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開業10天火爆深圳,半個飲品圈都在打卡,「功夫咖」什麽來頭?

2023-12-12美食

飲品之都深圳,又火了一個茶咖品牌。

投資600萬+的「功夫咖」首店,一開業就迅速出圈,吸引了半個飲品圈的人都跑去打卡,單日最高出杯量1800+。

「功夫咖」創新了什麽玩法?茶咖到了爆發之年?

單日最高營業額3.5萬

功夫咖開業即火,「天天排隊」

繼喜鵲咖之後,深圳最近又火了一個茶咖品牌:功夫咖。

它是本來不該有團隊孵化的新品牌, 定位「中國咖啡」,以茶咖為主品類, 12月2日一開業就在飲品圈炸開了鍋,其紫色視覺在朋友圈高頻出鏡。

開業至今,門店基本處於每天都排隊的狀態。

關於這家店的標簽也很多,比如 「把咖啡館做成了奢侈品」、「紫色調的中國咖啡」、「傳聞首店投資600萬+」 等。

官方披露的數據顯示:「開業10天,日均出杯量1200杯,最高單日出杯1800杯,單日最高營業額在3.5萬元。」

不少行業人也為此振奮了一把,畢竟消費熱情仍在,一個新興咖啡市場似乎正在緩緩開啟。

看了各大社交平台,我發現,大家一方面被其高級感拉滿的視覺和產品驚艷,另一方面也為品牌高舉高打的風格感到震驚。

那麽,功夫咖到底有哪些看點?

做「中國咖啡」

功夫咖給出什麽樣的解題思路?

1、視覺顛覆,做出全新的「中式咖啡館」

功夫咖的第一個亮點,在於 視覺風格

在種草文化盛行的當下,品牌出圈的第一要素就是視覺,拍照好看才能在社交平台獲得更多流量分裂。

名字就具有濃郁國風的「功夫咖」,在門頭、吧台LED屏、宣傳物料上,多次出現「中國咖啡」,進一步強化其品類定位。

其實,關於中國咖啡到底怎麽做,不少品牌已經試水: 比如把漢服、園林、蓋碗、詩詞、茶葉等中國元素做成標配,毛筆字、油紙傘、折扇,一度成為經典三件套,風格較為同質化。

但功夫咖對中國咖啡的風格表達可謂獨樹一幟,品牌的logo取自中國神話中人首蛇身的伏羲和女媧,寓意喚醒「內在靈蛇」。

首店500+平的空間中,有伏羲女媧的雕塑、太極圖、金字塔元素,以及大面積的壁畫、大量紫色系的運用,形成了獨特的紫調輕奢視覺風格,讓「小紫杯」仿佛內建神秘的東方力量。

從視覺上就表達出了「中西結合」的理念,中西文化的沖撞,讓很多網友感慨「猶如藝術空間,高級感拉滿」。

2、重裝置重原料,做清爽型茶咖

功夫咖還有一套特別的出品方式和產品框架。

先來看整體的產品框架,分為中國茶咖 (分為含奶款和無奶款) 、功夫咖啡 (手沖+義式+果咖) 、鈦極萃 (奶茶+純茶+檸檬茶) 三個大類,產品十分豐富,價格從12~58元不等,其中16~19元的茶咖系列是主打款。

功夫咖產品的第一個關鍵詞是 「清爽型茶咖」

茶咖的產品根源是港式的鴛鴦咖啡,以茶感突出,風味濃郁為特色,相對「重口味」。今年流行的茶咖,雖然在口味上做了更輕的設計,但整體上,因為茶+咖啡+乳制品+風味糖漿/水果等的組合,整體風味還是偏「重」。

