書,在書中闡述了綿延概念和愛因史坦相對論中時間概念的不同。不僅如此,柏格森在【創造演化論】中挑戰了達爾文的演化論思想,提出了一種截然不同的演化論思想,並且還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能同時挑戰兩位科學大師,柏格森也不是一般人,他從小就是妥妥的學霸。

1876,17歲的柏格森在法國中學分科競賽哲學科考試中,獲得了法語作文第一名、數學第一名。18歲,柏格森完成中學學業;同年,又在法國競賽中獲得基礎數學、宇宙誌和力學考試第一名。

1878年,19歲,柏格森以第三名的成績被著名的法國巴黎高等師範學院錄取,之前我們介紹過,這是一所世界名校,被譽為當時「法蘭西思想家的搖籃」,這裏每年只招收100名學生,而從這裏也培養出了很多科學家、政治家和哲學家,其實有13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法國著名的哲學家薩特、福柯都從這裏畢業,當然他們是柏格森的晚輩。

從巴黎高師畢業後,柏格森從事哲學研究和教學工作,1889年40歲的柏格森在【論意識的即時性】中提出了時間的新概念,開啟了他的哲學起點,後來逐漸名聲大噪,柏格森的寫作風格有點文學和哲學結合,文風優雅而清晰,觀點新穎,兼具文學獎和哲學家才能,1907年出版了他的哲學代表作【創造演化論】,1911年發表【生命的意識】,1914年,柏格森當選法蘭西學院院士。

1927年憑借【創造演化論】獲得了那年的「諾貝爾文學獎」,他也成了享譽全球的思想家,在歐美曾經一段時間刮起了「柏格森熱」,他在法蘭西學院授課經常被擠得水泄不通。一戰期間柏格森也積極參與政治,1916年柏格森前往西班牙,促成了西班牙對法國的援助,1917年他代表法國出使美國,遊說美國總統威爾森參戰。193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柏格森反對納粹政權對猶太人的迫害,拒絕與侵法德軍合作。

1941年1月4日,柏格森因病在巴黎逝世,享年82歲。伯格森去世後,他的生命哲學開始迅速消失,以薩特、加繆為代表的存在主義哲學迅速崛起,成為當時的法國主流哲學,直到後來法國另外一位哲學大師德勒茲重提生命哲學,柏格森的生命哲學才再次受到重視,並重新回到主流,法國還出現了一波新的柏格森哲學的復興運動。

柏格森和中國也很有淵源,中國思想家梁啟超曾經拜訪過柏格森,梁啟超非常認同柏格森對科學的批判,當時正是一戰之後,歐洲文化界普遍認為,過分重視科學,追求物質,導致西方文明走向衰落,柏格森對科學的批判,也觸發了梁啟超對「科學萬能」的反思與質疑。20世紀20世紀,在中國現代思想史上爆發的「科玄論戰」,柏格森也是梁啟超這一派的玄學的重要思想支撐。

另外,包括梁漱溟等人在內的現代中國哲學家,都覺得和柏格森的哲學非常親近,他們都將柏格森的思想和中國傳統哲學關聯起來,在近代新儒家大師熊十力、牟宗三等人的著作中,關於體認生命和直覺本能等思想,都可以看到柏格森的影子。柏格森把生命的本質視為變化、沖動、創造,柏格森的直覺主義和我們傳統哲學思想不謀而合,柏格森對生命的理解和【周易】中對生命的理解是相似的,所謂「生生之謂易」,易就是永恒的變化和生命的湧動,而柏格森生命哲學的核心關鍵詞是:綿延,綿延不絕,也就是生生不息的生命沖動。

好了,關於柏格森的哲學思想,我們下一期內容接著講,更多精彩內容,請點贊收藏和關註我,我們下一期內容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