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以咖啡之名,愛上上海這座城|城市季風

2024-06-09美食
170多年前,英國藥劑師勞惠霖給上海帶來了第一杯咖啡,如今,紅色的Tims、綠色的星巴克、藍色的瑞幸,各種精品咖啡店遍布上海的商場和街道,其中閔行區有咖啡館1000多家,占全市總量的1/7,日益成為上海咖啡版圖上的新地標。從喝咖啡到做咖啡,從「種子」到「杯子」,一顆咖啡豆在閔行飛速前進演化,咖啡全產業鏈在虹橋國際咖啡港揚帆起航。
行走的初心咖啡館
撰稿 姚家駒
咖啡和各種食材混搭做成創意咖啡,咖啡館化身別具一格的藝術畫廊……當下咖啡的跨界和混搭的玩法真是層出不窮,但你或許未曾聽聞過咖啡黨課這樣的獨特結合吧?咖啡與黨課,這兩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概念結合在一起,會產生什麽樣的化學反應呢?
廣聯達的咖啡黨課,現場氣氛很熱烈
申濱南路899號虹立方·初心驛二樓,吳洪英正在課件裏展示咖啡櫻桃果。看到那一顆顆泛著紅光的小圓果子,學員們紛紛露出驚訝的神色:「老師,原來咖啡的果實是紅色的水果?我一直以為咖啡樹結出的是褐色的堅果。」吳老師笑著告訴大家:「這是咖啡的果實,而去掉果皮、果肉後的果核就是咖啡生豆;經過脫水、去殼、烘焙等一系列工序後,它們才會成為我們常見的褐色咖啡豆。我剛才給大家看的咖啡果產自我們雲南保山的比頓咖啡莊園。」新鮮而有趣的內容深深吸引了學員們。但你或許不會想到,這其實是一堂黨課。
吳洪英,此前一直在江川路街道工作,是一位有20年黨齡的老黨員。退休後,她發揮特長,來到新虹街道,做起了黨史教育的相關工作。一個特別的契機,她踏上了去雲南保山的旅途。穿梭在一片又一片的咖啡樹叢間,她目睹了比照片裏更真實、誘人的雲南咖啡果。在愛國華僑梁金山與咖啡的故事展板前,她駐足良久,認認真真讀了多遍,深受紅色事跡的感動。
那一刻,她從心底萌生了一個念頭。「從地裏到杯子裏的那粒咖啡豆,我能為它做點什麽?我們的黨課或許能夠走一條不一樣的路,讓大家聽著故事、看著豆子、品著咖啡,輕松愉悅地‘享用’一堂黨課。」這便是吳洪英最初的設想。由於沒有固定的場地,她給黨課取名為「行走的初心咖啡館」。
「持證上崗」的咖啡師
在上海,咖啡館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幾乎每天都能見到新開的店鋪。雖然中國人沒有悠久的咖啡飲用傳統,也不如西方人那樣熟悉咖啡的文化和背景知識,但對於年輕人來說,咖啡並不陌生,許多上班族甚至戲稱「以咖啡續命」,可以說,咖啡是有廣大「群眾基礎」的。因此,當一堂黨課與「咖啡」結合,聽來既新穎又有趣,很容易引發年輕人的好奇心。
咖啡黨課上侃侃而談的吳洪英
然而,要將黨課與咖啡相結合,讓咖啡進入黨史的層面,以咖啡來講紅色文化,講課者就必須深諳咖啡的專業知識。以咖啡講黨課的門檻在於,咖啡本身就自成一個學科,涉及有不同種類的咖啡豆、不同的烘焙程度、萃取手法等等。幸運的是,對於吳洪英來說,這並非難事。她不僅是咖啡重度愛好者,幾乎探遍了上海各家特色咖啡店,而且透過了SCA(精品咖啡協會)中級咖啡師考試。「我是持證上崗的。」她自豪地說。
在吳洪英的課堂上,她更喜歡以咖啡館主理人的身份自居。她希望透過沙龍的形式,給大家帶來沈浸式的體驗,而非「我講你聽」的單向授課。她並不深入講解專業的咖啡知識,而是讓學員們上手分辨各種生豆、熟豆,體驗手沖咖啡的樂趣,放大咖啡的趣味。「很多人是第一次親手做手沖咖啡,high得不得了。」課上,吳洪英準備了滴濾杯、分享壺、濾紙以及手沖壺,讓學員們用自己的方式手沖咖啡,找找做咖啡師的感覺。有些學員很有天分,第一次就沖泡出不錯的風味。大家一邊品嘗著自己動手制作的咖啡,一邊與吳老師交流咖啡的知識,一堂課的時間轉瞬即逝。對於多數學員來說,平時未必有制作咖啡的機會,手沖的體驗很難得,令他們驚喜不已,課後紛紛去社交平台上曬圖分享。這讓吳洪英相信,咖啡是吸引年輕黨員的一條有效途徑。
裊裊咖香的紅色課堂
魯迅日記中曾有這樣的記錄:「午後同柔石、雪峰出街飲加菲(咖啡)。」那不是單純的一次喝咖啡消遣,而是他與左翼作家們在「公啡」咖啡館籌備成立左翼作家聯盟的重要會議。這是吳洪英咖啡黨課裏的一個故事,學員們聽了她的講述,興致盎然。當說到【共產黨宣言】時,吳洪英帶著學員們一同想象馬恩當年在布魯塞爾天鵝咖啡館辯論和演講的場景——巴洛克風格的咖啡館內,兩位胸懷壯誌、意氣風發的青年正侃侃而談,整個故事因著「咖啡」變得具體而「有味可循」。吳洪英就是透過這樣一個個與咖啡相關的紅色故事,讓學員們去感知、回顧歷史。在「行走的初心咖啡館」裏,咖啡既是一個有趣的元素,也成了學習的抓手,使黨課不再流於常規的宣教。
