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酷暑難當,讀讀描寫水果的詩詞,品鮮果之甘

2024-07-22美食

如果說夏天吃什麽水果最讓人覺得開心,那一定是西瓜莫屬,且是冰西瓜。烈日炎炎裏,一塊冰冰涼的西瓜,咬上一口,甜甜的汁水,透心涼的舒爽,讓人感覺愜意到骨子裏。

一起來看看古人們是如何在夏天裏將水果「吃」出格調、「品」出境界的。

據說中國最古老的水果是拐棗。【詩經·小雅】當中「南山有枸」這裏的「枸」說的就是拐棗。

【詩經】有雲:「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又雲:「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有名句:「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可見桃、李、木瓜在先秦時代就已經成為大眾所喜愛的水果了。

一起來看看有文人們詩詞中都出現過哪些水果。

【吳櫻桃】

唐·白居易

含桃最說出東吳,香色鮮濃氣味殊。

洽恰舉頭千萬顆,婆娑拂面兩三株。

鳥偷飛處銜將火,人摘爭時蹋破珠。

可惜風吹兼雨打,明朝後日即應無。

櫻桃有不少別名:鶯桃、荊桃、楔桃、英桃、牛桃、櫻珠、含桃、瑪瑙。古籍【禮記】中已有「仲夏之日以會桃先薦寢廟」的記載。「會桃」即櫻桃。

歷史上櫻桃曾被列為向朝廷進獻的「貢果」。在古代文學中,櫻桃常被用作詩歌的題材,象征著美好、珍貴和短暫的春光。

【詠葡萄】

唐·唐彥謙

西園晚霽浮嫩涼,開尊漫摘葡萄嘗。

滿架高撐紫絡索,一枝斜亸金瑯珰。

天風颼颼葉栩栩,蝴蝶聲幹作晴雨。

神蛟清夜蟄寒潭,萬片濕雲飛不起。

石家美人金谷遊,羅幃翠幕珊瑚鉤。

玉盤新薦入華屋,珠帳高懸夜不收。

勝遊記得當年景,清氣逼人毛骨冷。

笑呼明鏡上遙天,醉倚銀床弄秋影。

葡萄是在西漢時期,伴隨著張騫出使西域的腳步,被引進到中國的。這一歷程在【史記·大宛列傳】中有著詳細的記載。

唐彥謙,字茂業,號鹿門先生,並州晉陽(今山西太原)人。他經歷了多次科舉失敗和仕途波折,最終官至興元(今陜西省漢中市)節度副使、閬州(今四川省閬中市)、壁州(今四川省通江縣)刺史。他的詩歌作品多反映個人情感和社會現實。

唐代社會經濟發展迅速,文化藝術繁榮昌盛。葡萄作為一種外來水果,在唐代已經廣泛種植,並成為文人墨客筆下的常見題材。唐彥謙的這首【詠葡萄】透過描繪葡萄的生長環境和果實形態,展現了葡萄的誘人之處。也蘊含了作者的個人情感和社會寓意,借葡萄的豐收象征國家的繁榮富強,借葡萄的甘甜寄托自己的美好願望。

【惠州一絕/食荔枝】

宋·蘇軾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荔枝最開始被稱為「離支」,【扶南記】中記載:之所以稱之為離枝,原因在於以其結即時,枝若而蒂牢,不可摘取,以刀斧刖?取其枝,故以為名。

荔枝原產地在中國廣西等地,在秦末漢初時傳入北方,其栽培歷史已經超過了兩千年。

紹聖三年(1096年),這是蘇軾因「譏斥先朝」的罪名被貶至惠州。惠州,位於嶺南地區,宋時為蠻荒之地,罪臣多被流放至此。

這對於才華橫溢、心懷天下的蘇軾來說,無疑是一次沈重的打擊。然而蘇軾在逆境中展現出了他樂觀曠達、隨遇而安的精神風貌。羅浮山下四季如春的美景,枇杷、楊梅等水果的新鮮可口。特別是「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一句,更是成為了千古名句,表達了蘇軾對荔枝的極度喜愛和對艱苦生活的豁達之情。

