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兩首蘊含理趣的詠物詩,千載流傳,鼓舞了無數人

2024-05-05文化

品經典詩詞,講歷史故事,玲子歡迎您的光臨。

前言

男兒欲遂平生誌,五經勤向窗前讀 」,關於讀書,宋真宗趙恒如是說,而且,他還寫下了「 書中自有黃金屋 」、「 書中自有顏如玉 」的著名諺語。

這就是讀書的好處吧,即能夠實作平生理想,還能陶冶情操,獲得精神財富,何樂而不為呢,就如你問我問什麽喜歡古詩,其實和讀書是一樣的。

司馬光書在【資治通鑒】裏說, 讀史以明誌,知古可鑒今 ,而我們讀古詩,也一樣能透過了解詩人的生平胡寫作背景,來了解歷史獲得真知灼見。

詩言誌,讀一首好詩,就是和智者對話,因為那是濃縮的精華,飽含人生智慧,給人以啟示和警覺,令人有所感悟得到益處,這就是讀詩的好處。

下面分享的這兩首小詩,語言淺顯,明白易懂,讀來朗朗上口,雖然短小,卻蘊含理趣,每一首都是經久流傳的佳作,堪稱勵誌佳作,值得品讀。

的歷流光小,飄搖弱翅輕。

恐畏無人識,獨自暗中明。 —— 唐 虞世南【詠螢】

賞析

螢火蟲如小粒明珠的光點,輕輕飄動著纖弱的翅膀,在暗夜中飛行,閃爍著流動的光芒。

其實,它只是怕自己寂寂無聞,鮮有人識,所以,才獨自在黑暗中飛來飛去,發出光明。

的歷 (dì lì)」指小粒明珠的光點,比喻為微弱的樣子,「流光」是閃爍流動的光芒。

這首【詠螢】借物抒懷,寄寓了虞世南的人生際遇,怕不被賞識,也強調了自己的風骨。

虞世南學識淵博,歷仕陳、隋朝二朝,隨亡後,被李世民召為秦府參軍,授宏文館學士。

當代名臣,人倫準的 」,李世民賞識虞世南的才學和人品,即位後升其為修文館學士。

虞世南這個人性情剛烈,直言敢諫,拾遺補缺,經常勸諫李世民要以史為鑒,勤於政事。

虞世南75歲時被轉秘書監,賜爵永興縣子,授銀青光祿大夫,故世人因稱其為「 虞秘監 」。

在李世民心中,虞世南與房玄齡占據著相同的位置,病故後,列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虞世南作為前朝老臣,能得李世民如此青睞,與其進取精神和不卑不亢的風骨分不開的。

居高堂,伴君側,必須要時刻充實自己,不負滿腹經綸,還要勇敢堅強保持自己的風骨。

這首小詩,就寫了虞世南彼時的心境,努力綻放生命的色彩,不懼艱難險阻,勇敢前行。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虞世南此詩,讓人想到袁枚的【苔】,一樣的積極向上。

生命的色彩從不因自身的弱小而暗淡分毫,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

人生不怕無人知曉,怕就怕故步自封,不肯豐盈自己,積極地去向世人展現自己的才華。

螢火蟲尚且知道「 獨自暗中明 」,我們又何懼「 三更燈火五更雞 」?努力,總會有報酬。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 ——唐 虞世南【蟬】

賞析

蟬垂下像帽纓一樣的觸角,吸吮著甘甜的清露,連續不斷的鳴叫聲從稀疏的梧桐樹枝間傳出。

它的鳴叫聲之所以能夠被傳得遠遠的,是因為它本身就站在高處,並不是憑借了秋風的力量。

垂緌 (ruí)」是古代官員帽纓垂在頷下的部份,蟬頭部的觸須,與它的形狀有些相似之處。

這首小詩的首句贊美蟬的高潔,它不食人間煙火,渴飲清露,次句贊美蟬的聲望,身高聲遠。

後兩句點明聲名遠播的原因,是因為它本身就落在最高處,而不是憑借秋風或者外在的力量。

虞世南這首小詩,給人纖塵不染之感,讀罷似有泠冷清風拂過,眼生明亮,身心都得到蕩滌。

這是一首借物詠懷的佳作,透過贊美蟬的高潔清遠,來抒發詩人自己高標逸韻的品行和誌趣。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這是這首小詩的主旨,也是全篇的點睛之筆,堪稱警策之句。

彼時,虞世南身居高位,侍奉在唐太宗左右,查漏補缺出力獻策,輔助唐太宗開創貞觀之治。

作為前朝老臣,虞世南能夠得到唐太宗青睞和賞識,自然是名副其實,有他的可圈可點之處。

所以,他才能說出「 居高聲自遠 」的經典語錄,而他的這句話,也廣為流傳,成為勵誌名言。

虞世南這首【詠蟬】與駱賓王【在獄詠蟬】,李商隱【蟬】同為唐代文壇「詠蟬」詩的三絕。

無限風光在險峰。只有走過了漫漫長路,才會抵達巔峰,看到別樣的風景,遇見全新的自己。

別人給予的幫助只是一時的,前行的路還是要靠自己,不怕長路漫漫,不懼孤單,勇敢前行。

詩言誌,詞抒情。這就是虞世南這首小詩給予我們的啟示,千百年來,鼓舞和激勵了無數人。

後記

虞世南,字伯施,越州余姚人氏,出身世家,歷侍三朝,博學多才,深得唐太宗李世民賞識,是初唐著名的書法家和文學家。

虞世南自幼性情沈穩,清心寡欲,立誌向學,十余年間刻苦攻讀,勤學不倦,學到緊要之處,有時候十天半個月都不曾梳洗。

一曰德行,二曰忠誠,三曰博學,四曰文詞,五曰書翰 」,這五絕,是唐太宗對虞世南的盛贊,他也是配得上這樣的贊譽。

而虞世南的勤奮和刻苦,也為其日後輔佐朝政打下了紮實的基礎,成為唐太宗的得力助手,去世多年後還被唐太宗念念不忘。

他大智若愚,能用淺顯的文字寫出蘊含理趣的小詩,給人以啟迪,就如以上兩首膾炙人口的小詩,流傳千載,鼓舞了無數人。

參考資料

【新唐書 虞世南傳】

往期精彩文章導讀

白居易懷念蘇州,寫下一首最深情的夏至詩,洋溢著溫暖的人間煙火
四月清和,這些唯美的初夏古詩,你值得一讀
岑參作於失意時的五言古詩,氣勢恢宏,不愧是豪邁的邊塞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