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身

如果飛船失控被迫從太空跳傘,將會發生什麽?有機會重返地球嗎?

2024-04-20健身

試想一下: 如果你是一名太空人 ,在太空中執行任務時,飛行器突發故障,周圍沒有其他飛行器,也沒有任何人前來支援,你只能看到寂靜黑暗的宇宙和腳下蔚藍的地球。

這時,你要如何逃出生天,返回家園呢?你似乎已經無路可走,但你仍決定放手一搏——這是唯一可能存在一線生機的逃生方式,那就是 跳傘

在這種情況下,因為飛船失控而被迫跳傘逃生的你,有可能安然無恙地降落地面、重返地球嗎?你有多少機率可以生還呢?如果失敗,你的軀體在太空中又會發生什麽呢?

這些問題本質上其實是跳傘這一極限運動領域一直想要突破的,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一大任務—— 太空跳傘

「太空跳傘」,其實早已有人實踐

實際上,太空跳傘並非只是存在於人們腦海中的想象,反而早在半個世紀前就已經有人 被動地實踐過 ——這就是震驚全世界的 「悲壯的兩小時」 ,蘇聯 聯盟一號慘案

冷戰期間,美蘇兩個大國從未停止在各個領域的競爭,而 宇航登月 又是兩國競爭的一個重點。於是,在1967年,蘇聯 秘密地建造了聯盟一號飛行器 ,期望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時候偷偷將太空人送上月球,打美國個措手不及,從而贏下兩國之間在航天航空領域的競爭。

然而,也許是因為 太過急切 地想要在競爭中拔得頭籌,聯盟一號在實際發射時其實 還未做好準備 。發射前的幾個月,蘇聯方曾做過三次無人實驗,無一例外都在實驗中發現了各種問題——聯盟一號還有 上百個技術缺陷 亟待解決,許多部件仍 沒有透過品質檢測 ——可是, 在高層的施壓下,它還是如期發射了。

1967年4月23日淩晨,聯盟一號在 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 發射升空,擔任駕駛員的是蘇聯宇航英雄 加加林的好友弗拉迪米爾·科馬洛夫 。飛行器雖在發射時沒出什麽幺蛾子,順利進入預定軌域,但在進入預定軌域後不久就發生了各種故障。

飛行器的 太陽能電池板只有一塊成功展開 ,這令飛行器的姿態控制系統很快就開始 失靈 ,隨之而至的是飛行器無法保持穩定,以至於一直在搖晃、旋轉,不久後便 脫離了預定軌域 。科馬洛夫陷入了巨大的困境,但雪上加霜的是,通訊系統也不約而同地出現了故障——他 無法聯系上任何人 ,只得獨自直面命運。

這時,要想逃出生天、返回地球,科馬洛夫的眼前只剩下了一條路—— 「太空跳傘」 。這並不是字面意義上的太空跳傘,也就是在飛行器發生故障的當下直接「棄船而逃」,跳出飛船就朝著地球開始自由落體。

原因在於,沒有任何肉身可以在穿過大氣層的過程中抗住 大氣高壓以及摩擦力帶來的高溫 。一般情況下,在大氣層中自由落體的所有事物的結局都一樣——變成一個 大火球

因此,科馬洛夫很快就確定了計劃:先控制飛行器到一定軌域,讓其被地心重力吸引,從而向地面開始下墜,等 飛行器到達合適的高度,再開啟降落傘 ,最後安全抵達地面。

在極大的無助和驚恐中,科馬洛夫穩住心神,進行了精確的計算,並開始操作飛行器。他不斷在失控的控制系統中調整著飛行器的姿態和方向,在繞地球飛行了 19圈 後,終於找到了最佳的角度和時機,將飛行器對準了 返航的正確路線 。在向地面斷斷續續地通報了情況後,他駕駛著飛行器義無反顧地飛入了大氣層。

進入大氣層後,飛行器很快便在激烈的顛簸中劇烈地發生摩擦,表面溫度急速升高,飛行器周圍出現了 火焰和電火花 。然而,太空人在返航過程中賴以保命的 防熱塗層 卻並沒有在聯盟一號的表面發揮應有的作用,其表殼的金屬很快就開始 熔化、變形

科馬洛夫在這樣的絕境中咬牙堅持著,終於熬到了飛行器的高度降低至 距離地面僅7公裏 的時候,他迫不及待地按下降落傘按鈕,卻絕望地發現 降落傘按鈕失靈了 。他再次嘗試向地面呼救,傳回駕駛艙的卻只有 斷斷續續的電流聲 ——即使做了所有可做的努力,科馬洛夫也意識到,自己 註定要交代到這裏了

最終,飛行器直直地撞向了地面,駕駛艙被直接壓扁,同時大火還在不斷燃燒。救援人員拼盡全力搜尋,卻只找到了一塊 面目全非的燒焦的遺骸 。後來,蘇聯為犧牲的宇航英雄科馬洛夫舉行了國葬,並將其骨灰撒在了凱瑞姆林墻下,以作為對科馬洛夫最崇高的緬懷。

科馬洛夫生前曾說:「我不怕死,我只怕沒有做出貢獻。」卻不曾想這話一語成讖——然而,無論後來發生了什麽,都救不回這名人類歷史上第一位犧牲的太空人的生命了;並且,無論如何補救,都掩蓋不了事故完全是一場「人禍」。

也就是說,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非嚴格意義上的「太空跳傘」的嘗試, 轟轟烈烈地失敗了。

真正的太空跳傘,有可能成功嗎?

