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身

12年滑板徒步1.5萬公裏,他把這輩子獻給滑板

2023-12-11健身

去看看世界 去面對危險

去打破局限 去拉近距離

去找到彼此 去感受一切

這就是生活的意義

——【白日夢想家】

走一條幾千公裏的長線,有很多種方式,重裝徒步、騎行、搭車,都有很多戶外人嘗試。但用滑板滑幾千公裏的,恐怕只有林敏一個人。

滑板是街頭文化的一種代表,它常常與潮流、叛逆的精神聯系在一起,想象中,滑板是一群少男少女在街頭肆意張揚的青春。但林敏把滑板帶到了荒野中,用它完成了許多段孤獨的旅行。

林敏26歲時給自己定下了一個目標,打卡中國大陸四個極點,目前已經完成了三極。他背著滑板從福州到拉薩、到漠河,又從拉薩到烏恰。這三段長板徒步之旅,行走距離近15000公裏,連起來有赤道的三分之一。

林敏的身上一直有對世界和人群的矛盾:當他身處樓宇密集的城市時,他常常把自己藏起來,一面躲開人群,享受獨處,另一面卻又渴望走出小天地,去探索世界。

他留著長發,蓄著胡須,有著藝術家的內斂和沈默,但本質上,他卻癡迷於屬於極限運動的滑板,跳躍、翻騰、旋轉,那些與地心重力對抗的瞬間似乎讓他在日復一日的尋常生活裏找到了打破局限的可能。

當這種矛盾積聚到了一定的程度,總有一刻,他會被點燃,拋下一切,不管不顧地出發。

聯系上林敏的時候,他正在一輛小巴車上。司機提醒到站的聲音、乘客嘈雜的交談聲、汽車發動機的嗡嗡聲斷斷續續地傳來。小巴車從牙甫泉村的客運站開來,途徑喀什古城,他準備在此地下車,去古城裏走走。

林敏分享著逛巴紮的經歷,語氣裏還透露著可見的興奮。巴紮是維吾爾語,轉譯過來是集市、農貿市場,在南疆維吾爾人聚居地區,巴紮幾乎存在於每個鄉鎮、交通的路口。

牙甫泉巴紮是屬於農民的巴紮,遊人少,貼近本土,更透露出原始的韻味。集市上,攤主們揚聲叫賣,瓜果、蛋禽、羊只、手工制品琳瑯滿目,賣小吃、酸奶的穿插其間。

前不久,他在距離喀什兩百公裏之外的烏恰縣,這是中國最西部的城市,是中國最後一縷陽光落下的地方,也是林敏3000多公裏滑板徒步旅行的終點站。

這並不是林敏的第一次長線滑板徒步旅行。早在2011年,26歲的林敏就開始了滑板徒步,他從福州沿著海岸線走,耗費了5個月零9天,歷經5000多公裏抵達拉薩。2013年4月,林敏又一次踩著滑板從福州出發,一路向北,去往中國最東邊的城市撫遠,以及最北邊的漠河,全程耗時144天,滑行距離7000多公裏。

2023年10月28日下午4點半,在歷經了38天的長途跋涉之後,林敏抵達了位於烏恰市的伊爾克什坦口岸烏恰,這是林敏第三趟滑板長線旅行的終點。那一刻,他沒有想象中的歡呼雀躍,只覺得意猶未盡,「就好像按下了加速鍵」,沿途的風景,熱心的陌生人,讓他感覺這近四十天的時間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和中國最西口岸合照紀念後,林敏並沒有著急返程,而是重新回到了西極之地,爬上障礙梯,登上西極塔。他熟練地搭上帳篷,準備在這裏露營一晚,感受一下晝夜更替、日落月升。在忙碌的城市生活中,幾乎沒有人願意也沒有時間停下步伐來欣賞這樣的更叠之美。

從西極塔望去,遠處是莊嚴肅穆的國門和連綿逶迤的雪山,腳下是遼闊無際的大地。林敏靜靜地坐在一角,看太陽在不斷地下沈,最後一縷陽光消逝在視線裏。天空的另一邊,清白的月亮穿雲破霧,爬上了山頭,月色籠罩大地,雪山也附上了一層銀白色的光澤,好似要彌補太陽西沈後的暗淡。

林敏決定給自己一點儀式感。他坐在帳篷裏,對月小酌,這是風塵仆仆中對生活的雅致。

當再次談及那天的感受時,林敏依然很激動,「風景真的非常漂亮,站在這片土地上真正讓人感受到了祖國大地的遼闊。」帳篷外,冷風狂嘯,但林敏的內心卻翻湧著一股莫名的情緒,也許是一種身為中國人的驕傲,也許是為壯美山河而感動。

