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身

Epic WC/8/EVO對比橫評:你是哪個Epic?

2024-09-04健身

作為XC領域真正的標桿產品,富有傳奇色彩的Specialized Epic這個名字會在所有山地自由車愛好者的腦海中產生共鳴。然而,Epic系列現在比當年單純的一款XC山地車產品要寬泛得多:在Epic EVO(一款前/後行程為130/120公釐的真·林道山地車)、無限接近於硬尾的Epic World Cup、和軟尾賽道機器Epic 8中,究竟哪個才是Specialized Epic的原教旨主義傳承人?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讓這三個表兄弟面對面辯論了幾個星期。想知道答案的話請接著往下看~

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在當年硬尾山地車當道的年代,Specialized Epic是第一批讓大家相信軟尾山地車同樣可以擁有不輸硬尾的剛性體驗的一款車型。然而如今,在這個具有悠久歷史(和顯赫戰功)的車型名稱背後,這家來自於加州矽谷摩根山的品牌卻給消費者帶來了三種截然不同的車型!

Epic 8作為與原版Epic定位最完美契合的車型,其全避震設計專為XCO競賽打造,主要供該品牌車手在國際賽場上使用。

除了它之外,這個系列中還有Epic WC(介於全避震和剛性形變避震之間的避震形態)以及 Epic Evo,即Epic 8的休閑越野版本。

在這三款處處相同又處處不同的車型中,哪一款最適合你呢?他們真正的相似點和不同點是什麽?他們在實際騎行中的體驗又有何不同呢?以下就是我們所能帶來的一切解答:

車架:各司其職

這也許是本次對比中最明顯的,或者至少是最直觀的一點:Epic系列中的三款產品都有專屬於本型號的車架,當然有相似之處,具體尺寸上卻各有不同!雖然Epic Evo與定位於XC競賽的新Epic 8的配件選擇上南轅北轍,但我們必須要指出的是這兩個型號是基於相同的車架(盡管差異很小)。

雖然這三款車型都采用碳纖維制成,但使用的碳纖維級別卻因型號而異:Epic WC和Epic 8 是最偏向競賽用途的型號,采用Specialized最頂級的碳纖維材料,也就是Fact 12M,而 Epic Evo僅提供Fact 11M碳纖維。但是要註意,更具價效比的Epic WC版本(例如我們的測試車)和Epic 8 也由Fact 11M碳布制成。

除了碳布的級別之外,最重要的是對車架剛性的把握,這點針對不同用途的車架會各不相同。正如我們在Epic Evo釋出時所解釋的那樣,它與其雙胞胎兄弟Epic 8分享了相同的結構創新:全新設計的極為粗壯的前三角下管,可最大限度地提高車架下部的剛度,同時進一步最佳化車架的其他區域(主要是上部、後三角),以提升車架的吸震效能並減少騎手疲勞。Epic WC則獨享一個車架設計,專為介於硬尾和全避震之間的體驗服務。

「而上稱之後,三個兄弟又有啥區別呢?」

不出所料,最輕的是Epic World Cup車架,帶後避震、油漆和五金件重1765克。緊隨其後的是S-Works Epic 8車架(1777 g,帶後桶軸和後避震),而不太頂級的版本(采用 Fact 11m碳纖維的Pro、Expert和Comp型號)則在 1900 g左右。Epic Evo的車架重量跟Epic 8大致相同。

「真正的差距在於整車的重量!」

在這一環節中,World Cup版遙遙領先,其重量足以讓你魂牽夢繞:M碼 S-Works級別帶水壺架的重量為9.5公斤。這比Epic 8最頂級、最輕量的版本(S-Works為10.4公斤,中端Expert型號為11公斤多一點)輕了近一公斤。 Epic Evo 由於其適應高強度工況的配件較多,因此略顯超重:頂級版本為12.12公斤,次頂級為12.61公斤。

在「車架剛性」部份中,我們還將註意到,Epic Evo 是三者中唯一在頭管前方開孔進行內走線的型號。至於其他兩種型號,入線孔均在碗組位置。

由於Epic 8和Epic Evo采用幾乎相同的車架結構,因此都能夠擁有Swat Door 4.0,即水壺架下方的開槽,可將下管用作裝置維修工具和補給品的存放區域。

