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湖南零食的「天花板」在瀏陽!

2023-12-12美食

(五香片)

如果你問一個瀏陽人,他的家鄉有什麽零食,他大概可以像報菜名一樣來上一段:冬瓜、南瓜、苦瓜、紅薯、酸棗、辣椒、桃子、酸棗……你能想到的各種蔬果,幾乎都能在瀏陽的零食中找到對應。透過蒸、煮、鹵、曬等並不復雜的工藝,瀏陽人將平淡無奇的農產品調變成各種味道。

(苦瓜片)

苦瓜片是瀏陽最暢銷的零食,倒不是瀏陽人喜歡吃苦的緣故,而是在制作成苦瓜片後,苦瓜的苦味已經若有若無,微苦中更多的是回甘。

瀏陽市區的鄒美蓮每年都會做一些苦瓜片,當作家人必備的零食,「制作簡單,在看電視的空隙時間就做好了,做好後又是看電視絕好的零食。」

苦瓜片制作是簡單,只要將苦瓜切塊去瓤,然後用水煮熟,「不要煮爛,」再加入醋,白糖、鹽腌制,晾曬一個上午,再將苦瓜片泡入最初腌制苦瓜片的糖水中「泡一個晚上,再曬一兩天就可以了。」這當然只是苦瓜片的一種做法。加入紫蘇或者辣椒,又是另外一種口味,「還可以在二次腌制的時候,用不同果蔬的糖水泡。」鄒美蓮家裏的一些成品就是在二次腌制時,用了木瓜片的糖水。有苦瓜的苦味,有糖的甜味,也有木瓜的香氣,如果不是提前告知,外人一定難以猜出那是苦瓜。鄉間的零食從來都缺乏統一標準的做法,有制作者的心血來潮和隨心所欲的創新,而它的魅力大概也在於此,零食裏還有家的味道。

(左圖:辣椒 右圖:木瓜皮)

「素食菜的做法其實都差不多,可以舉一反三。」在鄒美蓮看來,或者說在瀏陽人看來,幾乎所有的果蔬都能自己加工成素食菜,茄子皮,冬瓜片,娃娃菜,木瓜片,青辣椒,紅辣椒、南瓜片……每年當季的蔬菜瓜果,在鄒美蓮的手裏,都能變成了味道獨特的零食。退休之後的鄒美蓮還特意在鄉下種了幾分菜地,采摘新鮮蔬菜,制作當季零食。

(酸棗核,加上紅薯糕,也是一道美味。)

瀏陽人似乎對酸棗情有獨鐘,酸棗糕、酸棗粒、原味酸棗……酸棗被制成各種口味的零食。

11月3日,官渡鎮的吳菊林才將前段時間在山上撿來的酸棗加工,夫妻倆一直忙到深夜12點,將紅薯削皮、酸棗洗幹凈,酸棗是山上野生的酸棗,每年到了秋冬時節,鎮上的人都開始結伴上山撿酸棗,「現在也有人開始種酸棗樹,不過,還是野生的好吃。」

「你嘗嘗,新鮮的酸棗有多酸。」為了展示加工後的成果,吳菊林讓我分別品嘗新鮮酸棗和酸棗糕,前者酸得難以入口,後者微酸略辣,更多的是甜味,已經很難從味覺辨識出是酸棗。

(酸棗在搗爛後,最繁瑣的是挑核。)

第二天早上六點,他早早起了床,蒸煮紅薯和酸棗。蒸熟後,用木槌將紅薯和酸棗搗碎。「不把核挑出來可以做酸棗粒,把核去掉可以捏成團,做成塊、切成條。」吳菊林邊忙碌邊說,挑核沒有任何訣竅,只能是在搗碎的酸棗中一個個挑出,這是最費工夫的工序。

「核挑掉,起碼減少了三分之一的重量吧。」在一陣忙碌之後,酸棗核都被挑了出來,吳菊林掂量了一下重量說。酸棗核大肉少,「有的人還會把皮去掉,就剩下一點點肉了,其實酸棗皮含有很多營養呢。」他笑著說,瀏陽彌補酸棗肉少的方法是在酸棗中加入大量的紅薯,「我們小時候,這些核都舍不得扔的,酸棗核拌上紅薯糕,又是一道零食。嚼核另有一番滋味。」

加入白糖、辣椒粉將紅薯泥和酸棗泥攪拌均勻,甜辣的口味,根據個人的喜好增減。

(酸棗泥加入紅薯泥,辣椒、白糖,攪拌均勻就可以晾曬了。)

剩下的就只有晾曬了。「四五天就可以吃。」一大桶酸棗泥一小勺一小勺地晾曬,花去了夫妻倆整整一個上午的時間,吳菊林是個退休教師,如今在家裏帶了幾個學生,家裏常備些小零食,來犒賞孩子,「健康、綠色、無害,比在外面買零食好。」

(箬葉粑粑)

箬葉粑粑並不是瀏陽日常的零食,「以前只有到了過年才會做。」60歲的葉小平是永和鎮人,永和屬於東鄉,東鄉多客家人,客家人帶來了蒸菜,也帶來了各種零食。箬葉瀏陽到處都有,而箬葉粑粑卻只是東鄉的特產。

葉小平幾姐妹都是做素食菜、各類零食的能手,「爸媽以前是蔬菜隊的,爸爸紅白案都在行,有蔬菜剩余,就會做成素食菜。上學的時候,同學們都喜歡到我家去玩。」她家裏的火焙魚,刀豆剁辣椒,至今還令老同學念念不忘,時常有老同學從長沙湘潭來她家,只為吃一口童年時的零食。

零食的制作從來都是潛移默化,代代相傳,不需要特別學習,「看也看會了呀!」她笑著說。葉小平在瀏陽城裏住了幾十年,依舊習慣在家做各種素食菜、零食,「做箬葉粑粑,家裏太小了,施展不開,就到鄉下來了。」趁著冬日暖陽,她約了姐妹們到鄉下的姑姑家做箬葉粑粑、艾草粑粑,幾姐妹聚在一起,熱鬧得像是過年。「那時候過小年,家家戶戶就開始炸紅薯片,做芋蘭片,箬葉粑粑……過年時一家人坐在一起,烤火、吃零食、聊天。箬葉粑粑放在柴火上烤上一會才是美味呢。」她笑著向後輩們傳授箬葉粑粑的最佳吃法,想起自己美好的童年。葉小平姊妹六個,如今家族已經開枝散葉成30多口的大家庭,過年依舊會聚在一起,箬葉粑粑,是他們家過年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回味兒時味道。

(箬葉)

一早,四姐妹就上了山,去采箬葉,箬葉是箬竹的葉子,不甚寬大,卻有獨特的清香,借用葉片的香氣,這是常用的做法。葉小平將新鮮的箬葉清洗幹凈,幾個妹妹忙著揉糯米粉。兩片箬葉將揉好的糯米粉包裹成長方形模樣,蹣跚學步的孩子總是忍不住加入進來,將自己奇形怪狀的箬葉粑粑興奮地拿給大人看。

上甑蒸上一兩個小時,箬葉粑粑內裏的糯米呈黃色,竹葉的清香就浸入了糯米之中,「冷卻了才不會粘,更好吃。」看著我們吃新鮮出鍋的箬葉粑粑,葉小平不忘提醒,顯得比吃客興奮,這大概是制作的樂趣。

來源:湖湘地理

編輯:張 翼

校對:張司宇

稽核:鐘瓊乳 劉誌光 沈小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