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跨越百年共赴文學之旅(你所不知道的一級館)

2024-07-23文化

魯迅部份作品初版本。
杜建坡攝

魯迅「綠林樹屋」復原場景。

杜建坡攝

郭沫若【女神】初版本。
中國現代文學館供圖

觀眾參觀「中國現當代文學展」。
杜建坡攝

「座標——中國現代文學館館藏革命文物特展」現場。
杜建坡攝

在北京市朝陽區芍藥居,有一條文學館路,因坐落於此的中國現代文學館而得名。

中國現代文學館成立於1985年,是中國第一座文學類博物館,2000年新館開放。新館建築設計將中國傳統中軸對稱庭院與江南園林造園手法結合,綠樹掩映的建築周圍,佇立著文學大師們的雕像。

中國現代文學館擁有中國現當代文學書籍、期刊、手稿、書信、字畫等藏品92.98萬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40件;所屬茅盾故居1985年對外開放,為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動革命文物。中國現代文學館兼具文學資料收藏、研究、展覽等功能,是中國現當代文學文獻的寶庫,也是中國文學界與世界溝通的視窗。

展示珍貴書籍手稿

「中國現當代文學展」是中國現代文學館的基本陳列,時間跨度從19世紀末到21世紀,分為「20世紀文學革命的前奏」「五四文學革命」「左翼和進步文學的崛起」「戰火洗禮中的文學」「社會主義新中國文學」「新時期文學的繁榮發展」「邁入新時代的中國文學」7個單元,包含700多位作家、600件手稿和圖書、4000多張圖片,全面、生動、立體地展示了中國現當代文學波瀾壯闊的發展史,呈現了中國現當代重要作家、文學流派的創作成果。

在「五四文學革命」單元,魯迅的「綠林書屋」復原場景吸引了不少觀眾駐足。1923年12月,魯迅借錢買下北京阜成門內西三條的6間舊房,並著手改建。他在北房堂屋後搭出一間平頂灰棚,作為工作室兼臥室,這種房屋被老北京人稱為「老虎尾巴」。陽光透過大窗灑在屋內簡樸的家具上,窗外樹影婆娑。1924年5月到1926年8月,魯迅在這裏寫下散文詩集【野草】、小說集【仿徨】的大部份作品、雜文集【華蓋集】【華蓋集續編】以及【朝花夕拾】【墳】中的大部份作品。魯迅與青年們常在房中暢談,這段美好時光在許多青年作家心裏留下難以磨滅的銘印。

書房前的展櫃裏陳列著魯迅出版的書籍,其中有【域外小說集】【北平箋譜】【凱綏·珂勒惠支版畫選集】初版本,存世很少,彌足珍貴。

在另一側的郭沫若主題展區,1921年上海泰東書局出版的【女神】引人註目。中國現代文學館展覽部主任王雪介紹,【女神】收錄了郭沫若1918年到1920年間的主要詩作,確立了郭沫若作為傑出浪漫主義詩人的地位,堪稱中國新詩走向成熟的代表作。此書初版本由著名作家、文學理論家唐弢收藏。唐弢逝世後,家人將其收藏的4萬余冊書刊捐贈給中國現代文學館,其中不乏孤本和珍藏本。對此,巴金先生曾說:「有了唐弢的藏書,文學館就有了一半。」

「太陽剛剛下了地平線。軟風一陣一陣地吹上人面……」泛黃的稿紙上,留下了茅盾先生雋秀的筆跡。「這是【子夜】手稿及創作提綱,是現代文學館的‘鎮館之寶’之一。這部小說在【小說月報】上連載時初名【夕陽】,後來出版單行本,改名為【子夜】。雖然經歷了戰火紛飛的年代,但這份手稿仍奇跡般地保存下來,十分可貴。」中國現代文學館常務副館長王軍介紹,茅盾逝世前,表示願意將他全部著作的各種版本及手稿交給現代文學館保存。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後圓恩寺胡同的茅盾故居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成為現代文學館的內設機構。

冰心【繁星】【春水】初版本、郁達夫贈魯迅詩、巴金【家】第四版空白頁中作者親手畫的座次圖、老舍【四世同堂】手稿及寫作時用過的硯台、【紅巖】最後定稿的原稿稿本……一件件珍貴文物,凝聚著作家的心血,訴說著文學創作、名家交往的動人故事。

呈現作家創作空間

「除了展示實物、圖片,我們還充分運用多媒體和數位技術手段,增強展覽的藝術感染力和互動性。」王軍說。

1986年,路遙【平凡的世界】出版。這部長達百萬字的小說,全景式展現了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中國城鄉社會生活和人們思想情感的巨大變化,激勵了無數讀者拼搏奮進,積極投身改革開放的時代洪流。2018年,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路遙被授予「改革先鋒」稱號。展廳中不僅展示了【平凡的世界】初版本,還有黃土高原、窯洞與勞作者的微縮場景,展櫃旁的螢幕上播放著由小說改編的同名電視劇,多角度體現這部經典作品的魅力。