避震:一點,很多,超多

每款車型都有屬於自己的工況!這三兄弟之間真正的差異點是75公釐到120公釐之間變化的後行程,這覆蓋了非常廣的實用區間。

作為介於半硬尾和全軟尾之間的車型,Epic World Cup減少了行程:後避震器為75公釐,前叉為110公釐。

除了行程較小之外,Epic WC還具有更獨特的避震結構和避震器。與RockShox合作研發,只適配與此款Epic WC的SID World Cup全隱藏版後膽。

讓Specialized Epic的避震系統在歷史上留下獨特一筆的,是由Specialized於 20多年前開發的著名的Brain自動釘選系統,而這一系統仍然能在Epic WC上找到,它內建在這款SID SL級別前叉中。這款SID SL Brain專為這款車型客製,行程為110公釐。

然而,曾經與Brain系統直接掛鉤的Specialized Epic-現稱為 Epic 8-在去年3月的最新一次換代中進行了一次小變革,徹底告別了Brain系統。 Epic 8利用這個機會,將前後行程增加到120公釐(之前為100公釐)。

在昂貴的評測用車上,使用了RockShox SID /SIDLuxe Flight Attendant電子前後避震系統。對於系列中的其他版本,使用了撥桿線控三檔可調的RockShox前後避震系統。

Epic Evo是該系列中定義的「Downcountry」車型,鑒於其孿生兄弟的改變,Epic Evo也進行了邏輯上的重新定位。在最新一代產品中,Epic Evo進一步脫離了競賽用途,為越野帶來了樂趣:前行程為130公釐,後行程為120公釐。

當然,在Evo版本上,我們雖然擁有更多的行程,但最重要的是合適的避震器選擇,這就是其與Epic 8真正的區別所在。

摒棄了RockShox,Specialized為其配備了130 公釐行程的Fox 34前叉以及仍然是120公釐行程的FOX Evol LV後避震。

還需要註意的是,Epic 8 Evo後避震器的內部設定與XC版本有很大不同。 Olivier在介紹這款Epic Evo時告訴我們:「Fox 避震器能比RockShox提供更大的空氣容積,並且其預設的阻尼設定有利於懸架更「流暢」的運動,最重要的是它只有兩個設定:開啟和關閉。這對這台車所要面對的地形毫無影響。」

幾何:找不同遊戲,有7處不同

在幾何方面,Epic World Cup的頭管角度為66.5°,座管角度為74.5°(與傳統硬尾相似),Reach介於硬尾和全避震的設定之間:具體為M碼440公釐、L 碼465公釐,所有尺寸的後下叉均為430公釐。

新款Epic 8是上一代Epic Evo幾何的進一步演化,頭管角度為 66.4°(即比WC版本小 0.1°,比現款Evo多0.5°),以及更加直立的座管(75.5°,與Epic WC的 74.5° 和現款Evo的 75.1°相比),前伸量相當長(L碼為 475公釐,比WC多10公釐,比Evo長5公釐),所有尺寸的後下叉均為435公釐。

請註意,連線連桿和減震器的樞軸可以倒轉安裝孔位,透過切換到更低的安裝位置,可以將頭管角度降低到65.9°。

由於Epic Evo與Epic 8的車架幾乎一致,因此前叉行程的增加並非沒有弊端,頭管角度理論上會更傾斜(65.4°),並且Reach會有所縮短(所有尺寸均縮短5公釐)。其余方面,Epic Evo的座管角度為75.1°,後下叉長度與Epic 8(435 公釐)相同。

Epic WC、Epic 8和Epic Evo的配置

考慮到他們各自的目標和取向不同,Specialized Epic的這三款車型在配置上也不盡相同,也有不同的選擇零件的理念:World Cup車型傾向於追求輕盈,Evo版本則偏向於舒適性和耐沖擊性……而Epic 8則更偏向於中性,在極致效能和多功能性之間實作了巧妙的平衡。

