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青紅皂白」四種顏色,很多人只知「青紅白」,知道「皂」的很少

2023-12-04美食

「青紅皂白」是一個常用的成語,這個成語裏面的四個字,分別代表了中國古代四種常用的顏色。

其中的「青」指的是深綠色,或者靛藍色;「紅」則是包括正紅、朱紅、茜紅、玫紅等一切偏紅的顏色;「白」就是米白色、瑩白色以及精白等顏色。

「皂」字是什麽顏色呢?「皂」在字典上的解釋是「黑色」。 現代人在日常生活中提到的黑色,主要是漆黑、烏黑、黝黑等「五彩斑斕」的黑,人們幾乎不會把「皂」字和「黑色」聯想到一塊兒。

這是因為「皂」這個字,在我們現代人的日常生活中,往往代表一種膏狀的清潔用品,比如「肥皂」、「香皂」等等。

「香皂」有奶白色的,有綠色的,或者粉紅色的。過去的老式「肥皂」,則呈現出一種半透明的黃色。

當然,老式的「肥皂」也不只有黃色一種顏色。比如上海皂廠的老牌子「藥皂」,因為加入了消毒的「高錳酸鉀」,所以看上去呈現出半透明的紅色。

總之,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各種「皂」類物品,有可能是赤、橙、黃、綠、青、藍、紫等等顏色,總之不可能是黑色。所以,大家無論如何也不會把「皂」和「黑」想到一塊兒去。

但是我們中國古代的人造顏色名,往往是因為先看到那有顏色的事物,再去起名,因此古代人看到的「皂」,一定就是「黑色」。那麽,「皂」到底是不是黑色的呢?

一、「皂」到底是不是黑色?

大家看制作「肥皂」的原料「皂莢」就會發現,它在成熟的時候,呈現出來的是一種深紫棕色,或者棕黑色。

中國古代的顏色分類並沒有那麽細致,古人看到一切帶著點黑色的深色,都統統被叫做「黑色」,所以「青紅皂白」的「皂」就是黑色。

「青紅皂白」這個成語,最早出自明代小說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四十四回:「不想是你二娘屋裏丫頭偷了,才顯出個青紅皂白來。」

成語的含義是指一件事情的是非曲直,來龍去脈。「皂白」這個詞出現得比成語要早一些,「皂白」就是「黑白」,「黑白分明」就是指「是」與「非」的界限清晰明了。

按照現代色彩學理論,「黑」與「白」是無色系色彩中明度對比最強的一組色彩,「青」與「紅」則是高強度對比的「互補色」。

中國古代的文學創作者,創造性地把這兩組高強度對比的色彩放到一起,目的就是 用類比的方式,強調一件事和另外一件事,當中「界限」分明。

不過這個世界上的顏色有那麽多,對比強烈的組合也不少,為什麽中國古代的人不用它們來造成語呢?

比如「紅」與「綠」、「藍」與「橙」的對比,同樣很強烈, 為什麽中國古代造成語的時候要說「青紅皂白」,而不說「紅綠藍橙」呢?

其實這是因為,我們 中國古人很早就區分出了十種顏色的主次,確定了「五正色」。

中國古代的人為顏色起名,最早的靈感其實是來自生活中的動物毛發。古代的牛與馬的毛色有赤、黃、青、幽、白等顏色,因此在商朝的甲骨文中,就先有了這幾個顏色的名字。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們的生活中又出現了一些新的帶有顏色的物品。顏色變多了,古人就把它們分門別類,劃分出了「五正色」與「五間色」。

其中前文裏提到的 青、赤、黑(皂)、白再加上黃色,就是古人定下的「五正色」。

【禮記·禮運】中說:「五色,六章,十二衣,還相為質也。」 就是用青、赤、黑、白、黃再加上天、玄合為六章,制成十二個月穿的衣服服色。

除了「五正色」, 還有「五間色」,那就是紺、紅(淺紅)、縹、紫、流黃五種色 。後面這五種間色的純度不如「五正色」,除了紺色、紫色,另外幾種顏色都可被歸入「五正色」當中的一種。