科馬洛夫太空自救的嘗試失敗了,但試想一下,如果在距離地面7公裏的最後關頭,聯盟一號飛行器的降落傘可以正常執行,那麽科馬洛夫其實是有機會存活下來的。

也就是說,如果你作為太空人,在太空中遇到突發事故,最有可能生還落地的方法,就是像科馬洛夫那樣, 先操縱飛行器下降到合適高度,再嘗試跳傘。 不過,這並 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太空跳傘」 ,因為太空距離地面的高度,遠比我們想象的還要高。

在科學定義中,太空指的是地球 大氣層外的廣袤空間 。而大氣層又被分為 5個層次 :距離海平面10公裏以下,為 對流層 ;距離海平面10~40公裏,為 平流層 ;距離海平面40~80公裏,為 中間層 ;距離海平面80~370公裏,為 熱成層 ;距離海平面370公裏以上,為 游離層 ,即外大氣層。

那麽,距離海平面多少距離以上才能被稱為「太空」呢?雖然並沒有一個明確的分界線,但科學家們還是設定了一個數值,即 「卡門線」 —— 距離海平面100公裏以上,就算作是太空空間。 這麽算來,科馬洛夫跳傘時的高度,僅僅只達到了對流層而已。

也就是說,如果是嚴格意義上的太空跳傘,即距離海平面最少100公裏的跳傘,無論太空人穿戴著什麽裝置,都只有一個結果:在穿越大氣層時被劇烈的摩擦力 磨成大火球,最後變成焦炭。

即使這名太空人「開了外掛」,不懼任何摩擦力引起的高溫,他也會在大氣環境的 極低溫和高壓中被凍成冰棍 ,或是直接 「爆體而亡」

但人類其實從未停止對「太空跳傘」的幻想,不乏有勇士不斷挑戰人類更高的跳傘高度記錄。 1960年 ,美國空軍上校 喬·基廷格 從距離地面 31300公尺 的熱氣球上一躍而下,上演「終極跳傘」,創造了記錄,他也因此被稱為「平流層跳傘之父」。

2012年 ,奧地利極限運動員 菲利克斯·鮑姆 從距離地面 39045公尺 的高空中成功跳傘降落,下落過程的最高速度達到377.12公尺每秒,突破了340公尺每秒的音速,成為了 第一個在跳傘運動中突破音障的人類

2014年 ,前谷歌副總裁 阿蘭·尤斯塔斯 再次重新整理了這一紀錄,將人類跳傘最高高度提高到了 41400公尺 ——至今,這個記錄也尚未有人打破。不過,這個高度和太空的高度比起來,連一半都還沒到。

跳傘失敗,你的屍體在太空中會怎樣?

毫無疑問,以人類目前的技術水平,不可能真正做到太空跳傘。那麽,如果有人「視死如歸」,真的從太空軌域中的飛行器往外跳,會發生什麽?

其實,他並不會直接向地面墜落,因為位於執行軌域中,其自身重力、運動產生的力和地心重力會達成一個平衡,他的身體會 繼續在軌域中執行 ,成為一顆「地球衛星」,在真空中飄蕩。

如果他沒有穿宇航服,在漫長的時間過後,由於與種種太空粒子的摩擦,最終這種平衡被打破,他的身體才會以粒子的形態返回地球。

這是因為,在沒有宇航服的保護的情況下,人體 在白天會被加熱到極高的溫度 ,這不至於讓人直接燒起來,但會 蒸幹其體內的所有水分 ,還來不及被微生物所分解,屍體就幹了。而到了晚上,溫度會下降,但不至於直接下降到把人凍住,這是因為太陽光的放射線散熱沒那麽快。

在太陽光和宇宙射線的作用下,幹屍會 逐漸被分解 ,成為極微小的粒子,墜入大氣層。

而如果穿著宇航服,就令人體在宇宙環境中有了一層保護,可以 基本維持人體的溫度和濕度 ——這也意味著,宇航服內成了 微生物的溫床 。太空人的屍體會很快 腐敗 ,並在不久後膨脹成 「巨人觀」 ,再之後宇航服內的氧氣會被微生物消耗殆盡,就到了 厭氧菌 表演的時候了。

厭氧菌在腐敗的屍體上大量繁殖,仿佛 「發酵」 一般,把宇航服內的屍體分解成連湯帶骨頭的 「酵素湯」 。在這之後,如果太空人離地球更近,他就可能墜入大氣層;而如果太空人離地球沒那麽近,他則可能飄向太陽。

雖然真正的太空跳傘在現技術發展階段還是不可能做到的事,但在未來,新的技術、新的材料不斷投入套用,相信可以保護人體安全穿越大氣層的新型「宇航服」也遲早會面世。到那時,太空跳傘將成為你我這樣的普通人都可以體驗的娛樂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