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近現代美術應為鮑少遊多記一筆

2024-03-17文化

■鮑少遊作品 【長恨歌詩意—金屋裝成嬌侍夜】

如果不是近期在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舉辦鮑少遊藝術展,估計不少人並不知道或了解廣東近現代畫壇「竟有」一位美術大家。這位詩、書、畫均有傑出成果的畫家,無可否認是廣東畫壇的另類,更是為廣東近現代美術的革新意義作了完美的註腳。

主流觀點認為,近現代的廣東美術,在嶺南畫派和國畫研究會的共同推動下,構成了多元的面貌。但當我們回望歷史,尋找一些不曾註意到的事跡時,卻難免對某些重要的線索有所忽略。

在中國近現代美術的轉型中,借道扶桑的人物有不少,常提及的是高劍父、何香凝、黎雄才等,然而,鮑少遊留學日本尤為值得一提。他與一些早期留學日本但難以詳實佐證資料的藝術家不同,據美術史論家李偉銘查證,「鮑氏書寫的歷史,基本上是準確可靠的,他所提供的自己包括兩位中國校友——鄭錦(一八八三——一九五九)、陳樹人(一八八四——一九四八)的材料,在京都市立藝術大學近年編寫的校史以及當年印行的展覽出品目錄中,都能夠得到相應的驗證……」某種角度看,鮑少遊借道扶桑的探索十分清晰而正統。使得他在早期接受中國傳統繪畫的熏陶後,到日本受到「學院派」的系統訓練,可以說,這算是一種經典的中西融合探索之路。

鮑少遊與校友鄭錦、陳樹人不同,他喜歡請益多師,求教於竹內棲鳳、菊池芳文、山元春舉等多位近代日本美術大家。1915年,其作品【夾竹桃如麗】大畫屏獲日本東京文部省第九回全國美術大會優異獎,被日本報界譽為「中國少年畫伯」。1920年3月從京都市立繪畫專門學校研究院畢業並取得教育文憑後多次應邀在日本舉辦畫展,致力於中日文藝的交流,宣揚中國文化藝術。

回國後的鮑少遊曾在高劍父的邀請下,於佛山市立美術學院、廣州市立美術學校短暫任教。後留居香港,與夫人曾麗卿共同創辦了麗精美術學院,由此開啟其漫長的美術教育生涯。他被譽為「香港中國畫啟蒙教育的先驅」,其學生遍布粵港及東南亞地區。其中,嶺南畫派的傑出代表楊善深,在1892-1895年間便學習於鮑少遊創辦的「麗精美術學院」,也因此結識高劍父。楊善深對廣東畫壇的影響更毋庸贅言,著名美術理論家、畫家梁照堂也曾受教於他,而梁照堂在教育方面則更影響廣東美術界的一代代青年力量。

我們看鮑少遊的作品,其人物、山水、花鳥、走獸可謂無一不精,重要代表作有【長恨歌詩意】【水滸傳人物】【錦繡河山百景】等大型組畫,一方面繼承了傳統中國畫對線條的要求和筆墨運用,另一方面,融合了西方繪畫造型,使得傳統中國畫圖式中增添了現實的生氣,嚴謹的造型讓他的作品與眾不同。他的花鳥走獸受日本意匠教育的影響,對格物致知的追求尤為強烈,筆下作品從科學的角度看,猶如標本般的造型功底,同時兼顧了中國畫形神兼備的傳統,有一種塑造工整、行筆寫意的趣味。十多年前,黎雄才的寫生作品在中國美術館引起了北京畫院的一眾畫家關註,並感嘆廣東竟然有如此面貌的作品。鮑少遊的一些花鳥魚蟲題材,或同樣能讓一些人對廣東美術有新的看法。

而鮑少遊的山水,也與以往嶺南山浮水印象有較大的不同。他或受米點皴的影響,在借鑒日本朦朧派之余,形成了較為獨特的個人面貌。

因此,若我們再次梳理近現代廣東美術的脈絡時,除了上述兩條主線,像鮑少遊這樣既正統,又有豐富作品存世的畫家,理應有更多的著墨,重新認識其在近現代美術開發中的價值與地位。

■梁誌欽 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