2019年,作家王蒙被授予「人民藝術家」國家榮譽稱號。從20世紀50年代至今,王蒙筆耕70余載,著力描繪中國社會的發展進步和文化的繁榮興盛,見證並推動了中國當代文學的發展。展廳中設定了「與王蒙先生面對面」電子互動屏,觀眾可以選擇感興趣的問題與王蒙對話:「生活在現代社會為什麽要學習傳統文化?」「年輕人應該有什麽樣的價值觀?」點選螢幕上的對話方塊,便能看到王蒙談這些問題的視訊。

書房之於作家,有著特殊的意義,它是作家安放心靈的空間,也是文學作品的「產房」。作為中國現代文學館的常設展之一,「現代作家書房展」還原了冰心、曹禺、丁玲、艾青、臧克家、王辛笛、蕭軍、葉君健、李健吾、柏楊10位作家的書房,其中陳設的桌椅和文房四寶等物品都是作家使用過的實物,生動反映了作家的生活情趣。

走近冰心書房,天藍色的格子床單,花瓶裏的玫瑰花,書桌上的白海螺、貝殼工藝品、小貓擺件,帶給觀眾親切而素雅的感覺。墻上懸掛著冰心立於海邊的畫像和趙樸初書法作品。一個大玻璃櫃裏裝滿了信件和明信片。「這是全國各地讀者寫給冰心的信,冰心將它們妥善保存,展廳中展出的只是其中一部份。」王雪說。

蕭軍的「蝸蝸居」位於北京什剎海畔鴉兒胡同,由儲藏室改造而成,內設一張三屜桌,桌上立一小書櫃,一盞台燈。雖然書房狹小,但蕭軍毫不介意,讀書寫作,樂在其中。1987年分到新房後,蕭軍仍不願離開「蝸蝸居」。時光流逝,「蝸蝸居」行事曆卻永遠停在了1988年6月22日——蕭軍離世的日子。

台灣作家柏楊的書房裏放置著台式電腦、電話機,更具現代氣息。2007年,中國現代文學館成立柏楊研究中心,柏楊捐贈的上萬件珍貴手稿和文獻入藏館內,柏楊在台北手書賀詞「重回大陸真好」。

「我很喜歡這樣的展覽形式,能夠走近作家的寫作空間,真實地感受那些經典作品的創作環境。」魯迅文學院作家班學員文西說。

打造文學交流平台

基於豐富的館藏資源,中國現代文學館不斷推出富有特色的專題展,如「新中國文學的‘金線與瓔珞’——王蒙文學創作70年文獻展」「求實——嚴家炎學術文獻展」「魏晉風度與五四精神——王瑤和他的世界」等。

2023年7月,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中國現代文學館承辦的「座標——中國現代文學館館藏革命文物特展」開幕,展出巴金【赴朝日記】原件、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手稿等233件文物。作家們在抗美援朝戰場前線寫下的日記、拍攝的照片,帶觀眾重溫那段崢嶸歲月。

該展廳出口處有一台電子互動裝置。參觀者將觀展感受寫在觸控式螢幕上,點選「送出」,留言內容就顯示在大螢幕上,形成電子留言墻。有小學生畫了紅領巾,還有中學生留言感謝革命先烈流血犧牲換來今天的和平與發展。該裝置具有拍照功能,參觀者可以與自己的留言合影,傳到手機上保存。

除了策劃精彩展覽,中國現代文學館還經常舉辦文學研討和交流活動。3月12日,202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阿布都拉查克·古爾納及夫人一行來到中國現代文學館參觀存取,與魯迅文學院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學員座談;3月29日,中國作家協會「光輝歲月,攜手同行」港澳文學暢談會與「文學之夢,海闊天空」港澳作家創作研討會在現代文學館舉行,港澳作家同內地作家、學者深入交流,分享創作體驗,共敘家國情懷。

現代文學館與大中小學合作,開展德育課、紅色公開課、主題文學課及研學活動,將文學館打造成「第二課堂」,讓青少年在文學沃土中獲得精神滋養。同時,積極運用新媒體平台傳播知識文化,直播展覽和文學活動、講座,推播文學知識類短視訊或筆記,目前已形成「文學冷知識」「館中談藝三分鐘」「為你薦書」等系列。

王軍表示,中國現代文學館作為中國博物館協會文學博物館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全國文學館聯盟秘書長單位,將積極發揮橋梁紐帶作用,促進文學博物館之間以及博物館與文學相關行業之間的交流合作,加強館藏研究和展覽策劃,探索全媒體時代文學博物館的發展新路徑,在展覽中引入更多先進技術,打造文學博物館數位地圖,建設名家故居數智場景,制作線上展覽,為觀眾帶來更豐富多彩的體驗。(張立童 鄒雅婷)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4年07月23日 第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