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為什麽中國菜這麽油膩,但是中國人口肥胖率沒有美國那麽高?

2024-02-12美食

這個問題其實要從中美兩國的營養素攝入量、飲食結構和人體遺傳基因等維度來探討。

首先我們先來對比看下推薦的營養素攝入量的對比:

  • 從能量的攝入來說美國的推薦攝入量會略高於國內;

  • 國內還是米面飯等主食占比較高,所以碳水化合物占比均值會略高;

  • 而中國人普遍食鹽較多,口味偏鹹這也就導致了鈉的攝入略高;

  • 糖的角度來說,那可是老美的最好,但凡一個東西做的齁甜就是他們喜歡的,江浙朋友來了都搖頭;

  • 我們再來簡單對比下中美兩國的高中生吃什麽:

    中國高中生的日常午餐結構:

  • 主食:通常包括米飯或面條,這些是中國飲食中的傳統主食。

  • 蔬菜:至少一到兩種蔬菜,如清炒或燉菜,重視蔬菜的多樣性和新鮮度。

  • 肉類或蛋白質來源:可能包括瘦肉、魚、雞、豆腐或雞蛋等,通常是炒或蒸的形式。

  • 湯:許多學校餐廳會提供清湯,如蔬菜湯、骨頭湯等,以增加餐食的液體攝入。

  • 水果:午餐後可能包括時令水果作為甜點。

  • 美國高中生的日常午餐結構:

  • 主食:可能包括三明治、披薩、漢堡或意面等,這些食品易於大規模制備且受學生歡迎。

  • 蔬菜:常見的有生蔬菜條(如胡蘿蔔和芹菜)、沙拉或罐頭蔬菜。

  • 肉類或蛋白質來源:午餐肉、烤雞、魚柳或豆類產品等,有時作為主菜的一部份提供。

  • 水果:鮮果或罐頭水果,提供維生素和纖維。

  • 飲料:牛奶是學校午餐的常見飲料,此外也可能提供果汁或水。

  • 對比:

  • 營養均衡:兩國的學校午餐都旨在提供均衡的營養,但具體的食物選擇和烹飪方式不同。中國高中生的午餐更傾向於傳統的中式烹飪,強調全谷物、蔬菜和適量的蛋白質。美國的學校午餐則可能包含更多的西式速食選項,但近年來也在努力提供更多健康的選擇,如全谷物產品、更多的蔬菜和水果。

  • 食物多樣性:中國學校午餐的菜品種類通常每天都會有所變化,以保證學生可以攝入多樣化的營養。美國學校午餐也提供多樣化的選單,但菜品的重復率可能較高。

  • 從整體看兩國的飲食結構和習慣對比:

    美國

  • 飲食習慣:美國人的飲食特征是高脂肪、高糖分、高熱量。USDA的報告顯示,從1983年到2000年,美國人的平均卡路裏攝入量增加了近20%,其中肉類消費大幅上升,加工食品和速食的攝入量也顯著增加。速食的銷售增長與體重增加密切相關,速食食品約占美國人平均飲食的11%。

  • 身體活動:美國人的身體活動水平較低,與肥胖率高有直接關系。僅有20%的工作需要至少中等程度的體力活動,這一比例在1960年是50%。社群和工作場所可以透過提高食物和飲料的營養品質,以及建立或改善環境以促進步行或騎自由車等方式,來鼓勵人們增加身體活動。

  • 社會和環境因素:美國不同地區的肥胖率存在差異,南部和中西部的肥胖率較高城市與鄉村地區的生活方式差異、食品可及性和品質、以及交通和步行的便利性等,都對肥胖率有著深遠影響。此外,食品沙漠現象(即某些地區缺乏獲取健康食品的渠道)加劇了肥胖問題。

  • 中國

  • 飲食習慣和文化:中國飲食文化強調的是平衡和多樣性,即使食物看似油膩,但整體飲食結構包括了大量的蔬菜、水果和全谷物,這些食品含有豐富的纖維,有助於控制體重。

  • 飲食方式:中國飲食中大量使用烹飪方法如蒸、煮,即使炒菜也常常伴隨著大量的蔬菜,這與西方烹飪中大量使用烤、炸的方法不同,後者往往導致更高的熱量攝入。

  • 活動水平:相對較高的日常活動水平也是中國人口較低肥胖率的原因之一。盡管現代化行程中活動水平有所下降,但許多中國人仍然保持著較為活躍的生活方式。

  • 所謂的中國菜油膩其實只是料理手段的關系,而老美是真的吃的甜啊。要這麽對比其實是油和糖之間的對比。糖和油在日常飲食中的不同作用對肥胖的影響是顯著的。糖尤其是添加糖,很容易導致過量攝入能量,因為它們增加了食物的口感吸重力而不易產生飽腹感。油脂雖然也是高熱量的食物,但其在飲食中的作用與糖不同,因為適量的健康脂肪是必需的,對維持身體功能和健康有益。不過,過量攝入油脂尤其是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也會增加肥胖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控制添加糖和不健康脂肪的攝入,是預防肥胖和促進健康飲食的重要策略。

    雖然糖本身並不是由美國「發明」或「創造」的。糖(蔗糖)的生產和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公元前的印度就已經開始提煉糖。隨後,糖的生產和消費逐漸傳播到其他地區。但美國在糖的歷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 加工食品的興起:美國是加工食品產業的先驅,這些食品通常含有高量的添加糖,以提升口感和延長保質期。隨著這些產品的全球普及,糖的消費量隨之增加。

  • 軟飲料和速食文化:美國的軟飲料和速食文化對全球範圍內糖的消費也產生了巨大影響。軟飲料中含有大量的添加糖,而速食則通常與甜品和含糖飲料一同銷售,這些都促進了糖的消費。

  • 行銷和廣告:美國公司在行銷和廣告方面的創新,尤其是針對兒童和青少年的市場行銷策略,極大地推廣了高糖食品和飲料的消費。這些策略包括使用吸引兒童的包裝、廣告和與流行文化人物的聯名,從而影響了全球的消費習慣。

  • 農業政策:美國的農業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糖的消費。政府對某些農產品的補貼(如玉米),導致高果糖玉米糖漿等糖替代品的成本降低,這些糖替代品廣泛用於加工食品和飲料中,進一步推高了糖的消費量。

  • 中國菜就像是功夫電影裏即便看起來「油光鋥亮」,但其實是以蔬菜為主,搭配適量的運動,保持了「身材」。美國菜則像是好萊塢大片,特效全開,糖和油的大量使用就像是爆米花場面,讓人欲罷不能,但長期下來,可能會發現「體重」走上了不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