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這些江南太湖名石都在哪?湖州這兩座園林「鎮園之寶」位列幾何?

2024-10-21文化

正是桂雨漫城時節,冒著綿綿不絕的秋雨,撐一把傘在桂香彌漫的蓮花莊中漫步。

在蓮花莊潛園如意池旁,有一處成半環形立著奇特的五峰太湖石,人稱「五老峰」,又稱「太湖五老峰」。

湖州︳蓮花峰

「太湖五老峰」中的一塊太湖石被稱為「蓮花峰」,是蓮花莊的鎮園之寶,高3.8公尺,寬約1.2公尺,因亭亭玉立、石頂如盛開蓮花而名,又因曾有詩贊此石為「玉芙蓉」,故又名「玉芙蓉」,為太湖石中之精品,上刻「蓮花峰」三篆字,為趙孟頫手跡。

陸心源修築潛園時,又尋得形態各異的四峰太湖石,伴立於蓮花峰兩側,因此便有了「太湖五老峰」。

以太湖石等傳統觀賞石點綴庭院、園林,古已有之,到了宋代更是達到了頂峰。

北宋皇帝宋徽宗趙佶曾制訂頒布了花石綱,命令全國各地的名石、奇花都運至當時皇城的所在地——開封,建造了歷史上聞名的艮嶽。

從此以後,中國園林,尤其是在江南園林中,太湖石等傳統觀賞石成了不可或缺的造園素材。這些觀賞石作為置石的形式出現,構建成園林秀美的景觀,給人以清靈的感覺。

如上海豫園的太湖石【玉玲瓏】,蘇州留園的太湖石【冠雲峰】,常州天寧禪寺的太湖石【飛龍石】、湖州蓮花莊的【蓮花峰】等,它們為這些歷史名園、古寺增色添彩,成了鎮園(寺)之寶。

蘇州︳瑞雲峰

瑞雲峰相傳為北宋花石綱遺物「小謝姑」石。

明代湖州南潯人,先後任右春坊右中允、禮部右侍郎、工部尚書、禮部尚書等職的董份,當他得知在宋代「艮嶽之役」時遇到風浪,落入太湖裏的一尊名石時,不惜花費巨資,派人打撈上岸,千辛萬苦運到南潯,後又將五尊奇石在嫁女時,作為嫁妝送給了蘇州籍女婿徐泰時。

徐泰時在蘇州建造東園(今留園)時,請當時的疊石高手周時臣疊石作普陀、天台諸峰,並將在太湖裏打撈起來的奇石冠以「瑞雲峰」。

清朝時,被遷至彼時的江南織造署,也就是今天的蘇州市第十中學校園,一直至今。

瑞雲峰是一塊太湖石,峰高5.12公尺,寬3.25公尺,厚1.3公尺,整體石形若半月,多孔,呈玲瓏多姿之態,石身渦洞相套,褶皺相疊,明人袁宏道曾在他的【園亭紀略】中盛贊瑞雲峰是「妍巧於江南」之石。

上海︳玉玲瓏

玉玲瓏坐落在上海豫園玉華堂前,高約四米,俏麗精致,玲瓏剔透。

據說玉玲瓏石身有72個孔穴,自上澆水,洞洞流滴,自下燒煙,穴穴冒氣,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實在是叫人感嘆不已。因其迎風玉立之勢,玉玲瓏與豫園內的元代鐵獅、清代紫藤、明代銀杏合稱為「豫園四古」。

千百年來,玉玲瓏幾經易主,歷盡滄桑,最終在豫園塵埃落定,成為滬上一塊名石。

蘇州︳冠雲峰

冠雲峰位於留園的東部,林泉耆碩之館以北,是蘇州園林中最著名的庭院置石之一,太湖石「瘦、漏、透、皺」的特點觀此石即可名狀。

冠雲峰因石巔高聳,四展如冠,所以取名「冠雲」,冠雲峰高5.7公尺,底高0.8公尺,總高為6.5公尺,重約5噸,其高大為江南園林中的湖石之最。

常州︳飛龍石

常州飛龍石也是花石綱遺物。此石原出自蘇州西山消夏灣私人庭園春熙堂,據【洞庭西山史誌】記載,春熙堂系宋徽宗駙馬蔡世洪次子蔡繼孟故居,花園內原有奇巧花石一座,名「老人峰」,又名「飛龍」。

該石於2001年移置於常州天寧寺內,高280厘米,長230厘米,厚100厘米,重達8噸,蒼天造化,形肖神似,造型極具傳統石「瘦、皺、透、漏」之元素,洞穴透天,瘦態婉約,線條流暢,凹凸韻致。其整體造型,宛如飛龍昂首嘯天,橫翔長空,騰雲駕霧,大有威震九霄之勢。

無錫︳介如峰

無錫也有太湖石佳品。在寄暢園的東南角有個小亭,亭中一碑,鐫刻有乾隆禦筆題詩和作畫「介如峰圖」。亭前一池,池東立一湖石,倚墻而立,有人說這石頭像一個美人對鏡理妝,所以稱其作「美人石」,而這個池子也因此得名「鏡池」。

但乾隆皇帝並不滿意,他將這塊石頭改名為「介如峰」。這美人石對面還有一塊黃石,很多遊客說,這是一塊癩蛤蟆石,因為「癩蛤蟆想吃天鵝肉」。

太倉︳簪雲峰

太倉南園的名石簪雲峰,重 19 噸,凈高 5.2 米、連底座高 7 米,寬 3.3 米,厚 2 米。石分為三折,每折有每折的特色,但又渾然一體。

簪雲峰雖然不及名石冠雲峰、玉玲瓏等百竅千靈,但也面多坎坳,遍布彈子窩,而且有漏空之洞六七個,至於石眼石窩則難以計數。且底部口子收得恰到好處,上雄下瘦,賞心悅目。既有亭亭玉立之柔美,又有猛將守關之凜然。

如果用瘦、縐、漏、透的四字標準來衡量之,除了「瘦」字稍遜風騷外,其他太湖名石毫不遜色,而且它的粗獷雄渾又是一般太湖石所缺少的。

所以簪雲峰雖靈氣不足,有藏拙補之,也算難得了,即便在江南園林眾多的名石之中,也可稱為上品。

湖州南潯︳虎嘯石

湖州南潯民國時巨富、藏書家、刻書家的劉承幹購得清代著名學者阮元的一尊高約2公尺的奇石,置於小蓮莊內。

此石形似虎踞,石腹上有一小孔,吹之聲如虎嘯,故被稱為「虎嘯石」,上面還有阮元題刻的「嘯石」隸書二字。

千古名石盛譽之下的太湖石,是中國四大傳統玩石中最能體現瘦、皺、漏、透這一古典賞石標準的,所以備受石界推崇。

雖說就當下境遇而言,因為賞石審美理念的變化,太湖石今非昔比,但其完美的觀賞價值風采依然。

唐宋賞石,太湖為甲,在古典詩詞中太湖石的名字是常常被提及的。

杜甫、白居易、李煜、蘇軾、米芾、陸遊、趙孟頫、董其昌、米萬鐘、鄭板橋、李漁等等,他們對於太湖石綿綿不絕的贊美,是太湖奇石賞讀最詩意最文化的部份。

從某種程度上說,賞讀太湖奇石,離不開巨大的文化背影,文人大家眼中的太湖石是交融了歷史與文化,附意了誌向與才情的解讀和賞析,本身就是獨具魅力的美。

散落江南這麽多的太湖名石,你都打卡了嗎?

你說湖州蓮花莊的「蓮花峰」、南潯小蓮莊「虎嘯石」在這些太湖名石中可以名列第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