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把青春獻給了講台,他們把愛心留給了學生。他們初為人師,將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就獻給了教育事業。他們熱愛著這份職業,正努力著將青春華章寫在祖國大地上。時值第40個教師節來臨之際,澎湃新聞推出「青春華章·青春正澎湃」特別策劃——初為人師,向這些堅定選擇了教育事業的新生力量致敬。
「在過去20多年求學旅程中,我遇到了許多卓越的教師。他們如同燈塔,照亮了我的心靈,塑造了我健全的人格,也讓我愈發強烈地感受到這是莫大的幸運。」去年9月,從北京師範大學畢業後,楊悅進入北京市八一學校,成為一名中學語文老師。她想將這份幸運傳承,給予學生滋養與愛。
今年教師節前夕,工作剛滿一年的楊悅接受了澎湃新聞采訪。她告訴記者,在初為人師的日子裏,困惑迷茫往往更加鮮明而深刻。她也在這個過程裏逐漸體會到,教師需要用愛心和智慧,為學生點亮前行的燈塔。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成長節奏和方式,作為教師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去觀察、去理解,然後給予最合適的引導和支持。
楊悅希望,她可以成為一位如水般的教師——澄澈透明,靈動不息,包容萬物,堅守初心。她希望,有更多的孩子在回望自己的中學生活時,能夠由衷地說:「我曾經的語文老師,真是個好老師!」
楊悅與同學們。本文均由受訪者供圖
從向往到堅定
初中時期,楊悅有幸遇到了她的語文老師張老師。張老師不僅帶領她領略了文字的魅力,更成為她心靈的引路人。張老師常常用「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句話來鼓勵學生,告訴他們真正的美麗不僅僅來源於外表,更源自內心的豐富與深刻。在她的引導下,楊悅開始欣賞文學之美,學會了用文字去記錄生活,用心靈去感受世界。
「記得有一次在學習古詩詞時,張老師並沒有直接講解詩詞的字面意義,而是先給我們講述了一個關於古代詩人的傳奇故事。她以細膩溫婉的語調,將詩人的生平際遇、情感波折緩緩道來,讓我們仿佛穿越時空,親眼見證了那些詩句背後的悲歡離合。」那節課給了楊悅深深的觸動,古詩詞不再是書本上的冰冷文字,而是化作了有血有肉的情感載體。在張老師的課堂上,楊悅有了更多關於生活、關於成長、關於夢想的感悟,也萌生出對教師職業的敬意與向往。
真正決定成為教師,是在楊悅讀大學期間。江蘇師範大學濃厚的學術氛圍和豐富的教育實踐機會,讓她更加堅定了這一選擇。在校期間,楊悅積極參與各類教學實習,不僅在本地小學、初中擔任助教,還利用假期前往偏遠山區支教,體驗不同環境下的教學挑戰。同時,她深入研究教育學理論,廣泛閱讀教育心理學、課程與教學論等書籍,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教育理念。
楊悅堅信,成為一名優秀教師,僅憑滿腔熱情猶如獨木難支,必須輔以深厚的專業學識與先進的教育理念為翼。為此,本科期間,楊悅為自己制定了詳盡的學習計劃。除了日復一日復習鞏固專業知識之外,她更不忘實踐探索,錘煉教學設計與論文撰寫的能力。憑借著紮實的準備與不懈的奮鬥,楊悅以專業排名第一的佳績,榮獲保研至北京師範大學的寶貴機會。
在北師大,楊悅接觸到了更多國際前沿的教育思想,有幸參與了多項富有意義的教育研究計畫。每一次學術探討,每一場思想碰撞,都讓她深切感受到,自己正一步步向著成為一名優秀教師的崇高夢想邁進。
研二那年,楊悅踏入了北京市八一學校的校門,開始了教育實習生涯。在這裏,她不僅鍛煉了自己的教學能力和專業技能,更在實踐中深化了對教育的理解與熱愛。實習結束的那天,班級的孩子們用不舍的目光送她離開,掌聲如潮水般久久不息,那一刻,楊悅的心被震撼,不舍與感動交織在一起,令她鼻頭一酸。
「正是這些點點滴滴的經歷,如同細流匯成江海,讓我深刻感受到,我的生命已經與教師這個職業緊密相連。這份熱愛,源自心底,深沈而熾熱,如同烈火燃燒,永不熄滅。我堅定地認識到,這就是我此生要追求與奉獻的事業。」楊悅對記者說。
成為文化基因的喚醒者
在楊悅看來,一位優秀的語文老師應當是一名理想主義者,懷揣對語文學科的深刻追求和對教育的無限熱忱。
「文學滋養了我的心靈,讓我學會了堅守與執著,這也正是我初心生根發芽的沃土。作為語文老師,我願將這份熱愛與堅守傳遞給每一位學生,讓他們在文學的海洋中茁壯成長。」對文學的熱愛,可以回溯到楊悅的童年時期。那時她的外婆總會在睡前為她輕聲吟誦唐詩,優美的韻律與深遠的意境,宛如柔和的月光,悄無聲息地滲透進她的心田,滋養著她幼小的心靈。而楊悅的父親也是個不折不扣的書迷。他的書架上擺滿了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從【紅樓夢】到【百年孤寂】,每一本書都承載著父親深沈的情感與思考。
「父親常在閑暇時與我分享書中的故事,他的講述,讓那些文字仿佛擁有了生命,躍然於我的腦海之中。」正是這樣的家庭氛圍,潛移默化地滋養了楊悅。