雲南保山小粒咖啡的櫻桃果,捧在手心愛不釋手
為了更好地結合並展現紅色文化與咖啡的關聯,吳洪英做了不少功課:除了去圖書館查閱歷史資料,她還踏上了「紅色咖啡之旅」,除了上海、雲南,她還專程到海南文昌南陽鎮石人坡村,探尋中國最早的咖啡引種地;在海南的農村,與當地人一同品嘗2元的老爸咖啡;在隆苑咖啡莊園,瞻仰周恩來總理品鑒海南咖啡的雕像;在澄邁,重溫中國第一代領導人指導福山咖啡規模化種植和商品化生產的歷史。
吳洪英對文學藝術的愛好,也給「行走的初心咖啡館」的「出品」帶來不少靈感。喜歡古典音樂的她會在課堂上播放巴哈的【咖啡康塔塔】。「這部作品可以說是巴哈為咖啡寫的一支‘廣告歌曲’,是他幾部康塔塔中最出名的。巴哈是眾所周知的音樂家,學員們都知道,我說巴哈,一下就能拉近與他們之間的距離。上著黨課,還能聽優雅的詠嘆調,就會有很好的體驗。」
再例如,她在課上給學員介紹田漢創作的戲劇【咖啡店之一夜】,「田漢是國歌的作詞人,早年留學國外,他這部劇是新文學領域中最早描寫咖啡館情節的作品,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在吳洪英看來,學員雖然未必真的去讀這個劇本,也未必會知道她為此去上海市檔案館、虹口等地找尋資料,但當他們好奇地詢問,或因感興趣而進一步了解了咖啡和老一輩革命家時,吳洪英便覺得自己為課程設計花費的心思都是值得的。
跨界與初心
當被問及將咖啡與黨課做跨界是否偏離或世俗化了紅色文化,吳洪英用咖啡打了一個比方。「以前大家基本喝常規的咖啡,裏面只加牛奶和糖,後來開始加糖漿、果汁,到今天甚至可以加白酒,各種風味,非常豐富;而且現代人喝咖啡,肯定不滿足於即溶咖啡,會要凍幹粉、講究什麽產地的精品豆等等,要喝好的。咖啡正向著更多元、消費者更能接受的方式發展。其實我們的黨課也是一樣的。如果我們還是一成不變,黨員們,特別是年輕黨員們恐怕很難真正‘買單’。」
「行走的初心咖啡館」是吳洪英創新黨史學習教育的一次嘗試,她想解決以往
黨課形式相對單一的情況。對吳洪英而言,咖啡是一個連線,對咖啡有點興趣的人都能被吸引、連線起來;咖啡又像是一個她與學員溝通的媒介,透過咖啡,她可以讓黨員們看到,黨史的內容很豐富,黨課還可以有這樣不同的呈現形式。「我要用創意的方式去調動黨員的好奇心,‘引誘’他們像品嘗咖啡一樣來體驗我的黨課。」吳洪英的「行走的初心咖啡館」從2023年5月開始,至今「營業」近一年,先後已接待了40多家單位的黨組織,幾乎都是年輕黨員的身影,收到了超出預期的反饋。
大唐地產的黨員課後贊不絕口:「一堂咖啡黨課,猶如一杯重度烘焙的咖啡,喝時醇香,後有回甘。聽到了紅色歷史、英雄偉人與咖啡的二三事,學到了咖啡知識,真是從未有過的黨課體驗。」「聽了您的課,我開始喝咖啡了,我以前只喝茶不喝咖啡。還有,您講的周總理的故事,我記住了!」這是「兩新」黨組織的一個學員發回的學習體會。廣聯達的黨員職工課結束後,黨建的對接人激動地說:「吳老師,平時我們的黨課,有些人簽到後可能就借故走了。今天現場沒人早退,後台看,線上30人也全程線上在聽。」村居有的老爺爺老奶奶,因聽了她的黨課而「入坑」,喜歡上了喝咖啡……
來自虹橋機場的學員們體驗手沖咖啡
對吳洪英來說,「行走的初心咖啡館」也給她帶來了不少喜悅和收獲。她很高興地看到咖啡「小白們」入門了,學習了咖啡的基礎知識;她也很驕傲於自己可以在課上為國產的雲南咖啡豆代言;而且,隨著一次次的備課和授課,她對黨的歷史和上海的紅色文化也有了新的感悟和認知。
坐落於多倫路251號多倫文化藝術空間的公啡咖啡館連同公啡書社,是一座類似石庫門的建築,它還原了原地處四川北路和多倫路交界處的「公啡咖啡館」。作為20世紀30年代上海頗為有名的咖啡館,那裏曾是左翼作家聯盟的青年們傾心暢談的據點,還被稱為魯迅先生的「第二客廳」。咖啡館的內飾帶有一股濃郁的20世紀30年代的老上海風情,一進門就看到魯迅先生的大幅頭像彩繪,木制的地板踩在腳下極有質感,電車和建築群的彩繪,代入感極強。這裏是吳洪英咖啡黨課Citywalk路線中的一個點位。
關於這個結業大彩蛋,吳洪英說:「咖啡彰顯了上海的城市精神。透過一顆咖啡豆,可以串起很多革命者的故事,所以我在課程的最後設計了Citywalk,和大家一起去體驗咖啡的紅色之旅。」吳洪英相信,他們透過行走的方式去打卡咖啡點位,了解背後的歷史故事,就會更喜歡上海這座城市。這也正契合了吳洪英為「行走的初心咖啡館」所取的口號:以咖啡之名,聽一場不一樣的黨課;以咖啡之名,愛上上海這座城市。
作者:姚家駒
圖文:【城市季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