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身

體育鍛煉對個人的重要性

2024-01-25健身

我是一名體育愛好者,經常打籃球、跑步、徒步,偶爾也打桌球和羽球,此前兩年半的時間從事體育類的工作,每天接觸的都是體育圈的人,讓我有幸得以深刻理解體育的重要性。不論對中老年人、青年人、還是少年兒童,體育鍛煉都是很有必要的。事實上,我的自身經驗,加上和周圍其他體育愛好者的交流,我發現對一項體育運動感興趣的人,當接觸到其他體育計畫時,也很容易產生興趣。關於體育的重要性,我所總結的主要有以下幾點,和大家分享如下,歡迎批評指正。

第一,體育能夠鍛煉身體,尤其是預防慢性病。這一點相信大多數的人都能夠認同,但是也存在有偏見的人,比如像我爸媽一樣生活在鄉下的一些長輩,認為每天從事體力勞動,運動量本已超標,完全沒有必要再進行其他的體育運動,其實這是一個認知上的誤區,長期的體力勞動,帶來了一身傷病,而科學的體育鍛煉是能夠預防或改善這種傷病的。定期的體育鍛煉可以幫助預防許多疾病,如頸椎和腰椎疾病、心臟病、中風、糖尿病等,「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很多慢性疾病都是長期的生活習慣(尤其是飲食習慣和運動習慣)逐步疊加造成的後果,當身體出現了明顯的問題,醫生告訴我們要改變飲食習慣和運動習慣、要戒煙戒酒的時候,我們才不得不被動地采取行動,大家想想身邊這樣的例子多不多?體育鍛煉對於預防慢性病有非常大的作用,希望大家從自身閱歷出發,深入思考這一問題,從被動健康到主動健康。

第二,體育能夠愉悅精神,有助於心理健康。我把它歸屬為心理健康的範疇,是因為運動可以產生多巴胺。在這裏再和大家一起溫習一下多巴胺的知識,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當我們進行體育運動時,身體會釋放多巴胺,這是因為運動會刺激大腦中的多巴胺神經元活動。運動導致身體代謝加速,能量消耗增加,同時也會引發肌肉的收縮和運動系統的協調運作,這些運動訊號會傳遞到大腦中負責感受獎賞的區域,如腹側紋狀體和內側前額葉皮層,這些區域中的多巴胺神經元會受到刺激而釋放多巴胺,當多巴胺被釋放時,它可以與大腦中的多巴胺受體結合,引發愉悅感和滿足感。這種獎賞反饋可以帶來積極的情緒體驗,並促使我們繼續進行運動或其他獎賞性行為。此外,多巴胺還參與調節註意力、反應速度和動作協調性,幫助我們更好地適應運動要求。總結起來,運動透過刺激多巴胺神經元的活動,導致多巴胺的釋放,從而產生愉悅感、滿足感和積極情緒體驗。每個人都難免有負面的情緒產生,這個情緒必然得有一個釋放的通道,與其和別人爭吵、焦慮、生悶氣,不如去運動。我自己情緒不好的時候,通常會選擇去跑步,實踐證明,這是一個有效地釋放壞情緒的途徑。

第三,體育的社交內容。人都是有社會性的,必然要和其他人交流,才能有思想的碰撞,才能有資訊的來源。我們不妨按照年齡段來說,對於小孩子來說,姑且不說參加正式的體育比賽,就說每天放學後和小夥伴們看似毫無章法的追逐打鬧,也是一種有效的體育社交,有利於增進小夥伴們之間的友誼,相較於一直窩在家裏,孩子吃飯都會更香,睡眠都會更好。這個經驗是從我兒子的表現當中得來的;對於上班族來說,抽空和朋友們打球、跑步等,也是一種高效的社交活動,而且比喝酒打麻將更經濟、更健康;對於年長的人來說,為什麽喜歡去公園和別的老人家一起活動活動,為什麽要找人下下象棋,並樂此不疲,其實也是透過體育活動,和人產生社交的一種途徑。

以上三點對於各個年齡段的人都是相通的。下面幾點,可能對成年人來說,不一定適用,因為成年人的認知和思維相對比較固定,但是對於未成年人,意義重大。

第四,體育能夠錘煉意誌。體育運動是要動起來,要讓你難受,要流汗,要經歷嚴寒酷暑,可能還要經歷傷病,所以對錘煉小孩子的意誌有很大的幫助。小孩子每周應該至少有一次達到身體極限的體育運動,但是試問一下,目前有多少孩子可以做到這一點的?

第五,培養團隊意識。人都是自私的,尤其是現在的孩子,有很多是獨生子,家裏幾個人慣著他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現象比較普遍,但是在團隊運動中,比如籃球、足球這種集體計畫中,即便他的個人能力再突出,也不可能靠著單打獨鬥獲勝,即使僥幸獲勝了,誰又會喜歡一個這麽自我的隊友呢?籃球之神喬丹奪冠還得有皮朋、羅德曼等一眾隊友呢。

第六,學會優雅地看待輸贏。這一點至關重要,沒有人是常勝將軍,現在的孩子生活條件大都比較好,家庭和學校教育中一般以鼓勵為主,鼓勵是必要的,但是過分的鼓勵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可能會導致孩子對自己的認識不清晰,對結果的預期過高,導致很多孩子輸不起;而體育比賽,尤其是像搏擊、桌球&羽球、擊劍這種一對一,短兵相接的計畫,能很好地讓孩子在規則的制約下輸。輸了比賽以後,是氣急敗壞,是一蹶不振,還是依然優雅地和對手握手或擁抱致意,依然尊敬對手,這很能看出一個人的氣度。在體育競技中,輸贏是不可避免的一部份,包括如何正確地面對誤判這種「不公平」,因為誤判也是體育比賽的一部份。輸球或失敗並不意味著孩子的價值或能力有所降低,而是一次學習和成長的機會。教育孩子要學會接受失敗,並從中吸取教訓,這將有助於他們建立積極的心態和應對挫折的能力。

第七,培養終身運動的習慣。這幾年教育和體育部門針對中國青少年運動時間少、身體素質差的現狀,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的檔,很重磅的包括「雙減」政策,鼓勵在校學生每天校內校外運動時間各一小時,開齊開足體育課,讓孩子們從小掌握一到兩項體育技能,「教會」「勤練」「常賽」,讓孩子們從小養成運動習慣,能夠受益終身,工作以後、退休以後都能堅持運動。這是一項極其英明的政策,但是真正實施起來又會打折扣,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課業負擔太重,「雙減」的落地較難,初中生面臨中考分流,家長都希望孩子們上高中、上名校,都不願意上職業學校,所以在大潮流的裹挾下,孩子的睡眠大都嚴重不足,更不要說運動了。我只要有機會接觸中小學生,基本會了解一下其睡眠和運動情況,結果是令人遺憾的。關於在校學生的體育鍛煉問題,在此我先不做過多的展開了,我近期會寫一篇專門的文章和大家交流。

總體而言,我們的體育運動嚴重不足,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雖然我們的GDP早已經高居世界第二,但是運動的氛圍依然比較差,相對歐美日韓等已開發國家,還有較大的差距。年齡較大的人,從小沒有培養起運動的興趣,沒有埋下那顆種子,所以很難喚醒其運動熱情,再加上運動場地匱乏等原因。所以,老百姓從被動健康到主動健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