楊悅對文字的癡迷覺醒於小學時期的一次作文競賽。當時她以一篇描繪秋日落葉的短文,意外地榮獲了全校一等獎的殊榮。那時的作文課上,楊悅的作品常常得到語文老師的青睞,被當作範文在課堂上朗讀。那一刻,楊悅深切感受到了文字的力量,它仿佛擁有一種神奇的魔力,能夠將平凡的瞬間凝固成永恒的記憶。
楊悅告訴記者,她的夢想是成為一位文化基因的喚醒者,從唐詩宋詞的韻味中喚醒學生對中華經典的熱愛,從革命文化的學習中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根基。她夢想帶領學生們跨越千年,溝通古今,讓故宮的文物、大地的遺產、古籍的文字,都在他們心中「活」起來,完成一場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魅力的精神之旅。
現在,學生們常對楊悅說:「楊老師,感覺您身上真的有著語文老師獨有的氣質!」楊悅覺得這是贊美,是對她語文老師這個身份與選擇的最高肯定。
育人需要用愛心和智慧
楊悅坦言,在從業的征途中,每位教師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困惑與挑戰,尤其是在初為人師的日子裏,往往更加鮮明而深刻。
去年入職後不久,楊悅就註意到了班上的學生小宇,一個總是坐在教室角落,眼神中透露出不安與防備的男孩。他很少參與課堂討論,即便是被點名回答問題,聲音也小得幾乎聽不見。楊悅開始嘗試在課後與他進行一對一的交流。起初,他們的對話充滿了尷尬與沈默。但楊悅耐心地等待,告訴他,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節奏,不需要急於向世界展示全部的自己,慢慢來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之間逐漸建立起了一種微妙的信任。他開始願意分享自己的小故事,雖然都是些瑣碎的日常,但我能感受到,他正在慢慢向我敞開他的心扉。我也趁機引導他學習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教他一些簡單的放松技巧,比如深呼吸、短暫冥想,鼓勵他在感到憤怒或焦慮時,嘗試用這些方法來平復心情。」令楊悅欣慰的是,這個男生不僅在課堂上有了顯著的進步,學會了認真聽講、自主思考,更重要的是,他開始主動完成作業,那份從被動到主動的轉變,是他內心成長的最好證明。他也學會了用溝通代替沖動,用溫和的話語去解決問題。這種變化,讓他的社交圈也逐漸擴大。課間分時,楊悅常常能看到小宇與同學們嬉戲交流,眼中閃爍著前所未有的光芒。
這段經歷對楊悅來說,無疑是一次寶貴的心靈之旅。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心靈的觸碰與引導。教師需要用愛心和智慧,為學生點亮前行的燈塔。同時,楊悅也意識到,面對孩子的成長困惑,最重要的是保持一顆開放和理解的心。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成長節奏和方式,作為教師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去觀察、去理解,然後給予最合適的引導和支持。
楊悅和同學們一起創設繁星班
春風與嫩芽
目前,楊悅肩負著兩個班級的語文教學重任,同時還擔任著一個班級的班主任。楊悅和同學們一起創設了繁星班,以「接納、贊賞、關愛、時間、責任與權威」為班規。她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一顆璀璨的星星,每一顆都獨一無二,每一顆都蘊含著無限的可能。楊悅還設立了「繁星日記」,鼓勵大家記錄生活中的點滴,每周分享一次,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也讓他們的心靈得到了交流與釋放。學生們經常會來找楊悅聊心事,無論是學習上的困惑還是生活中的煩惱,她都盡力傾聽並給予建議。
「初中生正處於青春期,他們敏感、好奇、渴望被理解,同時也面臨著學業壓力和自我認同的探索。因此,作為他們的朋友和導師,我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引導他們正確處理情緒,培養積極的生活態度。」在和學生相處時,楊悅盡量用他們能理解的語言溝通,偶爾也會分享一些自己的小故事,拉近與他們之間的距離。
教育的藝術不僅僅在於感化,更在於塑造與引領。在與學生建立起深厚的情感紐帶後,除了給予他們愛與溫暖,楊悅更是帶領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規則意識。從問候他人到保護文物,從課堂紀律到日常行為規範,她都嚴格要求學生,引導他們形成良好的品德與習慣。
楊悅用春風與嫩芽形容她與學生之間的關系,那是建立在平等與尊重之上的和諧共生。楊悅始終堅信,每個孩子都不是等待被征服的弱小存在,而是亟需理解與引導的寶貴生命。
「正如心理學上的‘南風效應’所啟示的那樣,我傾向於用溫暖如春的南風,而非刺骨的北風,去吹拂他們稚嫩的心田,以愛為引,以力量為基,以信心為翼。」楊悅說,她相信這柔和卻堅韌的南風,定能讓孩子們在人生的舞台上翩翩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