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時尚

為什麽總有人認為旗袍不是中國傳統服飾?

2021-04-21時尚

新中國以後,旗袍因為一些眾多周知的原因,經歷了絕對的斷層。闊別許久,再回歸大眾視野的旗袍已經不是原來那個旗袍了。中華旗袍遭遇了多種篡改,導致現在很多人不認識它,也不認可它。

1、被旗裝篡改

很多人會把旗袍和旗裝劃等號,其實這倆根本不是一回事。滿族的旗人穿的袍子叫「旗衣/旗裝」,旗袍這個名字最初是漢人叫起來的。1918年以前根本沒有「旗袍」的記載,開始大量有文字資料是在1925年,而清朝覆滅在1912年。一開始穿旗袍的也是上海地區的學生和進步女性,而不是北方的滿族婦女。

很多人覺得旗袍和旗裝很像,好像修身版的旗裝(其實是錯誤印象)。殊不知 滿族服飾原本無領,反而是中文化之後才有了立領。 大家印象裏立領廠襟的旗裝已經中文化後非常晚期的樣式了。而且旗裝是氅衣和襯衣的組合,氅衣開衩非常高,有些可到腋下,就是外罩所以不能單穿;襯衣不開衩,看不到裏面的褲子。旗袍側面開衩,無論氅衣還是襯衣和旗袍都相去甚遠。

且旗袍也不是旗裝的縮短演化而來的,而是女性為了追求進步性,穿起了類似男子長衫的一截衣,所以旗袍原名是女長衫,又叫長衣、長袍,英文也是choengsam(粵語的「長衫」發音)。

由於深衣是古代的禮服或士族階級的代表,後期封建女性除了禮服只能穿上衣下裳,「事兩截衣,不與丈夫齊」。 所以民國新女性透過穿旗袍這種一截衣,反對階級和性別的壓迫,在那個時候是有進步意義的。

潮流有先後,有些先鋒女性直接穿長衫,有些地方流行長馬甲袍+襖,女學生則是穿文明新裝(修身襖+裙)或倒大袖旗袍。總的來說,漢式女襖(清後期漢女襖主動滿化為廠襟)和裙的連體化,才有了旗袍。 旗袍興起的年代已經是覺醒的年代,根本不可能為了復辟封建或者異族審美去穿旗裝。所以很多人因為民族性來罵旗袍根本站不住腳。

【申報】1931年1月11日李寓一的【新裝五年之一回顧】:「此衫子(即俗名旗袍)之變化,亦有線索可尋。初能毅然打破三百年來之裙制者,現已息影之黎明暉女士,創著旗袍馬甲以代裙。」

【良友】1940年第150期【旗袍的旋律】:「中國舊式女子所穿的短襖長裙,北伐前一年便起了革命。最初是以旗袍馬甲的形式出現的,短襖依舊,長馬甲替代了原有的圍裙。」

1926年2月27日上海【民國日報】登載文章【袍而不旗】提議將旗袍改稱「中華袍」,又有祺袍等。(說到這裏,甚至「旗」這個字本身都被滿化了。明朝就有衛所旗軍,大明萬歷四十三年增設到八旗,清直接照抄八旗制度,才有了所謂的旗人旗裝。)

2、被改良立裁旗袍篡改

如果說異族性還是民族主義者眾口鑠金的武器,那旗袍性感化就是大眾溫水煮青蛙的共識了。很多人想到旗袍就是挑身材、要前凸後翹,而旗袍在民國是國民性服飾,大街小巷各種身材的女性都在穿旗袍,而且日常穿著要工作勞動,怎麽可能是大家認為的「緊/窄/露」?

實際上,民國時旗袍基本以傳統平裁為主,平裁旗袍對中國女性身材非常友好,高矮胖瘦都可以穿著。 在一片布料上裁出,以合身剪裁包裹東方女性自然的身體曲線。沒有拼袖,肩膀可以自動活動;沒有省道,不凹胸腰s曲線;開衩也較低,坐立行走也不走光。

到了新時期,特殊的政治背景下,服飾被嚴格要求,旗袍被禁止遭遇斷代。到開放後,公眾對旗袍已經較為陌生。但對外又需要有中華民族和文化意義的服飾符號,旗袍於是又重新進入了大眾視野。