【侍宴詠石榴】

唐·孔紹安

可惜庭中樹,移根逐漢臣。

只為來時晚,花開不及春。

西漢時期,石榴樹已經由絲綢之路傳入中國,最先在當時的都城長安上林苑、驪山溫泉宮種植,這便是最早的臨潼石榴。由西漢劉歆撰寫、東晉葛洪輯抄的【西京雜記】載:「初修上林苑,群臣遠方各獻名果樹,有安石榴十株。」由於漢武帝喜愛石榴,漢代宮苑、園圃、庭院已經廣泛種植石榴。

孔紹安,越州山陰人(今浙江紹興),孔聖人的第三十二代孫。生於南朝陳宣帝太建九年(577年),卒於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年僅四十六歲。

據【舊唐書·文苑】記載,孔紹安在侍宴時,李淵命他以「石榴」為題作應詔詩,孔紹安隨即吟成此詩。

孔紹安以石榴樹為喻,表達了自己因歸唐時間較晚而未能在唐朝建立之初就得到重用的遺憾。「只為來時晚,花開不及春」蘊含了詩人對時光流逝、機遇錯失的感慨和無奈。

【庭前晚花開】

唐·李白

西王母桃種我家,三千陽春始一花。

結實苦遲為人笑,攀折唧唧長咨嗟。

這首詩以庭院中的桃樹為題材,透過誇張的手法描繪了桃樹開花結果的漫長過程,因此引發的感慨和嘆息。「西王母桃種我家」以神話傳說入詩,增加了詩歌的神秘感和趣味性;「三千陽春始一花」用誇張的數位對比突出了桃樹開花之晚;「結實苦遲為人笑,攀折唧唧長咨嗟。」透過人們的嘲笑和詩人的自我感慨表達了對世事無常、人生短暫的深刻思考。

【七字謝紹興帥丘宗卿惠楊梅二首其一】

宋·楊萬裏

梅出稽山世少雙,情知風味勝他楊。

玉肌半醉紅生粟,墨暈微深染紫裳。

火齊堆盤珠徑寸,醴泉繞齒柘為漿。

故人解寄吾家果,未變蓬萊閣下香。

據史料記載,楊梅最早的栽培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春秋戰國時期。當時楊梅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地區,是當地人們的重要水果之一。隨著時間的推移,楊梅逐漸向南傳播,成為華南地區的重要水果之一。

淳熙十一年(1184年),楊萬裏在臨安(今杭州)任東官侍讀。南宋時期,浙江紹興地區以盛產楊梅而聞名。丘宗卿寄贈楊梅而引發楊萬裏詩興,創作了感慨之作【七字謝紹興帥丘宗卿惠楊梅二首其一】。

【西瓜】

宋·顧逢

多處淮鄉得,天然碧玉團。

破來肌體瑩,嚼處齒牙寒。

清敵炎威退,涼生酒量寬。

東門無此種,雪片簇冰盤。

這首詩透過生動的描繪和形象的比喻,展現了西瓜的獨特魅力。詩中「多自淮鄉得」暗示了西瓜在當時的產地分布,「天然碧玉團」則描繪了西瓜的外觀特征,「破來肌體瑩,嚼處齒牙寒」則進一步描繪了西瓜的肉質和口感。整首詩表達了作者對西瓜的喜愛和對夏日清涼的向往之情。

據史料記載,西瓜原產於非洲熱帶沙漠地區,後傳入中亞和西亞地區,再經由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在北宋時期,西瓜已經傳入中原地區並廣泛種植。在顧逢所處的南宋末年至元初時期,西瓜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水果之一。這首詩的創作也反映了當時人們對西瓜的喜愛和對其消暑功效的認可。

你還知道描寫水果的詩詞?歡迎評論區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