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情感

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加有主見,且心理健康更加平穩

2024-10-17情感

「我恨自己如此軟弱,我恨自己的猶豫不決,只能任由命運的潮水隨意推動。我的人生不可能擁有屬於自己的精彩,只因為我缺乏主見。」

歌德曾說:「誰不能主宰自己,永遠是一個奴隸。」

正如歌德所言,一個沒有主見的人,永遠不能主宰自己,如同被他人控制的奴隸一般。任何人都不願意自己的心被束縛,無法自由翺翔。從而陷入無盡的迷茫與被動之中。

所以,我們需要認真思考:我的內心到底發生了什麽?

沒有主見的人,往往迷失自己

什麽叫主見?在百度百科中,曾經做出這樣的解釋,它是指自己對事物的確定的意見或見解。

然而遺憾的是,在成長的節奏中,能夠具備獨特見解的人卻少之又少。【哈佛商業評論】的一項研究顯示,超過60%的人在面對選擇時傾向於跟隨大多數人的意見,而非基於自己的判斷。

那麽,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缺乏主見的事情呢?

其一,愛情中的缺乏主見。

我相信,很多人都會遇到在愛情中失去自我,失去主見的情形。

據統計,約有60%的成年人在戀愛關系中經歷過某種程度上的主見犧牲,以適應對方的需求。

曾經有一位網友吐槽:「我之前是一個很有主見的人,我身邊的朋友也會經常向我討教各種困難。後來,我戀愛了,反而遺失了自我。當我問女朋友下班後去幹什麽?她說隨便。我說要不就去吃火鍋,她還說隨便。我去看電影,她還說隨便。我說要不一起去逛街,她還說隨便。之後,她很厭煩的說,你為什麽就不能有自己的主見,什麽事情都來問我,跟你在一起真是太累了。任何事都需要我做決定。我現在也看不清自己了,我為什麽會這樣,難道我真是一個沒有主見的人嗎?

在我們眼中,愛情觀是美好而純粹的感情,然而實際上,它也是一把雙刃劍,有時候它讓我們夜不能寐,同時會在悄無聲息間剝奪我們的自由和主見。

其二,因頻繁失敗而喪失主見

有些人喜歡失敗,因為它能讓我們變得愈發成熟。然而,一旦失敗過多,我們也會漸漸在心灰意冷中失去主見。

根據一項由心理學家進行的研究顯示,大約有40%的人認為自己在生活中經常或有時感到缺乏自信,進而影響了他們的獨立能力。

很多人可能都會有這樣的經歷:一開始,你是一個很有主見的人,面對諸多困難時,你總能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和觀點。這些見解和觀點是你經過深思熟慮後形成的。然而,當你將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踐之後,你卻發現它們都是失敗的。

自此,你開始害怕擁有自己的主見。一旦別人詢問你一些事情,你總會下意識地說不知道。而當你遇到困難時,卻會下意識地去請教他人,或者去查百度,或者聽取大家的意見,之後便盲目地遵從。簡單來說,從始至終,你幾乎沒有單獨思考過,只是一味地尋求他人的幫助。

直到現在,一旦遇到困難,如果沒有人幫我出主意,我就會感到迷茫和無助。我知道,頻繁的失敗讓我逐漸喪失了主見能力,成為了他人觀念的附庸。

失敗讓我們失去了對事物原本的判斷,也在潛移默化中偷走了我們的主見。

其三,因原生家庭而失去主見

很多家長已經意識到教育環節中的一個大忌:如果我們經常打壓孩子,或是在親朋好友面前貶低他們,孩子們便會失去提出自己想法和主張的勇氣。

根據美國心理學會釋出的研究報告,約有65%的成年人認為他們的童年經歷對其成年後的決策能力產生了顯著影響。

曾經有一位朋友這樣說道:「我出生在一個糟糕的原生家庭,直到現在都不敢有自己的主見。小時候,我不愛學習,總是找同村的夥伴一起玩,但我的父母總是禁止我去。長大後,他們又問我為什麽不出去找村裏的朋友玩,是不是現在都沒有聯系了。他們不僅控制我和誰交朋友,還控制我和誰結婚。如果我不聽從他們的話,就會遭到嚴厲的指責。我現在懶得做決定了,以前聽父母的,現在我只聽丈夫的,他們怎麽說,我就怎麽做。」