但不止一位探店的行業人都告訴我, 功夫咖的茶咖產品喝起來是清爽的

之所以能做出清爽好喝的茶咖,和其在裝置和原料上的重倉投入密不可分。

在功夫咖門店的超長吧台上,可以看到,其「裝備」格外精良,兩台在業內被稱為「神槍手」的萃茶機極其亮眼。

茶湯都是單杯現萃的,30秒就能萃一杯,2台裝置單日能穩定出3000杯。

據了解,這兩台萃茶機來自大正咖啡,官方售價每台8萬左右,再加上吧台的自動手沖機、自動奶茶機、牛奶發泡機、全自動咖啡機等裝置,有行業人預估,僅裝置一項的投資就可能超過40萬。

裝置講究,原料也講究。 在選單上,我看到武夷巖茶、古樹普洱、十窨茉莉等名優原葉茶;咖啡豆有花魁、瑰夏、藍山等知名精品豆;配料使用冷鮮牛乳、不使用風味糖漿等。

功夫咖整體呈現出的產品核心是: 用更先進的裝置、更好的原料,去探索清爽型茶咖的市場反饋。

3、高舉高開啟店,首店一炮而紅

近兩年,品牌更加理性,高舉高開啟店的越來越少,但功夫咖則是「來勢洶洶」。

首店選址在皇庭廣場一樓的C位,約500+平,外圍利用兩層樓的高度做出了極其醒目的門頭,室內空間的裝修也極盡奢華。

據多位知情人士透露,該店投資高達600萬+,而在行業裏流傳較廣的品牌VCR,傳聞也耗費了60多萬。

開業當天,除了大量行業人受邀前去打卡,還有無數時尚、美妝博主前去月台拍照。

也不難理解, 當下的咖啡市場,仍是一門品牌驅動型的生意

新品牌需要超強的品牌勢能,或者足夠特立獨行的風格、主張來帶動消費。首店一炮而紅,抓住首批種子使用者,才能成功邁出第一步。

而接下來考驗的就是產品的復購率、出品的穩定和效率等,不過我最想聊的是, 茶咖這個品類的生命力

從喜鵲咖到功夫咖

茶咖品類到了爆發期?

去年鴛央咖啡橫空出世,第一次從場景、視覺到產品,系統性地輸出茶咖品類,今年「秋一杯」期間,茶咖產品已經遍地開花。

瑞幸上新的「中國茶咖」系列,7天銷量突破625萬杯;輕醒咖啡喊出「你的第一杯中式咖啡」;Tims天好咖啡推出烏龍水牛乳拿鐵等。

茶咖領域也出現了幾個連鎖品牌,比如長沙的藍嘴獸咖啡、成都的加飲Plus In,以及揚州的紅果實咖啡等。

近期,喜鵲咖和功夫咖先後出圈,這一切似乎預示著,茶咖的市場積溫已到,品類處於爆發前夕。

但茶咖能不能沈澱為經典品類,會不會像果咖一樣,只是一個流行性品類?

我想說,任何品類都是靠品牌做起來的,是靠爆品推動的,瑞幸的生椰拿鐵就是一個經典案例。

客觀上講,茶咖目前還處於品類探索期:

  • 到底是應該重咖輕茶,還是重茶輕咖?
  • 應該使用深烘豆都是淺烘,應該如何萃取?
  • 茶咖的基本味型是什麽樣的?
  • 可以說, 目前茶咖這個品類,在市場上還沒有形成統一的消費認知。

    比如提到楊枝甘露,就知道椰乳、芒果、西米、紅柚粒是標配;比如說起Dirty,自然想到熱濃縮加冷牛奶;再如輕乳茶,消費者都能記住「清爽不膩有茶香」。

    這些都是有共同消費認知、有明確的口感體驗的成熟產品,而 目前新一代茶咖的產品體驗,基本還處於「各自為營」的階段。

    這時候,需要有一個強勢品牌來統一消費認知,透過現象級爆品形成一定的產品標準,這個品類才能真正走入日常。

    而至於茶咖到底生命力如何?只能說在現階段,在咖啡市場仍需要培育的時期,任何有熱度的品類都可以考慮跟進。

    關於茶咖的前景,你有什麽觀點?歡迎評論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