傳動系統很好地證明了以上觀點。三個車型均配備Sram T-Type套件,但不屬於同一系列。我們的World Cup「入場券」版本配備了Sram GX T-Type套件(更昂貴的版本配備了 XX SL套件),Epic 8配備了最頂級的套件(Sram XX SL),而 Epic Evo 則轉向了「越野」的解決方案,即XO套件。前兩者標配34齒盤片,而Evo則配備32齒盤片。

剎車方面,Epic World Cup裝配了雙活塞Sram Level Bronze,搭配180/160公釐前/後剎車碟。它的老大哥Epic 8更進一步,配備了一對4活塞Level Ultimate Stealth,仍然配備 180/160 mm的前/後剎車碟。EVO在剎車效能上更進一步,選用了一對Code Silver Stealth 4活塞剎車和200/180公釐前後剎車碟。

行走部份也充分體現了這三款車型的取向。我們的Epic World Cup版本配備了Roval Control碳纖維輪圈和DT Swiss 350花鼓,前後輪均配備Specialized外胎,前輪Fast Trak(2.35,Control胎體,T7膠料)和後輪Renegade(2.35,Control胎體,T5膠料)。

我們手裏更高端的Epic 8享受到了頂級的Roval Control SL碳纖維輪圈,以及DT Swiss 180 花鼓。輪胎方面跟Epic World Cup相同,均標配Specialized輪胎,即前輪Fast Trak(2.35,Control胎體,T7膠料)和後輪Renegade(2.35,Control胎體,T5膠料)。

而另一邊,Epic Evo則是完全不同:我們註意到輪胎的顆粒,胎體和膠料都更加註重強度: 後輪使用Specialized Ground Control外胎(2.35,Grid胎體,T7中性膠料),搭配前輪Purgatory外胎(2.4,Grid胎體,T9軟膠料)。然而,輪圈與Epic 8上的相同,盡管花鼓選用了騷氣美麗的Industry Nine。

我們註意到,Specialized為Epic WC做出了奇怪的選擇,使用了經典的碳纖維座管,而不是升降座管……真是太遺憾了!我們向您保證,在評測時,我們會盡快給它換上一根升降座管。在奢華的S-Works Epic 8上配備了一根RockShox AXS Reverb,而在Epic Evo上則標配的是Fox Transfer Factory。除了更換了配件供應商外,Epic Evo還提供了更大的座管行程,M碼車架的座管行程從125公釐增加到150公釐(S碼為125公釐,L和XL為170公釐)。

與其他配件一樣,把組選擇跟價位和級別直接相關。在Epic WC和Epic 8上,更昂貴的型號配備了一體把(即新款的Roval Control SL碳纖維車把)。在我們評測的更平價的Epic WC Expert型號中,使用的則是更傳統的鋁制分體把組。

在Evo車型上,無論級別如何,都不提供一體把選項。在我們的測試車型上,Specialized 選用了漂亮的Raceface Turbine R 50mm長度把立和780公釐寬的Roval Control Rise碳纖維車把。把立蓋底下是實用的Swat系統,隱藏著簡約的多功能工具。

Specialized Epic WC、Epic 8 和 Epic Evo 的版本、重量和價格

對於Epic WC,產品目錄中僅出現三個整車配置,即售價12,500歐元的S-Works(9.5 公斤),配備最新的Sram XX SL Eagle變速套件,Roval Control SL 輪組和一體把,Pro版售價9,000歐元,配有Sram X0 Eagle套件、Roval Control/DT Swiss 350輪組和分體把,而 Expert(本次對比評測中的型號)售價7,200歐元,在之前我們已經介紹過了相關配置,帶水壺架的重量實測10.6公斤。

Epic 8有四個配置可供選擇:最入門的型號是Specialized Epic 8 Comp(11.7 公斤 - 5,200歐元),其次是Epic 8 Expert(11.1 公斤 - 7,500歐元)。再往上是Epic 8 Pro(10.87 公斤 - 9,500歐元)和Specialized在本次橫評期間向我們提供的頂級S-Works Epic 8(10.4 公斤 - 14,500歐元)。

Specialized Epic 8 Evo系列的配置陣容相當小,因為它僅有兩種型號。簡易版是Epic Evo Comp(12.61公斤),售價5,200歐元,高端版Evo Pro型號(12.12 公斤),售價9,000歐元,也是本次橫評中登場的版本。