中國古代重視「五正色」,是因為我們古代的哲學家用「陰陽五行」來解釋世界執行的規律,把世界的方位分成五方,一個方位有一個顏色代表。

黃色代表中間,五行屬土。代表世界的中央。赤色代表南方。中國的天氣是越往南越熱,所以南方「屬火」,四象之中南方的代表是「朱雀」。

青色是指綠藍色,代表東方。春天草木萌生,綠樹發芽,是一個最有生命力的季節,它的五行屬木,四象代表是「青龍」。

黑色代表北方,五行屬水。因為黑色是一種幽暗的顏色,古代人認為水是從地下暗河中流出來的,所以黑色就是水,北方的四象代表為「玄武」。

白色代表西方,五行屬金。在古代的詩歌裏面,常用白色來描寫強烈的光線,四象的代表就是「白虎」。

【禮記·月令】:「中央土,其帝黃帝,其神後土。」所以明朝以後國家規定只有皇室成員才能使用帶「明黃」色的物品,穿黃色系的衣物。

由於古代中國人沒有「色譜」,所以說到明黃色,都是很籠統的一種說法。說普通人不許穿黃色的袍子,不許用明黃色的裝飾物,其實就連「橙色」這種相近的顏色,民間也不敢用。

最遲到了清代,國家就正式規定「橙色」是親王級別的人物才允許用的服色了。不過中國的和尚、道士,是可以穿明黃色的長袍。

據說這個規定是從唐朝開始的,因為李世民的家族把道教的祖師認為祖先,所以就允許道士住宮殿,穿黃袍。

至遲從明朝以後, 除了皇室成員和僧道等出家人,以及得到皇帝賞賜的個別官員,普通人在生活中就與黃色絕緣了

除開黃色,五正色中剩下的四個色,就恰好組成了「青紅皂白」這個成語。

至於什麽縹色(淡青色)、紺色這些顏色,屬於「五間色」當中的顏色,除了紫色,別的色大多可以歸到五正色中去,所以就用青、藍二色去代表它們了。

二、中國古代的顏色劃分

中國古代講顏色劃分,真的是一筆糊塗賬。因為從沒有「色譜」一說,只有一些簡單的文字說明,所以當古人提到某個色時,有可能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個顏色。

比如 「青色」 ,我們想象中的青色,要麽是青青草原的顏色,要麽是玉石的「碧綠色」,但是 它在古代其實可以代表很多很多種顏色。

深綠色可以叫做青色,靛藍色可以叫做青色,甚至連黑色也可以叫青色。古書上說的「玄青色」,就是黑色的一種。

另外,古詩裏常說的「青絲變白發」的「青絲」,也不是綠色或者藍色的頭發,就是指「黑發」。 古代的「綠色」,有時候也是指「黑色」。

杜牧寫【阿房宮賦】,寫到宮女晨起梳妝時說:「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雲擾擾,梳曉鬟也。」裏面的「綠雲」,也是指的「黑發」。

至於紅色,也包括正紅、玫紅和茜紅(粉紅)、石榴綠等等顏色。

南宋陸遊寫【釵頭鳳】,第一句「紅酥手,黃藤酒」。 這裏的「紅酥手」寫的是女子「淡粉」色的手,而不是大家想象中那種「紅燒豬肘」似的手。

大紅也叫正紅色,是中國古代文官的一品服色。據說唐朝的男女結婚,男子要穿大紅,女子要穿品綠,所以才有了「紅男綠女」的說法。

又說結婚以後,只有正妻才能穿正紅色的衣服,小妾只能穿粉紅色,這個又不知是哪朝哪代的規矩了。

古代的黑色也不簡單,前面說了,古代的「綠」和「青」有時候都是指「黑色」。 另外,古代的 偏黑的深棕,其實也算是一種黑色

像是什麽「板栗色」、「緇色」,皮膚的「黝黑」統統都被稱為黑色。 所以皂莢成熟後的顏色,盡管比我們現代人理解的黑色要淺一些,黑得也不那麽「正宗」,也被古人算成是黑色了。

最後說一下古代五正色中的白色,這個白,我們現代人通常只知道「奶白色」、「精白色」和「銀白色」。

其實還有一種很極淺的淡藍色,叫做「月白」;極淺的淡綠色,叫做「茶白」;極淺的雪青色,叫做「魚肚白」;還有一種極淺的灰色,叫做「鉛白」等等。

不過以上這些顏色細小的分類,其實都不算「正」了,最正的還是代表他們分類的五個顏色大名了。

結語

不分「青紅皂白」,是指一個人是非不分,搞不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這個世界上的顏色種類成百上千,有很多顏色的邊界是「模糊」的,比如「雪青色」,又像是紫色,又像是藍色。

每一個人對色彩的感知力也不一樣,所以對於「偏色」分不清是很正常的。但是不管怎麽說 赤、青、黃、白、黑這個「五正色」的是十分鮮明的,也是最好區分的。

所以古代人就取了「五正色」中的四個色,打造出一個「不分青紅皂白」的成語,專門罵那些不辨是非曲正的「糊塗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