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賞讀|【走南闖北吃東西】吃遍大江南北,看盡市井百態,暢寫百味人生

2024-03-09美食

我雖然常住北京,但因為工作關系經常出差,有時候一離開北京就是大半個月。有趣的是,我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但是每當我長期在外出差,想念老家口味時,第一個出現在腦海的竟然是北京炸醬面,台灣鹵肉飯不過排名第二。正因如此,我每次回到北京,第一件事,就是吃碗炸醬面。傳統的北京炸醬面,外地還是比較難吃到!

我是個靠味覺記憶的人,食物、味道是我最直接、最強烈的記憶點。對我來說,西安就是羊肉泡饃,上海就是開洋蔥油拌面,濟南就是九轉肥腸,黃山就是臭鱖魚,廣州就是燒鵝,台灣就是鹵肉飯,而北京就是炸醬面!您要是向我問路,我給您的參考座標肯定是各種餐廳,沒辦法,這就是我記路線的方法,只認得各種大小餐館。

在北京,炸醬面是最貼近平民百姓的食物,也是最能反映北京烹調風格的食物。北京烹調源自魯菜的悠久傳統,擅長用醬,講究「味重鹹香」,呈現敦厚樸實的風格。一碗醬香四溢、 筋道十足的炸醬面,毫無保留地散發著純正「京味兒」。

不僅北京人,估計大多數北方人都愛吃炸醬面,不分春夏秋冬,不論男女老幼,簡便快捷,豐儉由人。炸醬面的灑脫暢快,似乎更適合北方人豪爽的個性。

但是,看起來大氣的炸醬面,細微之處可不平常。一般而言,面跟鹵必須匹配,清爽的鹵配細面,濃重的鹵就得配粗面,在味道、口感上才能相得益彰。

炸醬面的面條,必須是略粗的手搟面,這種傳統北方面條比南方面條更紮實、有嚼勁且爽口,配上濃郁的炸醬特別好吃,而且面條最好現做現吃,醬濃面筋道,才能呈現炸醬面的 十足魅力。

不僅面條有講究,煮面也有講究。煮面的鍋要湯寬水深,水要大滾才能下面條,這使得面條下鍋之後,鍋裏開水的溫度不至於一下子下降太多,水溫要是下降得太快,面條泡在鍋裏的時間就會太長,面條容易糟,吃起來不清爽。

煮好的面還有名堂,有些人喜歡面條更清爽有嚼勁,從鍋裏撈起來的面要過一下冷水,讓面條因為快速降溫而更有彈性、同時洗掉外表的面糊,讓口感更清爽,這有個專有名詞叫 作「過水」。

如果是直接出鍋的則叫作「鍋挑」。過水之後面是涼的,但是更勁道,更清爽。鍋挑的面是熱的,且比較綿軟。一般夏天吃過水,冬天吃鍋挑;年輕人喜歡過水,老年人喜歡鍋挑。您要是問我喜歡哪一種?我喜歡過溫水。既要有彈性,還得保留點溫度,有點溫度炸醬比較容易拌開。

日本的烏龍麵也是同樣的處理方式,切好的烏龍麵得先煮熟,然後放在流動的清水裏漂洗,還得輕輕地搓洗,把面條略糊的表面洗幹凈,然後裝碗冷藏。熱食則下鍋快速復熱,冷食就直接上桌。

另一個主角就是醬,醬才是炸醬面的靈魂!因為拌面的醬得用大量的油炒制,接近於炸,所以才叫炸醬面。在北京,醬家家會炸,各有巧妙不同,最好吃的炸醬面永遠是家裏那一碗!

炸醬得用北方的黃醬,加上帶肥的豬肉丁、蔥花、蒜末、糖、大料。首先要把買來的幹黃醬加水均勻澥開,有人喜歡加一點面醬也沒毛病。別做太多,炸醬講究「小碗幹炸」,現炸現吃,風味最佳。曾經跟好幾個北京朋友探討過醬的處理方法,有些朋友喜歡加蜂蜜,有些朋友喜歡先把醬蒸熟,各有各的訣竅,其實都無所謂,您自個兒吃著合口味,吃著舒暢就行!

我炸醬是直接用生醬,先爆香蔥蒜末,鍋裏油要多一點,再把切成丁的肉塊煸出油,炒到八成熟,加入澥好的黃醬,這時候得改小火「溜醬」,不停地翻炒推拌免得糊底,醬的香氣炒出來之後還得不停翻炒,直到醬與油完全融合,您以為這就完成了?早著呢!接著溜,直到醬裏的油再度分離出來,這時候醬裏的水汽完全去除,最後撒上一把生蔥蒜末,攪拌均勻,炸醬才算大功告成!選對材料,工夫到家的炸醬,哪怕擱涼了,還是醬香撲鼻。

吃炸醬面除了面條、炸醬之外,還要加上菜碼,也就是各種搭配的蔬菜,一般得四種菜碼,豪華點六種。沒有菜碼,只澆炸醬的叫「光棍面」,屬於上不了台面的粗吃法。

常見的菜碼不外乎綠豆芽、黃瓜絲、蘿蔔絲。菜碼裏用的可不是白蘿蔔、胡蘿蔔,而是綠皮紅心的「心裏美」蘿蔔。講究點的加上煮熟的黃豆、切碎的芹菜丁、青蒜碎,春天還會加 一點香椿芽。面筋道、醬香濃,多來點蔬菜,不僅提高了口感、味道的層次,而且吃得更健康。

講究的人家,不僅菜碼的種類講究,各種蔬菜的處理也有講究。豆芽得掐頭去尾,叫作「掐菜」;「心裏美」蘿蔔要削掉綠色的外皮只留下紅色的蘿蔔心;不用蒜瓣,得用剪碎的蒜芽……當然,您也可以隨心所欲,就圖吃得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