Specialized Epic WC、Epic 8和Epic EVO:現場實測

從哪款先開始?面對這些山道利器,很難做出選擇。來吧,那我們就簡單粗暴地決定了,從最小的行程開始,也就是Epic WC。首先,你必須先調整避震,並且該操作有點特殊,因為你只能在0%-10%的預壓行程之間選擇。在測試了極端位置後,我們大部份測試都選擇了中間位置。

Epic World Cup 的想法是取代半硬尾車架。確實,在將避震器調整為0% SAG時,自由車在加速時的反應就像硬尾車一樣。即使我們不是高端版本,並且也沒有配備最高端的輪組(但Roval Control已經很不錯了),它10.6公斤的重量也非常不錯,每次加速都有非常輕快的感覺。問題是,考慮到後避震的存在,我們並沒有真正獲得我們所期望的額外抓地力。在下坡的過程中,你需要相當大的沖擊力才能觸發避震反應,並且在某些時候,在天然林道上,你會不禁陷入思考「這種山地車有什麽意義」。

然後我們增加了一些SAG嘗試一下。在建議的最大值10%時,我們感覺到懸架的反應跟一台軟尾無異,但隨後我們也發現這台車失去了之前的那種硬朗的乏力反饋。我們有一種沒鎖死的錯覺。另一方面,SAG調整為6%時,確實是一個非常好的折衷方案。

沒有或者說是很小的後輪彈跳,加速和再加速時的爆發力幾乎堪比硬尾車,但「軟後叉」又恰好具有在技術爬坡時將車輪粘在地面上所需的順應性,僅次於真正的軟尾車。當然,行程有點小,但我們依舊能感覺到後避震在進行吸震同時後輪緊貼地面。老實說,在騎上它之前,我們真的不清楚這台車會給我們帶來什麽樣的體驗,但它最終給了我們一個不錯的驚喜。我們也很高興從這台車上找到了「Epic精神」,也就是一台沒有後避震鎖死的山地車,讓我們可以盡情騎乘。

接下來是S-Works Epic 8,我們此前有幸進行過一次試騎,當時我們發現它的加速感受並不遜色與其他硬尾。盡管它的避震行程為120公釐,但它仍然可以王炸!

但我們知道原因:這是頂級的S-Works版本,重量僅為10.4公斤,標配更輕的輪組,最重要的是,新的RockShox Flight Attendant提供了不可忽視的增益。擁有了它,就不需要像 Epic World Cup那樣的專門調整到「0 SAG」(或至少低SAG),也不需要像之前的Epic那樣的Brain慣性閥:電控系統會照顧好一切,而且做得非常好。

因此,你可以將Epic的避震系統調整為最經典的設定,或者甚至可以完全為下坡靈活性最佳化,或者完全交給幾乎瞬間就能完成調整的Flight Attendant系統,無論是在高速但危險的下坡,還是在高難度爬坡中,甚至可以在路面平坦時自動鎖死避震。

你可能會說,透過車把的線控撥桿也可以完成操作,但不同之處在於,每次騎行你可能會進行幾十次這樣的避震調整操作,而這裏的電控系統會執行數百次甚至數千次。每次騎行它可能都會進行數千次調整,有時僅持續幾秒鐘。這確實改變了遊戲規則。總之,用幾句話來描述這台Epic,我們可以告訴你,它依靠令人難以置信的原生設計做到了他能做到的一切,無論是曾經就已經很優秀的方面,還是那些以往不夠優秀的點。

想在完全舒適和安全的情況進行陡峭的下坡?不用擔心,這是它要做的。在鋪裝路面沖刺時全力推動向前?不在話下!征服各種不可能的爬坡?依舊拿下!所有這一切,也都體現了這種「Epic精神」,即無需車手的任何幹預(雖然其實車手是可以控制電控避震的)。我們在各種地形上騎行Epic 8,幾位測試車手的反饋都出奇的一致:無可挑剔。

