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身

科學增肌,該怎麽吃

2024-09-26健身

肌肉的重要性

如果把我們的身體比作一座大樓,骨骼是支撐大樓的鋼筋,肌肉就是灌註在外的砂漿水泥,想要大樓堅不可摧,離了哪樣都不行。肌肉和骨骼是密不可分的好夥伴,肌肉系統和骨骼系統在保持體位、完成運動、保護重要內臟器官及機體內環境穩態等方面,共同發揮著重要作用。

肌肉量和肌力在人的一生中是有變化規律的,在青年時期隨年齡增長而增加,青壯年期達到最高水平,40歲左右開始出現肌肉量減少,此後肌肉遺失的速度隨年齡增長逐漸加快。上了年紀後,有些人會感覺做平時熟悉的事開始變得力不從心,比如身體顫顫巍巍、拿不住東西、走不了路、從椅子上站起來及爬樓梯受限等,這些表現往往源於肌肉量減少、肌力變弱。

肌肉減少和力量下降不僅會降低生活品質,還會帶來一系列不良影響。骨骼肌的遺失導致骨密度下降,會增加骨質疏松癥的發生風險 ;肌肉量減少會影響人體平衡能力,增加跌倒風險,進而增加老年人摔傷或骨折的風險。


增肌需要哪些營養素

1. 優質蛋白質不可少

合理攝入營養與肌肉的力量及狀態密切相關。我們身體的肌肉主要由蛋白質構成,營養不良和蛋白質攝入不足都會使肌肉合成減少。要想對抗與增齡相關的肌肉量減少,有一種營養素對保持老年人骨骼、肌肉的品質和功能來說必不可少,它就是蛋白質。

飲食中的優質蛋白質主要來自動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中的大豆類。動物性食物包括魚蝦貝等水產品、雞鴨鵝等禽肉、豬牛羊等畜肉、蛋類和奶類等。動物性食物中的蛋白質和微量營養素吸收利用率高,有利於減少老年人貧血、肌肉衰減的發生風險。

乳制品是助力骨骼和肌肉健康的小幫手。牛奶中的乳清蛋白富含白胺酸,可以促進肌肉合成、預防肌肉衰減。鈣是為骨骼健康保駕護航的重要營養成分,牛奶中的鈣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我們可以選擇適合自己身體狀況的奶制品,如乳糖不耐受的老年人可以飲用低乳糖奶或酸奶。

大豆蛋白是植物蛋白中的優質蛋白質,大豆制品口感柔和、品種多樣。老年朋友可以食用豆腐、豆腐幹、豆皮、豆腐腦、黃豆芽及豆漿等不同種類的豆制品,以保證攝入充足的蛋白質。

2. 其他營養素要跟上

有研究表明,脂肪酸、維生素D、維生素C、維生素E、類胡蘿蔔素、硒等,都有益於延緩肌肉衰減。

吃夠維生素D對增加肌肉強度、預防跌倒和骨折非常重要。老年人應增加攝入富含n-3多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D的海魚類食物、蛋黃,並食用一定量的動物肝臟。經常在日光下運動,有利於提高血清維生素D水平。

深色蔬菜、水果和豆類食物等富含抗氧化營養素,大家要努力做到「餐餐有蔬菜、天天有水果」,讓餐桌上的食物更加豐富。


想要增肌該怎麽吃

有些人會認為隨著身體機能退化,老年人對營養素的需求量也會相應減少。事實上,老年人對蛋白質的需求量是增加的。

在一般情況下,老年人每日蛋白質的攝入量應保持在每千克體重1.0~1.2克 ;日常進行抗阻訓練的老年人,可增加至每千克體重1.2~1.5克。優質蛋白質的比例最好能達到50%,分配到每日的食物大類裏大概為 :魚蝦類40~50 克, 畜 禽 肉 40~50 克, 蛋類40~50克 ;300~400克鮮牛奶或相當量蛋白質的奶制品(相當於奶粉30~36克);15克大豆或等量豆制品,如北豆腐約45克,南豆腐85克,豆腐幹35克,豆漿220克,豆腐腦400克。

大家還要關註蛋白質的分配。膳食蛋白質要均衡地分配到一日三餐裏,各類動物性食物換著吃,如早餐可食用雞蛋、牛奶等,中餐、晚餐可食用畜肉、禽肉、魚、蛋、豆制品等。

增肌食譜學一學

早餐

可以選擇1種主食,1個雞蛋和適量小菜。

主食可以是包子、餛飩、掛面等。小菜以綠色蔬菜為主,建議做一些簡單的溫拌黃瓜絲、清炒高麗菜等。

午餐和晚餐

可以選擇1~2種主食,1種葷菜,1種素菜,1種豆制品。主食要做到粗細搭配,如雜糧飯、燕麥粥、蕎麥面,或精細米面搭配薯類。

葷菜可以是冬瓜汆丸子、口蘑雞丁、櫛瓜蝦仁、西紅柿炒雞蛋等。咀嚼不便的老年人可選擇肌纖維較短的魚肉和禽肉。魚肉首選魚腩(魚肚),這一部位肉質柔軟,易於消化吸收,且魚刺較少,吃起來相對安全。

蔬菜選擇上建議多食用深色葉菜,品種盡可能豐富,如油菜、油麥菜、菠菜、小白菜等。蔬菜可與豆制品搭配食用,做成千張娃娃菜、菠菜拌豆腐、油菜炒腐竹、番茄豆腐煲等。

加餐

可以選擇牛奶和水果。選擇不同種類的水果,如橙子、蘋果、梨、草莓、香蕉等,每種少吃一點,種類多一些。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適量選擇。

改善和延緩肌肉衰減,一方面需要均衡膳食,補充優質蛋白質,另一方面要養成規律運動的良好習慣。運動是獲得和保持肌肉量和肌力最為有效的手段之一,大家從年輕時候就要多多儲存肌肉,在中老年期堅持運動以保持肌肉量、肌力和骨量。飲食和運動雙管齊下維持肌肉水平,有肌肉、有力量,才能守護老年健康。


來源:【大眾健康】雜誌

文 : 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臨床營養科 馬叠微

策劃:余運西

編輯:陳秀超 管仲瑤

校對: 馬楊

稽核:秦明睿 徐秉楠

喜歡就告訴我們您「在看」

本文經「原本」原創認證,作者健康報社有限公司,存取yuanben.io查詢【1N6KRZXO】獲取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