在心理學領域,許多家長感到震驚的一個發現是:原生家庭對孩子的成長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特別是在培養孩子的獨立生存能力方面。

實際上,每個人一開始都是有自己主見的,只是後來逐漸消失了。我們常常誤以為是我們的大腦出了問題,但實際上,是我們的性格發生了變化。

內心發生了,壓制了主見

我們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上述故事中女孩總是批評男孩沒有主見,凡事都征求她的意見時。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實際上,男孩並非真的沒有主見,而是他的愛情觀影響了他的性格。他之所以讓女孩做決定,是因為害怕自己喜歡的東西女孩不喜歡。所以,他透過讓女孩選擇來確保她的快樂,而她的開心就是他的快樂,這也是一種愛的方式。女孩的情緒變化成為了男孩決策的依據。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這樣,內心的想法往往會受到各種情緒的影響,從而失去了理智的判斷。

據美國心理學家約翰·多拉德的研究顯示,人的情緒狀態對決策的影響高達90%以上。

為什麽會這樣呢?

在社會心理學中,有一種現象叫做知覺影響歸因,它指的是我們根據知覺感受做出錯誤判斷或行為。

比如,當一個人頻繁失敗後,他便會產生強烈的挫敗感。這種知覺和情緒讓他意識到自己的無能,因此他不敢輕易發表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內心的想法也隨之被掩蓋。

再比如,當一個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為打罵教育,那麽這將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恐懼感。一旦他們步入社會,這種知覺便隨時可能被激發,他們擔心犯錯會受到責備和謾罵,這種負面情緒使他們不敢接受任何挑戰,從而失去了成長的機會和個人主見的培養過程。

再比如,當我們總是過度攀比,便會產生強烈的虛榮心。如果別人有的而我沒有,便會感到自卑。這種知覺導致很多人盲目消費,而不是購買自己真正喜歡或真正需要的物品。一味盲目跟風,逐漸也失去了自己的主見。

可以理解的是,人類作為感性動物,所以,我們才能用心去感受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然而,我們也會因此莫名其妙地陷入各種情感沼澤中。我們擁有被他人認可的渴望,所以,對他人諂媚的贊美,我們會盲目地向他人承諾。我們會有著被接納的渴望,所以,我們很容易違心地跟隨大眾的想法。同樣,我們會因為內心的恐懼而迷失自己。這一切,都是因為我們內心的知覺在作祟。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認知,都有自己的主見。然而,內心的知覺往往構建出陰影或盲目憧憬,進而讓我們很難分辨自己想得到什麽,想舍棄什麽。

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加有主見

中國有一句諺語叫做:心病不除,百病難消。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我們的內心出現了問題,即便吃再多的藥,身體也難以完全康復。同理,如果我們不優先根治內心的疾病,那麽一切有關提升主見的方法都將被自然而然地排斥。所以,心理健康的調節才是一切能力提升以及技巧學習的基礎。

一,包容的相處環境

在各種人際關系中,有一種溫和而同樣強大的相處模式悄然浮出水面——包容。它如同一縷帶有溫度的光線,為無數受傷的心靈帶去慰藉和希望。

以美國耶魯大學一項長達五年的跟蹤研究為例,結果顯示,在具備高度包容性的家庭與社群環境中,成員患抑郁癥、焦慮癥等心理障礙的風險降低了約30%。

包容不僅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幫助對方提升能力的技能。我們不妨試想這樣一個場景:你想為父母炒一盤菜,但是一生節儉的父母可能會因為你放多了油而指責你。這種恐懼感讓你裹步不前,一輩子都不會做飯。或許只有在你成立了新家,並且嫁給了一個懂得寬容的丈夫後,你才會勇敢地拿起鏟子做飯。即使你砸碎了幾個碗,炒糊了幾個菜,他依然會鼓勵你。從那時起,你在烹飪方面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主見,性格也逐漸變得樂觀,並開始以自己的經驗和判斷迎接一切挑戰。