80年代以後的大陸旗袍已經完全時裝化,拼袖、後背拉鏈、高開叉的改良立裁旗袍成為了主流。 這時的旗袍雖然改良了穿著方式(拉鏈),但改差了審美,讓普適的旗袍變得挑身材。(這裏沒有主張旗袍要一味因循守舊,但我們完全可以在承襲傳統審美的基礎上進行便利化改良,比如側邊拉鏈的平裁旗袍。)

「改良旗袍的出現可以說是華服結構史上一次根本性的變革。至此,中國服裝開始全盤接受和吸納西式三維立體的裁剪技術,開始了現代服裝結構的發展之路。」——【試析華服二維結構語言】萬嵐、劉瑞璞

我還經常看到很多人把旗袍和中山裝等同並論,嘲諷旗袍和中山裝一樣怎麽能算傳統。中山裝是西服基礎上的裝飾偵錯, 而平裁旗袍的剪裁方式是中國傳統的十字型平面剪裁 。所以中山裝是完全現代性的服飾,甚至是西式基因,而 旗袍是古典性和現代性的融合,是沿襲了傳統的服飾 ,拿中山裝和旗袍來完全類比是不合理的。

3、被情趣衣篡改

由於旗袍是女性專屬,許多改良立裁旗袍又特別凸顯身材曲線。不少影視作品將風情與旗袍捆綁到一起,導致情趣風、姨太太風旗袍泛濫。網上還有一些女主播為了迎合部份男性的惡趣味,甚至會穿情趣旗袍來擦邊。潛移默化,導致現在很多人會把旗袍和性感劃等號。

原本溫良的旗袍是從什麽時候走向性感化的呢?民國初始是小胸審美(那時歐美也是),許多畫報旗袍女郎的身材像小男孩一樣。後面西化審美改變,才不束胸了,但也並不突出胸線,平裁旗袍一般的放量一般是2-3-5,並不顯胸。我身邊很多女性,提到穿旗袍就要穿加厚內衣、高跟鞋,就是一種普遍的刻板印象。

那時十裏洋場的上海率先接入國際審美,海派旗袍開始玲瓏修身。 隨著西方對女性審美越來越強調胸部,受西化審美的影響,旗袍的審美和版型也相應發生了改變。 到50年代,港工旗袍已經是誇張的寶瓶型。

港工旗袍也很美,簡潔利落、凹凸曼妙,但仍然是一片式側開襟、連肩袖、低開叉,延續了傳統平裁。港工旗袍的風情是大方、強勢的,和現在的改良立裁有很大的區別。大陸旗袍發展真空到後面開放後,性感撩人的港工旗袍變成了大眾對旗袍的認知。

另外一個是影視劇的影響,其中最顯著的就是【花樣年華】。影片背景是港工旗袍流行的香港50、60年代,導演和服裝設計為了強調蘇麗珍人設的「俗艷」和愛欲的曖昧撩人, 對蘇的每一身旗袍都吝嗇放量,以緊身到甚至限制女主行動的貼身,來表現欲望和限制。 (張曼玉在電影中的每一件旗袍都要試穿、修改5/6次,只為了無比貼合身材。穿著這些緊身衣做不到某些動作,而導演寧可改動作,也不改衣服。)隨著電影影響力的擴大,非常「性感」的蘇麗珍變成了旗袍女性的代表。

【花樣年華】的情欲敘事借用了旗袍曖昧的服飾美學, 透過旗袍的戲劇化重塑了旗袍形象,在一定程度上賦予了旗袍一種新的文化意義和審美價值。 同時,西方的臆想、大陸旗袍的斷層,都加深了這層「性感」的認知。旗袍成為「性感」的象征,但也就此扁平化了。

我在很多評論區看到有男性調笑「民國妓女穿旗袍」「會所小姐穿旗袍」以此來對旗袍潑臟水。那在古代煙花女子穿什麽呢?現代風俗從業者又穿什麽呢?完全是本末倒置。如果旗袍和色情劃等號,春晚主持人又為什麽穿旗袍呢?