這是一台完美的山地車嗎?對於XC來說,在我們看來,我們幾乎可以說是的。另一方面,要同時擁有「完整行程」和「完整效能」,你必須付出一筆不小的代價:14,500歐元,是Epic WC Expert的兩倍價格,而Epic WC Expert在許多工況下已經非常高效。目前,該系列中的其他Epic 8並不配備Flight Attendant電控,但都在彎把上配置了經典的三位可調線控避震。我們還沒有測試過次級別的車款,但是,即便如此我們也毫不懷疑是一台好山地車,當然它也必須削減掉很多「Epic體驗」才能讓它來到那個價位。

那麽Epic Evo呢?好吧,我們正在談論一台跟以上兩者完全不同的山地車!這可能聽起來有些誇張,但透過「簡單地」改變避震(前130公釐,後120公釐,但更換了更大體積的避震器和與Epic 8完全不同的設定)和輪胎等一些配置,我們發現我們得到了一台完全不同的山地車。車架確實是Epic的車架,但對於Evo型號,你必須忘記XC/馬拉松越野,而轉頭去承認這是一台輕型林道山地車。

當我們將他與他的兩個兄弟的表現進行比較時,他顯然落後了。他加速感受很好,也不笨拙,但不再有他兩個兄弟帶給我們那種的爆發力了。另一方面,當我們將它與 Stumpjumper或其他林道自由車進行比較時,我們能夠清楚地感受到它的XC血統,並且它顯然是該類別中踩踏最高效的山地車之一,當然也並不是唯一的最高效的那台。

需要明確的是,在比利時或在我們偏向高速巡航的地形上,我們並沒有真正感受到他的好。對於長距離騎行,Epic或WC的表現要好得多,而對於在林道場騎行的工況,真正的林道/耐力賽車顯然更令人愉悅。

然而,當我們把它帶到法國南部,在普羅旺斯的群山之中穿梭時,這台車就帶給了我們一些新發現。在地形復雜的崎嶇單人林道上,這台車幾乎可以說是無敵大殺器。在賽道上,它幾乎可以毫不費力地爬升(以至於它幾乎可以替代輕型eMTB!),而在下坡時,它絕對是一台玩具車。

但必須註意,我們不能忘記它的行程並不多,你必須幹凈利落地走線,但即使在最崎嶇的地形上,懸架結構也非常有效,騎一輛既能愉快下坡又輕的山地車是真的很爽。我們的感受是能夠用這台車做我們想做的事情,因為它的反應非常活躍,但又不詭異。我們飛包,壓彎,穿越樹林小徑,攀登阧坡……一切都十分有趣!

唯一的小遺憾是:避震器上只有兩個選項可調。因為我們喜歡將全開放檔位調整的稍微軟一點,以便在下坡時充分利用避震,但鎖死擋又固定的非常死,在平坦但粗糙的路段和艱難的爬坡中,我們沒法體驗那種最大牽重力的模式。我們只能解釋Specialized透過避震器的選擇來明確區分Evo和Epic 8,但在實際套用中,真正的是一個很嚴重的缺點。

結論

如果只能選一個怎麽辦?這真是個很困難的選擇!對於XC,尤其是在不太崎嶇的地形上進行馬拉松越野比賽,Epic WC是是一個非常驚喜的好選擇。它會讓你輕松忘記硬尾車,並且價格比S-Works Epic 8更合理(雖然還是很貴),它會給你帶來最高的踩踏效率,同時在下坡時也能給你足夠的安定感,會比硬尾車在下坡節省更多時間。

Epic Evo對於那些喜歡在高難度地形上爬坡和下坡的人來說是完美的選擇。如果您每周的騎量相當於一場Transvésubienne(法國著名的長距離山地賽事,約80公裏長,爬升3,900公尺,下降5,400公尺),並且你發現XC競賽車在下坡時過於受限,而林道車在爬坡時過於笨拙,那麽它就是為您量身打造的!

剩下的就是Epic 8,三者之中最高端的那個。我不知道除了說它完美之外還有什麽可說。超高效率、舒適、有趣、在所有地形上都輕松自如……但它極富實力的價格也註定是某些精英人士的選擇。至少目前如此,因為我們真的希望看到Flight Attendant 可以配置在Epic 8其他更具價效比的配置裏,因為它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這台車型所追求的完美狀態所必須的配件。

出處 : vojomag

作者 : Par Olivier Bé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