總之,如果我們想提升主見的能力,擁有一個毫無心理負擔的挑戰環境是至關重要的。

二,多讀書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 劉向

讀書與服藥在本質上有相似之處。藥物能夠調整我們身體的紊亂狀態,而閱讀同樣能夠調理我們的認知和主見上的混亂。透過閱讀,我們能夠激發智慧,擺脫因情緒化而導致的愚蠢行為。

一項由美國心理學會釋出的研究顯示,閱讀不僅能夠提升個人的知識水平,還能有效緩解焦慮、抑郁等心理疾病。例如,英國的一項調查發現,定期閱讀的人群中,有78%的人表示閱讀幫助他們減輕了壓力,而60%的人認為閱讀改善了他們的睡眠品質。

如果你經常讀書,你會驚奇的發現,書中的每一個觀點,每一個細節,就猶如藥物被分解並直達癥狀處一般,讓你有一種恍然開悟的舒暢感。與此同時,讀書不僅能解開你心中的疑惑,也會讓你的身心有一種久違的洗禮,讓你倍感舒暢。無論是你的心結,還是你的困惑,都會在長年累月的閱讀中被一一打通。

白巖松患抑郁癥 長達 5 年,在這段艱難時期,讀書對他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他曾自述天天睡不著覺,長期處於失眠的痛苦之中。後來,他後腦勺出現了斑禿。

之後,他透過閱讀了大量書籍後,領悟到一種人生境界。這種對人生的新認知讓白巖松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和追求,從而在心態上逐漸發生了轉變。之後,他在一些演講和活動中經常提到讀書對自己抑郁癥的治療作用,也鼓勵人們多讀書,透過閱讀來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白巖松透過讀書這一方式,在與抑郁癥的抗爭中找到了心靈的慰藉和力量,不僅治愈了自己,也為其他人提供了一種應對困境的借鑒和啟示。

我們的內心或許承載著太多的憂愁,一度深陷自我否定的泥沼,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因而,我們常常不敢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使我們深感無力與無助。然而,我們的心中同樣存有諸多對未來的美好期盼,只要緊緊懷揣著這個念頭,我們便能重新振作,再度揚帆起航,駛向充滿希望的未來。

書籍承載著人類智慧的所有結晶。它不單能夠提升我們的認知和主見,強健我們的思想體質,還能為我們的精神世界照亮一道璀璨之光,指導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前行,讓我們的人生更加充實、美滿。

心理學家米哈裏·契克森米哈賴的扛鼎之作【心流】中,也同樣認可了讀書對於心理健康和認知的重要性,書中寫道:

在知性的追求中,閱讀可謂是解決心頭疑惑的古老方式,也是哲學與現代科學的先驅。韻文能幫助心靈用濃縮多變的形式保存經驗,所以用於塑造意識也很理想,它 給你一個觀看世界的新角度。 你會 每晚讀詩對心靈的作用,就跟每天用健身器材鍛煉身體的效用相同。 因為在書中,你 找到能打動你的心的一段或一句,有時甚至一個字就能開啟一扇新的窗,讓心靈大汗淋漓,無比通暢。

心流積極體驗心理學 米哈裏契克森米哈賴發現心流 鄭也夫萬維鋼序
¥ 18.5 領券 減1
拼多多
購買

這本書主要朗讀程式的內心應該如何體驗這個世界,得到了眾多名人大師的推薦。書中深入探討了對功利主義的批判與盲目欲望的摒棄。整本書融合了宗教、理想、功利、人際關系、婚姻、育兒等多個維度的分析視角。若你希望淺嘗輒止,閱讀電子書即可滿足需求;但若想深刻領悟其精髓,強烈推薦選擇紙質版書籍,並謹記以下兩點建議:

1.至少閱讀三遍 ,以逐漸深化理解。

2. 務必做筆記 ,隨後結合上下文回顧筆記,以此梳理邏輯關系——這是電子閱讀難以比擬的效率優勢。單純依賴筆記復習,易陷入脫離實際情境、機械套用觀點的誤區。閱讀之真諦在於「悟」,而非僅僅停留於字面理解。唯有如此,書中的智慧方能內化為個人所得。若每翻一頁都未留下任何筆記或思考的痕跡,那麽此書便如同未讀,錯失了深度感悟的機會。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