烏恰,是林敏長板旅行的終點,而拉薩則是他的起點。

這一次的出發不是說走就走,而是蓄謀已久。幾年前,林敏就計劃從西藏出發,一路西行,去尋找祖國的最西端。但因疫情的影響,這個計劃被擱置了許久。

「38歲,再不走,就老了。」直到2023年9月,林敏和女友商量好,他準備再給自己兩個月時間,最後開啟一次滑板長線之旅。

9月12日,林敏終於收拾好行囊:一塊長板、75升的背包、防風的帳篷、能夠抵禦零下7度低溫的睡袋、幾件換洗的衣物,他甚至還準備了小茶壺……

這趟行程並沒有具體規劃。或許,心理準備遠勝其他,因為這趟旅程,需要出發的勇氣和行走的毅力。而這恰恰是很多人所缺失的。

從福州到成都,成都到芒康,再從芒康到拉薩,林敏不斷地調整自己,讓身體逐步適應高原環境。為了不讓父母擔心,他以旅遊之名出行,「主要還是怕家裏人擔心,你不管做了多麽厲害的事情,不管自己有多強大,在家裏人看來你永遠都是小孩,他們會一直擔心你。」

21日,林敏出現在拉薩當地的一家理發店裏。他剪掉蓄了多年的長發,刮掉了濃密的胡須,整個人似乎年輕硬朗了不少。當天十點左右,穿著沖鋒衣的林敏,戴上了頭盔,背上了近25公斤重的行囊,正式向新疆進發。

從拉薩到烏恰,平均海拔在4000公尺以上,最高處海拔甚至超過了5600公尺,沿途除了低溫,還有不可預估的風霜雨雪天氣。每天,天還沒亮,林敏就出發了,一路追趕太陽,一直到天色慢慢變得昏暗。然後在村莊裏找一個旅店或者村委會裏住宿休整,有時候,林敏也直接在野外露營,公路底下排水的水渠或者涵洞是最好的選擇。

林敏每天給自己安排十個小時、約六七十公裏的計劃。但上下坡集中的路段,這個計劃往往被打破。

遇上爬坡,便只能喘著粗氣向上滑,假如坡度太大,就只好把背包安置在滑板上,一路拉著滑板往上走。出發的第九天,林敏準備從拉孜縣前往嘉措拉山,盡管只有30公裏的路程,但卻耗費了十個多小時,「當天十個小時基本都在爬坡,差點沒緩過來」,林敏回憶道。

相比上坡,下坡路段是最輕松的。一路順坡而下,幾乎不菲什麽力氣,遇見長陡坡最高時速可以達到21km。

前往珠穆拉瑪峰是林敏記憶中最深刻的路段。當天8點20分,林敏從嘉措拉山附近出發,在經歷了前一天的連續上坡後,這一天變成了他最愛的下坡。他果斷坐上滑板,一路順坡而下,雖然冷風撲面,露在外面的鼻翼被吹到通紅,腳也感覺凍到僵掉,但那是自由的感覺。

但下行速度過快,林敏必須盡量穩住身體,避免甩飛,他在分享的視訊裏戲稱,「不想死亡搖擺」。不到10點20分,林敏就抵達路了目的地,全程30多公裏路程僅耗費了2個小時。而就在前一天,徒步10個小時也不過行進了30公裏。

當然,很多時候路況並不理想,只能依靠純徒步。尤其是從薩嘎縣到拉藏鄉瑪的路上,鋪滿了參差不齊的石子,水泥路面也破碎不堪,錯位的裂痕和凹凸不平的坑洞隨處可見,滑行幾乎不可能實作。這樣的話,林敏的計劃自然大打折扣,一天大概能完成三四十公裏行程。

林敏有時候也偷個懶。遇上好心的司機主動提出要搭載時,他就安心地坐個順風車。這也是林敏此行計劃2個月卻在第39天便提前返程的原因。

相比過去,林敏這一次顯得更加從容和放松。他不在執拗地認為所有的路程一定要靠自己獨自滑行或者走完。當別人熱心地伸出援手時,他坦然地接受幫助。

從西藏松西進村往新疆大紅柳灘,要穿越無人區。這裏有高山峽谷、雪山冰川、連綿沙丘,但危險往往與美麗並存,不可預估的極端天氣、隨機出沒的野生動物,以及荒無人煙下的巨大孤獨感。這是林敏此行最難的部份,但他決定挑戰。

