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身

運動真的容易導致猝死嗎?

2024-07-08健身

6月30日,17歲中國羽球新秀張誌傑在印尼日惹舉行的亞青賽賽場上心臟驟停,不幸離世,情況符合運動性猝死的表現,令人痛惜。

事後,雖然不少人對主辦方的搶救不及時提出質疑和譴責,但也有人稱,專業運動員雖然身體素質上佳,但長期高強度的訓練非常「傷心」,大部份運動員的心臟都有潛在問題,所以比賽過程中倒地猝死的新聞常有報道,因此得出運動容易導致猝死的結論,甚至有人說「不敢長期劇烈運動了」「不運動就不會猝死」。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運動員的心臟變化和猝死

由於運動員要接受長期、大運動量的耐力訓練,又要經常參加高劇烈比賽,所以心臟會發生一些適應力改變,例如心臟擴大、肥厚和心率緩慢等,致使運動員心電圖50%以上不在正常範圍。而這些改變有時跟肥厚型心肌病、擴張型心肌病難以區分,所以有人將這種情況稱為「運動性心肌病」。

顯然,長時間運動訓練導致的心血管結構變化是運動員引發急性心臟驟停甚至猝死的重要誘發因素。

不過,從過往的數據進行研究分析,情況卻跟大部份人的想象不一樣。

英國一項2015年發表的研究顯示,2010年到2012年期間,一共有19605個突發性的心跳停止個案,其中有1255位是在運動中發生的,其中有42%活著到醫院,最終31.6%活著出院。而其他因素所導致的心跳停止只有28%可以活著到醫院,最終10%存活出院。兩者的差距不小。

之所以造成這個差距,最大原因是運動過程中的心跳停止比較容易被發現,也比較容易被目擊者施行急救,也就是心肺復蘇和電除顫,這直接提高了存活率。而且,運動者平均年齡更低,發病原因多是室顫,可以被電除顫逆轉。

另一方面,義大利一項對運動員進行為期26年的跟蹤調查發現,1980年時運動性猝死事件的年發生率為3.6人每十萬人,到了2004年,已下降至0.4人每十萬人,這一數位的大振幅減少,主要是義大利從1982年開始將心電圖檢查引入全國範圍的賽前心血管疾病篩查程式中。

這說明,運動員潛在的心血管疾病是發生猝死的另一個重要因素。進一步研究顯示,運動員最常見的潛在心臟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肥厚導致的心律不整、心臟受鈍性撞擊及遺傳性心律不整等。

賽場上運動員猝死的報道不過是被新聞放大後的結果,事實上,運動員猝死的機率並不高,比一般人都低得多。這也可能是張誌傑出事時,教練、裁判甚至醫療隊都顯得不知所措,沒有第一時間著手搶救的原因,因為他們都沒見過類似情況。

什麽運動更容易猝死?

從運動計畫上看,田徑、足球、籃球是中國發生運動性猝死事件的3個高風險計畫。在美國,籃球和橄欖球是運動性猝死事件發生較多的運動計畫,法國是自由車和田徑,英國、德國則以足球、跑步的猝死率最高。在愛爾蘭,引發運動性猝死事件機率最高的計畫卻是運動強度一般的高爾夫。

2018年芬蘭的一項研究,從高到低列出最容易導致猝死的運動,依次是:自由車、過度勞動、鏟雪、滑雪、漫步或賽跑、球類運動、跳舞、遊泳、性行為等。

這些研究顯示,經常參與運動強度大、競爭激烈、對抗性較高的運動計畫,確實容易引發運動性猝死事件,但並非絕對。

所以,哈佛醫學院曾發表新聞稿告訴大家,其實並不用擔心運動當中所發生的心跳停止,因為一來它發生的機率非常低,普通人日常更不會接受像運動員那樣的長期、高強度訓練,運動的對抗和緊張也遠遠達不到比賽的程度,猝死發生率會更低;二來運動中發病更容易被發現,也更容易被施行急救,整體存活率比較高。

更直白地說,我們不能因噎廢食,因為怕運動導致猝死,所以就不去運動。實際上,最危險的運動型別就是不運動,從來不運動的人發生猝死機率,其實遠遠高於運動族群發生猝死的機率,而且死亡率也比較高。

普通人如何預防運動猝死?

對普通人來說,運動本身並不是導致死亡的原因,之所以誘發意外,主要與下面幾個原因有關:

第一,有潛在疾病沒被發現、診治,其中風險最高的潛在性疾病是冠心病、心律不整等,所以每年至少一次的體檢非常重要。

第二,運動的時間在下班後,甚至加班後,此時身心俱疲,突然進行劇烈運動容易誘發意外。還有些人喜歡在沒有人的地方一個人「偷偷」鍛煉,一旦出現意外,沒有旁人施救,後果更是不堪設想。

第三,平時沒有規律運動,未按照循序漸進的要求進行科學運動,突然就進行高強度、劇烈運動,可能成為惡性事件的誘因。

第四,長期不良生活習慣,比如吸煙、飲酒、熬夜、壓力大等。

想避免運動性猝死,應遵循運動個人化、循序漸進、全面性等原則。如果近期存在過度疲勞、情緒激動,有發作性胸痛、胸悶、心慌或咽部緊縮感等不適,建議及時就醫,待身體狀態恢復後再運動。

平時要合理飲食、科學健身,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運動時量力而行,根據自己的年齡、身體狀況等,選擇合適的運動計畫和強度,尤其不要過量運動;尊重「自然」,選擇良好的運動環境,如溫度、濕度、空氣品質等,不要在嚴寒酷暑、空氣汙染的情況下進行鍛煉,降低運動風險。

另外,凡事都存在偶然性,運動時心臟驟停可能沒有任何預兆,比如一時出汗過多,沒有及時補充電解質,就可能誘發惡性心律不整。運動時一旦出現不明原因的頭暈、黑蒙、胸痛、胸悶、四肢冰冷、呼吸困難,就要意識到離心臟病發可能只有四至五秒了,應迅速坐下並作深呼吸,同時呼喊求助。有條件的話,盡可能參加急救學習,掌握心肺復蘇術和除顫儀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