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情感

35歲不婚女的醒悟:8歲侄女的一席話,讓我明白自己的天真

2024-07-04情感

作者丨池魚

這是一個女人的真實故事。

她35歲,不想結婚,個人經濟能力不錯,早就買了車房,32歲的時候就已經提前還完房貸跟車貸,如今也攢了一筆錢。她也說了自己不想結婚的原因:不適合結婚。

在她看來,這個世界上,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結婚。

她說:我從小不適合跳舞,當時我父母送我去學過,但我花了幾萬塊錢學出來的東西,還不如我鄰居的女兒學一節課,我沒有這方面的天賦,不管怎麽學,看著動作依舊很僵硬,所以後來我就放棄了。我感覺結婚也如同跳舞。當然結婚倒不是說一定要有天賦,而是我認為結婚總歸是需要一些適合結婚的品質,沒這麽簡單, 婚姻裏需要承擔的責任,比我想象中要多很多,我害怕自己做不好這個身份。我不喜歡做飯,不喜歡洗碗,不喜歡做家務,我也覺得孩子比較吵鬧。因此,我不想結婚。

而在她看來,適合結婚需要的品質有很多,比如一定的付出意識,換位思考的能力,共情能力,包容能力等等,這些在婚姻裏都是需要的。

並且,兩個人都要有這種意識,前期共同給婚姻輸血,共同去經營婚姻,如今才能讓婚姻本身具有相應的力量,反過來成為彼此的避風港。

她認為自己是偏向於自私的性格,也不確定自己能夠教好一個孩子,更不敢保證自己能夠遇到一個好的愛人。

因此,對於婚姻的慎重,讓她的選擇面變得很窄。

既然不結婚的話,她肯定早早就在規劃自己的養老問題,除了自己在攢錢,一定程度上,她也把希望寄托在哥哥的2個孩子身上,也就是她的侄子侄女。

她平時對2個孩子很好,每年基本在每個孩子身上,都要花2萬左右,給孩子買衣服買學習資料,買各種玩具,有時孩子要學習一些才藝,她也會出錢,反正她目前的經濟比較寬裕。

她想的是:我對這2個孩子好一些,只要他們心裏有我這個姑姑,我老了以後,能夠偶爾來看我一下就行。

但後來發生的一件事,改變了她的想法。

她8歲侄女的一句話,讓她明白自己的天真。

有次,她帶著8歲的侄女出去玩,給她買了很多的東西,她的侄女還要買一個玩具,她看著已經買了不少,就說下次再買,然後她8歲的侄女說: 姑姑,反正以後你的錢都是我跟哥哥的,我現在就要買!

她當時聽到這句話,驚呆了,回去以後就開始反思自己。

她不明白,自己這些年對孩子的付出,難道換來的就是這樣的結果?

從此以後,她開始有意疏遠2個孩子,不再像以前一樣掏心掏肺,而是更多把重心放在自己的生活上。

她甚至開始思考: 自己現在已經有相應的經濟實力,年紀也還不算大,要不要再生一個孩子?

這個困境,其實是不少年輕時想著不結婚的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開始重新思考的問題。

他們把一些期待放在兄弟姐妹的孩子上,希望等到自己老了以後,能夠偶爾有年輕人作為一些幫襯。

當然可能有的人此時要說,難道養孩子就是為了養老嗎?肯定不是這樣的。

而是當你真的到了生命的某個階段,很多依靠是被動的。到時候由不得自己,年輕的時候身體好,吃啥啥香,想去哪兒就去哪兒,自然不會有這種感悟,但是年齡稍長一些後,很多想法會在潛移默化中,隨著個人的見識發生新的改變。

他們也會逐漸發現,這種把老了以後可能會產生的一些問題,寄托在別人的孩子身上,似乎並不現實。

這其中的考驗太多了。

事實上,一個8歲的孩子,她會有這樣的想法,肯定不是她自己得出來的結論,而是她的父母,她周圍的親人,不止一次地給她強調這句話。周圍人的教育,於是在孩子的心中形成固定的思維,孩子也沒什麽心機,就把這話直接給說出來了。

生活中很多情況,就是大恩如大仇。

當你對別人的孩子太好,最終會換來怎樣的結果,由不得你自己預判。

有的人懂得感恩,但是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對方感覺一切是應該的,在這前提上可能還會嫌棄你給得不夠多,甚至會覺得你有所圖,這種付出可能是一個無底洞。

生活中我認識一個姐姐,她在沒有結婚之前,也對侄子侄女超級好,給他們各種花錢。

當時她已經30歲,沒有結婚,也是有著大致相同的打算。想著哥嫂都不錯,萬一以後自己要是真找不到合適的人,不結婚的話,老了以後希望侄子侄女能夠在自己生病的時候,幫忙把一下關。

她說:我身邊有老人,我看到過,真到那個時候,很多事自己真沒法做主,就算花錢請人來照顧,那麽關於請誰這個問題,也是需要年輕人幫忙把關的。

後來,她發現她的嫂子經常會讓女兒的正常開銷,來找她這個姑姑,比如有時要花什麽大錢,交某種資料費,她的嫂子就會說:快去找你姑姑要錢!你姑姑反正沒人幫忙花錢!

聽得多了以後,她心裏也會升起了不適感。

後來,她開始積極相親,一年以後就結婚了,如今孩子已經出生。

人這一輩子,能夠依靠的人並不多,真正依靠得住的人更是少之再少,自己的孩子都不一定能夠絕對可靠,更何況別人的孩子呢?

因此,很多時候如果你把期待放到他人身上,肯定就免不得需要接受失望的結果。這就是人性。

人性在任何時候可能都禁不起高估。

你認為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