(那些對旗袍開黃謠的人,如果你祖輩不是出身非常貧苦的家庭,那麽你的祖奶奶、奶奶多半也穿過旗袍。你這一桿子可能就戳到了你的血親先輩。)

旗袍原本就是一件體面的服飾,可以性感魅力,但不應該被性化。 不說讓旗袍回到民國時的地位,起碼讓選擇穿旗袍的女性不要有不必要的壓力和騷擾。

4、服飾審美被篡改

80年代以後,大眾化、日常化、含蓄智性的平裁旗袍成為過去式,從民間到官方都只知立裁不知平裁(現在平裁旗袍有了圈層但尚未破圈)。

現在大家穿的和看到的,多半都是改良後的立裁旗袍,緊身、拘束而板正,禮儀小姐味濃厚。 甚至很多所謂的旗袍,只是旗袍元素連衣裙,襟是假的,領松垮寬大。這也造成了很多人覺得旗袍要貴才好看的認知(版型不對,布料再好也沒用)。

還有經歷了特殊時期的服飾禁錮,媽媽奶奶輩喜歡「報復般」地穿顏色鮮艷的旗袍,所以很多人印象裏旗袍艷麗、老氣。還有一些機構打著傳統文化的幌子,開展強調女人味的、做作的「旗袍禮儀文化」培訓,收割旗袍愛好者,也讓很多人產生誤解,覺得旗袍矯揉造作,上不了台面。

大眾對旗袍的審美跑偏,對好旗袍的標準模糊,造成了旗袍制衣魚龍混雜,劣幣驅逐了良幣。 市場上旗袍越來越難看,長此以往,大家對旗袍的印象也越來越差,慢慢形成了輕佻、俗艷的成見,這也是為什麽很多人會在評論區說旗袍醜。

旗袍肯定不醜。當初旗袍的流行是民意,旗袍剛出來就能快速流行,統一革命者、學生、學者、名媛、明星、職員、工人、主婦、妓女的審美,成為民國的國民性服飾,除了後面官方的認證,也有本身大眾的認可。

【社會晚報時裝特刊】中記載當時的影星宣景琳女士說的一段話:「最適於中國婦女的服裝還得算是旗袍,旗袍可以說是最普遍的絕無階級的平等服裝」。
1920年【民國日報】刊登文章【女子長衫的好處】,列舉出了四大特點:便利(上下只需一件)、衛生(冬暖夏涼)、美觀(比上衣下裙好看)、省錢(比交襟節省布料)。

可以體面地出席宴會,也可以在家對竈燒飯,豐儉由人,端莊又日常,旗袍憑自身的好處贏得了廣大女子的喜愛。

(圖為林徽因穿著旗袍在房梁上工作)

題外話:

感覺現在的漢服圈去旗化是主流,我在xhs上釋出了一篇旗袍來源意見的學術科普被噴得體無完膚。在旗袍科普貼下,一堆「漢服黨」將莫須有的罪名扣我頭上,一邊倒地瘋狂噴踩。我後面才明白,說不清的原因好像在於旗袍的「旗」本身就是原罪。而且在很多旗袍相關的評論區都是這樣的,可以窺見現在的輿論風向。

我原本是一個漢服愛好者,2012年就在大學裏就曾定做過曲裾參加過漢服活動,到現在依然為好看的漢服瘋狂心動。後面我親身的經驗是,許多制式的漢服很美,但是並不日常,裙擺大、拖地,衣袖長、掉飯裏,而且要做妝發,對手殘黨並不友好。漢服很美,我尤其愛秦漢袍和明制,對我來說漢服是一種很好的禮服,節日或重要儀式穿著很完美,但日常穿著過於隆重和不便。

後面愛上平裁旗袍,穿著舒適,素顏、拖鞋穿也沒有壓力,我甚至可以穿著踩單車。 旗袍對我來說就是一種中國特色服飾,有一點古典美也充滿現代性,穿上也有文化認同感,比穿西裝、風衣更「中國人」一點。 但看著現在網上的輿論,作為漢服和旗袍雙坑愛好者,我也是五味雜陳。感動於大家不再覺得漢服是奇裝異服,自豪於我們有了自己的服飾認同,但也怕再這種發展下去,旗袍要變成過街老鼠了。很多人不了解旗袍,沾個「旗」字,極端排滿人士就要出來「指正」,會不會哪天穿著旗袍走在路上就被扒衣服。

(我們拒絕「異族」的旗袍,而部份異族人卻趁機在占為己有,旗袍似乎真的要變成旗人之袍了。原本是代表新時代進步的全國女子的特色服飾,快要被開出「華籍」了,看看這篇問題下面的回答就知道了。)

重正華夏衣冠很好,但是漢服原教旨主義和極端民族主義真的對嗎?漢服和旗袍不能齊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