前往無人區的前一晚,林敏還頗為緊張,擔心會有狼群出沒或者遇見不好的天氣情況。然而,當天出發才一個多小時,就遇上了一位開著大卡的師傅主動提出可以捎一段路程,看著對方車上滿滿當當的物品時,林敏擺擺手拒絕了,只是伸手接過了師傅遞過來的一袋麵包。

但過了一會兒,原本已經遠去的大卡又漸漸退回了他的視線之中,最終停留在他的身側。「他可能放心不下我,決定還是要帶我走出無人區,真的是個天使。」預想的危險完全沒有發生,林敏坐上卡車,一路穿過無人區,抵達了新疆境內。

「接受他人的善意也是為他人祈福,是一種緣分。」在林敏看來,「我不是流浪,不是來折磨自己的,不用過於為難自己,本來也是一趟讓自己放松的這種旅程。」

每天長達十個小時的行程,我們好奇那十個小時,他的腦子裏到底在想什麽?「都沒有,我就是完全放空自己,去感受這個世界」。

在林敏的記憶裏,和珠穆朗瑪峰的遇見最具沖擊力的。作為一個出生在福州的南方人,他印象中的山脈線條柔美,大多被郁郁蔥蔥的植被覆蓋,但當在219國道上看見巍峨的珠穆朗瑪峰時,他無法用言語形容那種震撼。

珠峰高聳入雲,山脈棱角分明,雪峰閃爍著銀光,人在它的映照下,顯得那麽的渺小,站在附近,仿佛塵世的紛擾都被拋在了身後,只剩下大自然的神秘與宏偉。

雪山、戈壁、羊群、湖泊、星空……西陲的風景不斷地震撼著林敏,而這裏的人也在不斷地感動著他。9月26日,在經過了長時間的滑行後,林敏準備就地休整一下,一輛三輪車停在不遠處,車上的老人突然朝他揮了揮手,他以為是需要幫助,趕忙跑過去,卻不料手裏被塞了五十塊錢。

「他甚至都不了解我,但從內心覺得我需要幫助,想盡自己的能力幫助我」。林敏當然沒有接受這筆錢,但是卻被當地藏民的淳樸和善良深深觸動。

同一天中午,林敏途徑一個村莊,他坐在地上吃著泡面時,旁邊坐下了三個老奶奶和他聊天,但語言不通,他們只能互相用手語交流,一位奶奶看他吃泡面便掏出錢想讓林敏去買吃的去。不僅如此,「愛心空投」也幾乎沒有間斷,麵包、糖、飲料、酸奶、水果……這些食物有的來自當地交警,有的來自當地藏民,有的來自駕遊的陌生人。

這一路上,林敏遇到了許許多多讓他日後一想起便熱淚盈眶的人,雖然素不相識,有時候甚至無法用語言交流,但他們依然對陌生的他釋放出了最大的善意。

負重西行,路途的確也不算是輕松,一眼望不到頭的公路、讓眉眼都能結霜的低溫、隨時有可能斷掉的食物供給,還有缺氧、高反、拉傷等帶來的身體不適,但這些對林敏來說,都不算什麽,沿途的人和景已經給了他最大的療愈,而這也正是他出發的意義。

這一次出發,距離2013年已經整整過去了十年。這十年之間,林敏遠離了大眾視野,重新退回了他的安全區域,但不變的是,他的腳下依然有滑板。

滑板曾帶他去到了詩和遠方,但生存儼然也是一個問題。2013年,在開啟第二次長線滑板旅行前,林敏辭去了工作,徹底告別了朝九晚五的打工生活。從漠河回來後,他開始思考,在愛好和謀生之間,是否可以找到一個平衡。

最終,林敏決定自己創業。他開始四處回收滑板,試圖透過二次加工重新賦予滑板生命的活力。「我覺得做跟滑板相關的手工藝挺有意思的,能讓我沈下心來做一些事情,也能謀生」。在他靈巧的設計之下,那些廢舊的滑板變成了精致的飾品,如項鏈、戒指、耳環等;或是精美的家具,如桌椅、板凳、台燈等,亦或是一些小擺件。這種手工變現的經營一直持續了三年。

手工創業讓林敏的生活裏充滿了滑板,但收入卻並沒有太大的改變。2014年以後,林敏開始以滑板代理商的身份與福州當地的一家滑板店合作。這一時期,林敏雖有自己開店的想法,但考慮到滑板小眾,他更願意選擇支持當地已有的滑板店,避免無謂的競爭。但漸漸地,由於理念的不同,越來越多的滑手建議林敏自己經營一家滑板店。

