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一個不受得失毀譽束縛的人,又哪裏會有煩惱憂愁呢?

2024-05-20文化

樂是心之本體,雖不同於七情之樂,而亦不外於七情之樂。雖則聖賢別有真樂,而亦常人之所同有,但常人有之而不自知,反自求許多憂苦,自加迷棄。雖在憂苦迷棄之中,而此樂又未嘗不存,但一念開明,反身而誠,則即此而在矣。

千古聖雄王陽明心學全集知行合一傳習錄國學經典歷史 傳記 小說
¥192
小店
購買

初釋:

樂是心的本體,本心之樂雖然不同於七情之樂,但也不外於七情之樂。聖賢們雖然另有真正的快樂,然而這種快樂也是一般人共有的,只是一般人不能覺知到這種快樂,反而給自己找來了許多憂愁苦悶,丟棄了真正的快樂。雖然在憂苦迷茫中丟棄了快樂,但本心之樂並非就不存在了,只需念頭明朗,向內真誠地尋求,便能感受到心中真樂。

壺天山人詮釋:

樂是心之本體,說的是人的本心自然呈現時,原本就是快快樂樂,沒有煩惱的。人之本心沒有煩惱,人幾乎所有煩惱都是源自於外在的得失毀譽,一個真正能從得失毀譽中出離的人,一個不受得失毀譽束縛的人,又哪裏會有煩惱憂愁呢?

源自本心的快樂,與七情之樂有所不同,但又不離七情之樂。本心的快樂是自在自為、灑脫逍遙的,它不受任何外境的束縛,也不受任何外物的幹擾,純粹是由內而外,自然呈現的。七情之樂多於外境相牽連,往往是藉由外境的觸發,七情之樂才會升起。但本心的快樂也不離七情之樂,因為本心的快樂表達出來時,依然是以七情之樂的方式呈現的,本心與七情,歸根結底是一體的。

聖人有真樂,此樂是一種純粹的精神之樂、心靈之樂,是人在近於天人合一的境界時,人的心靈與天地大道交融碰撞,因體驗到大道的美感而生出的精神震撼與心靈震顫,猶如人置身於高山之巔,觀覽大氣磅礴的日出、雲海,似乎整個天地盡收眼底,物我兩忘,與萬物融為一體。

樂是心之本體,真樂常在,那我們如何才能尋得這種快樂呢?陽明先生告訴我們,真正的快樂在心中,我們要「反身而誠」,如何是「反身而誠」呢?有兩點:其一是向內求,不要向外求;其二是要意誠,不能自欺。「意誠」就是要意念真誠,「反身而誠」就是真誠地滿足自己的本心。註意,是讓本心滿足,而不是讓欲望、私心滿足。一個人若不被外在的得失毀譽所束縛,不被不良的心理動機所驅使,就不會有私心。脫離欲望與私心的控制,人自然就知道本心是什麽樣子,想要什麽,完全自然地、充分地、毫不遮掩、毫不做作地按照本心的意願去行事,就是「反身而誠」,如此就能真切地感受到本心之樂。#深度好文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