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我65歲的嶽母是個奇葩,每天睡前都要吃上半斤花生,這也是她心病

2024-06-13文化

全網先發,原創文章,嚴禁搬運,搬運必維權。本文為微小說,情節虛構,請理性閱讀。

黃昏下的廚房裏,燈火溫馨。我,陳曉蕓,正和我的丈夫大偉一起準備晚餐。廚房裏的熱氣騰騰,和著兩人的笑語聲,讓這個小小的空間顯得特別溫暖。突然,輕快的腳步聲打斷了我們的對話,媽從客廳走了過來。她邊走邊整理著她那永遠也不覺淩亂的頭發,笑瞇瞇地看著我們,「曉蕓,這燉雞聞起來就很美味,我的好女兒手藝是越來越棒了。」

我轉頭看著媽,嘴角也不自覺地揚起了笑意,「能得到您的誇獎,那是我煮了這麽多年飯最大的榮幸了。」

大偉也湊了過來,一邊調整著火候一邊調皮地說,「媽媽,曉蕓的手藝確實不錯,不過別忘了,我可是她背後的得力助手呢。」

媽媽聽了,哈哈大笑,「那當然,我的兒媳婦廚藝好,我兒子功不可沒。」

生活就像這一刻的廚房一樣,簡單而又溫馨。我們在這個城市裏,雖然算不上富貴,但擁有一份簡單而真摯的幸福。我熱愛這樣平淡無奇的日子,因為它們充滿了真實的情感和牽絆。

但不可思議的是,就在這個小倆口的溫馨日常中,有一個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習慣,那就是媽每天在臨睡前要吃上半斤花生。這個習慣,就像是一顆不斷躍動的音符,悄然地加入了我們平靜的生活旋律中。

得知這個習慣的人都覺得好笑又驚奇,有些人嘴上不說,心裏卻對這個習慣和這個家庭充滿了好奇。好在我們家裏都已經習慣了,對於這件事已經不再感到奇怪。

然而,某一天,大偉在樓下的市場裏和鄰居聊天提到了這件事,原本只在我們家裏傳遞的小習慣,似乎一下子就成了這個社群的一個熱門話題。鄰居們爭先恐後地來到我們家,有的只是純粹的好奇,有的則帶著些許別有用心。

大偉倒是從來不覺得這有什麽,反而會開玩笑說:「大家都是生活在一個地方的人,我媽媽有這麽一個特別的習慣,也算是增加了社群的一點樂趣吧。」

我呢,心思稍微細膩些,總是會擔心媽會不會因此而感到不適。不過,媽似乎並不在意他人的看法,她依舊每天堅持自己的小習慣,那半斤花生,從來沒有間斷過。

在家裏的每個角落,都能看到媽媽為這個家庭付出的痕跡。我和大偉也早已習慣了這樣的日常。那晚,隨著最後一盤菜的完成,三人圍坐在餐桌旁,只有家的味道,和著淡淡的花生香氣,我們的生活,依舊溫馨如初。

隨著嶽母的花生習慣在小區內悄悄流傳,那些日常中似乎微不足道的目光和竊竊私語開始變得頻繁而尖銳。有些鄰居開始以各種理由敲開我們的門,帶著好奇的眼神,他們似乎都想一探這背後是否隱藏著什麽不為人知的秘密。

「曉蕓,你媽媽真是特別呢,我們從沒聽說過有人睡前要吃花生的。」 隔壁的張阿姨一邊說,一邊掩飾不住臉上的好奇神情。

這些話語讓我尷尬,但也無法不回應,我只能輕描淡寫地回答:「媽她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習慣了就好。」

大偉見狀,總會轉移話題,他會微笑著接下話筒。「我們家這個習俗,可能有點特殊,不過每個家庭總有這樣或那樣的小習慣吧。」

媽媽聽到鄰居們私下議論,只是淡淡一笑,從不放在心上。但我能看出,每當這個話題被提起時,她眼中總會掠過一絲黯然。

某天午後,張阿姨突然帶著一群好事的鄰居來訪,她們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向我噓寒問暖後,話鋒一轉,「曉蕓,不如今晚我們一起來看看你媽媽的花生秀如何?」

我心頭一緊,感覺到了一股難以言喻的壓力,而大偉見狀,更是當即拒絕了。「我們家的習慣,還請大家不要過於介入。畢竟這是我們的私事。」

媽媽似乎註意到了這股暗流的湧動,那晚她並沒有像往常那樣在眾人眼前吃花生。我能看出,她不喜這成為其他人討論的焦點。

不僅如此,大偉與一些固執己見的鄰居因此而發生了小摩擦。勸解、爭辯,甚至難免有點鬧僵,雖然他們試圖保持禮貌,但我能感受到情緒之間的壓抑。這些與花生有關的紛擾悄然演變成一個家庭和鄰裏和諧的試金石。