2017年,在滑手朋友的支持下,林敏終於下定決心開一家屬於自己的滑板店。他將其命名為——KARMA。而在logo設計上,林敏結合了三山兩塔與滑板,這是福州氣息與滑板街頭文化的融合,他想讓KARMA成為福州當地最專業的一家滑板店。

這個名字的靈感來源於佛教,「KARMA有因果輪回的含義,你做了什麽,最後就會報酬什麽,我覺得很適合我做的事情」,林敏想以此警醒自己,要堅持滑板的初心,做一件純粹的事,不要偏離到另外一個軌域上去。

KARMA開業當天,店裏聚集了各種年齡層的滑手,還有滑手專門從外地趕來一聚。在KARMA俱樂部,不僅提供國內外的各式滑板以及和滑板相關的東西,同時也為愛好滑板的成人和少兒提供專業訓練。

對於未來的規劃,林敏表示將保持小而美的經營形式,「我想做的更精致一點,讓大家的體驗更好一些,用最專業的知識讓大家體驗到最專業的培訓。」不僅如此,以俱樂部為依托,林敏經常在福州本地策劃組織各類滑板活動或承辦一些專業類比賽,以此傳遞滑板文化,讓更多的人了解滑板,參與滑板。

KARMA滑板俱樂部不僅安放了林敏自己的愛好,也為福州原生的滑板愛好者提供了一個落腳的地方,更重要的是,滑板運動的種子,開始如林敏所願,播撒到了更多人的身上。

與其說2013年到2023年是林敏沈寂的十年,不如說,是他潛心探索的十年。這十年,他在嘗試中找到了一個合適自己的身份,在愛好與謀生之間找到了一種平衡。

第一次接觸滑板,要追溯到二十多年前。

最早,是CCTV播放的滑板比賽勾起了林敏對滑板的好奇。上中學後,鄰居朋友的一塊滑板讓他愛上了這項運動。踩著滑板,穿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裏,成為了林敏少年時代最喜歡的事。

2002年,林敏開始接觸專業滑板。為了學習那些令人驚嘆的滑板技巧,他買來光碟自學,一次次摔倒,又一次次站起來,反反復復地練習,林敏也開始在專業滑板圈裏冒頭。

工作後,林敏的生活也圍著滑板打轉,「只要有錢的工作我都幹,賺了錢就全部丟滑板裏」。2008年,林敏入職了一家滑板廠商,這讓他的生活安穩了許多,但很長一段時間,他的心裏總是忍不住冒出一個念頭:開一家屬於自己的滑板店。2011年,林敏鼓起勇氣辭掉了工作,租好了店面,但最終因為種種原因這家店沒有成功營業。

失業,夢碎,林敏一度陷入了對生活的質疑。他決定出去走走,原本想純徒步,但又不想放下滑板,仔細想了想,林敏決定另辟蹊徑,用滑板徒步。在他之前,大眾熟悉的往往是純徒步或者自駕遊,長線滑板徒步旅行的人屈指可數。

在他看來,滑板徒步不僅有了一種工具,還可以和沿途各地的滑友切磋交流。於是,一個人、一塊板,林敏向外面的世界出發了,這才有了後來的福州-漠河、福州-拉薩之行以及此次的拉薩-烏恰之行。過去,他的世界只有福州一個小小的區,但是滑板徒步,卻讓他的世界再也沒有了邊際。

如今,祖國的最東端黑龍江撫遠市黑瞎子島、最北端黑龍江漠河市北極村,以及最西端新疆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烏恰縣都留下了林敏滑板徒步的足跡。這一塊完整的拼圖還差大陸版塊的最南端——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角尾鄉,這裏於2016年被命名為「中國大陸南極村」。林敏決定在今年年底完成這最後一塊拼圖。

滑板帶給林敏的,幾乎是生命的蛻變。有人說,「如果你見過格陵蘭,喜馬拉雅和冰島的火山,就再不會被生活打敗。」林敏是相信的,當他看過了那麽多的風景,經歷了上萬裏的滑板徒步之後,他對人生有了更強的信念感,過去那些被放大無數倍的挫折,回過頭來看都不算什麽,摔倒了不過是爬起來繼續走,失敗了堅持下去總會成功。

從年少時踩著玩具滑板跌跌撞撞的「菜鳥」到如今的「滑板老炮」,乃至福建省滑輪溜冰協會副會長、滑板專委會主任國家一級裁判員、省高級教練,滑板早已成為了林敏生命的一部份。如果要問滑板對於林敏的意義究竟是什麽?「我可能這輩子都離不開滑板了,這輩子都要獻給滑板」或許就是他的回答。

作者|時風 編輯|徐丹 圖片來源|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