晚上,當家裏重歸平靜,我坐在媽媽身邊,握著她的手輕聲問道:「媽,您真的不介意他們這樣嗎?」

媽媽靜靜地看著窗外,隨後轉過頭,對我露出一個寬慰的微笑,「孩子,習慣了,就沒什麽好介意的了。他們只是好奇而已,時間久了,什麽都會平息的。」

然而我知道,這已經不僅僅是關於吃花生的習慣了,它逐漸被賦予了其他的含義,成為了我們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不知不覺間,秋天的腳步已經悄悄逼近,夜風帶來了涼意。在一次因工作延遲回家的深夜,我推開家門時,意外發現嶽母李婉君正孤坐客廳,面色凝重,眼前擺放的花生沒有動過一顆。我楞在原地,有種不詳的預感。

走近一看,嶽母的手顫抖著,她的目光空洞,似乎在追憶著什麽,我叫了聲「媽」,她的身體輕微顫了幾顫,然後緩緩擡起頭。那一刻,我從她眼中看到的是深深的恐懼和無助,那是我在這個堅強的女人身上從未見過的。

「曉蕓,我...我怎麽會...」嶽母的聲音哽咽,話語未完成就化成了淚水,她的情緒崩潰,手中的花生散落一地。

我的心被重重震動,我趕忙扶著嶽母,「媽,您怎麽了?別害怕,有什麽事我們一起面對。」

突如其來的情況把大偉也從臥室裏驚動了,他匆忙走來,看到這一幕,「媽媽,您到底怎麽了?」

在嶽母的泣不成聲中,我們終於理解到,這個習慣不僅僅是習慣,它關聯著嶽母對於往昔的回憶、對於家人的思念。沒有了它,她就像是失去了生活中的一個重要支點。

我的心中此刻五味雜陳,我開始問自己,我們對這個家的認知是否真的正確?是不是所有堅持都值得尊重?我們是否應該這樣不加思索地遷就每一個小習慣?

「媽媽,我們以後可以不吃花生的,沒這個習慣我們的生活也可以很好。」大偉試圖安慰嶽母,語氣中顯露出擔憂。

但此時的嶽母仿佛已經被內心深處的不安所吞噬,她焦急地搖頭:「不行,不行,沒有了它,我就像是丟了什麽似的,曉蕓、大偉,你們不會懂的...這都是有原因的...」

我的心情變得復雜起來。難道這個家,這個我一直以為溫暖的港灣,也藏著無法觸及的秘密嗎?作為妻子和兒媳,我在這樣的情況下,應該如何取舍?我的 心情和想法像是被一飆風吹亂,再也難以平靜。

在那個深夜,嶽母的淚水,家中落花生的清脆聲,還有大偉和我的仿徨無措,一切都匯成了家族的高潮。愛一個家庭,是否意味著要無條件地接受它的一切,即使那些我們難以理解的部份?

每當我回想起那個夜晚,心中總有不甘和疑惑,在暗夜中徘徊。而這一夜,成為了我們家族不可回避的轉折點。

日子一天天過去,沖突之後的家庭氛圍變得沈悶又復雜。我和大偉在心中默默反思,隨著對嶽母李婉君過往生活的深入理解,似乎也更懂得了這個家的重量。盡管心中依舊充滿了疑惑,但我知道這一段經歷將成為家族記憶中不可缺少的一環。

漸漸地,李婉君的情緒穩定了下來,家中也恢復了往常的和諧。那段日子裏,鄰裏的關註也逐漸淡去。花生不再成為每個人眼中挑剔的焦點,嶽母的習慣穿插在日常生活的點滴之中,已如同一道獨特的風景。

終於有一天,嶽母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面帶微笑地坐在陽台上。她叫來了我和大偉,對我們說:「曉蕓,大偉,我覺得是時候和你們好好聊一聊了。」

我們安靜地坐下,傾聽著嶽母的傾訴。原來,這個習慣背後,是一段嶽母年輕時的故事,關於親情、關於回憶,還有那個推動她堅持下去的深層含義。她的故事充滿波折、甚至歷盡坎坷,而這個習慣成為她抵禦孤獨、捍衛記憶的方式。我們聆聽著,心中充滿了感動,彼此之間的關系因為理解而變得更加牢固。

我們決定,不再讓外界的目光和評判影響我們對這個家的看待。這個家,有著它的傳統,即使這傳統有些特別,但它緊緊地連線每個人的心。我們選擇守護它,守護嶽母那顆以往堅強而現在選擇漸漸開啟的心。

轉眼間,季節由秋轉冬,萬物進入沈睡。大偉和我在嶽母的啟發下,學會了如何對待生活中的每一分特殊,學會了如何珍惜這些組成家庭記憶的點點滴滴。我坐在熟悉的客廳裏,看著嶽母和大偉,想到我們走過的路,一切都變得無比清晰。

生活還在繼續,外頭的世界無論如何喧囂,對於我們這個小小的家來說,只要心中有愛,有了彼此的陪伴,哪怕是天際星辰也會為我們點點頭。嶽母的習慣,家的傳統,從那一刻起,不再是牽絆,而是聯系我們的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