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城南的咖啡館

2023-12-26美食

前不久,11月25/26日的「散步去」2023咖啡主題市集上,YOU成都編輯部提前帶著【Coffee Co.】2023「成都咖啡地理學」來到現場跟與大家打了一個照面。而 在【新一年,又見Coffee Co.】裏,我們將它正式介紹給了喜愛咖啡的朋友們。

從獵奇到日常,咖啡日漸融入我們的生活。它把遙遠的東西帶到眼前,讓身邊的事物變得遙遠,這便是去年的主題「外向的咖啡」。

歷經一年時間,咖啡起了新的變化,不僅僅是肉眼可見的店面數量,它亦改變著個體的消費、飲用等行為習慣,逐步構成了屬於成都人的新的日常生活圖景。透過咖啡,我們又重新認識我們與地方的關系、地方與世界的關系。

基於這樣的洞察,我們提煉出了今年的咖啡雜誌主題——成都咖啡地理學,並生發出全新的觀察視角與經驗、理解。

朱星海

品牌設計師、寫作者和旅行者。

習慣在咖啡館裏寫作的品牌設計師。在成都為生活方式品牌做設計,作品有遠家、木墨、尋麓書館、眾書房等,也設計過此刻博物館、駕咖啡等旅行目的地的咖啡品牌,理想是透過設計改變當下的生活方式。已出版著作【設計生活方式】【設計研習】等六本。

我理想中的咖啡館,在馬奎斯筆下的波哥大。木門厚重,銅把手也許被摩挲得鋥亮,推門而入,兵荒馬亂被關在門外,雪茄煙的氣味混合著咖啡香,又在交談聲裏纏結……這一切來自於我的想象。我不曾去過哥倫比亞,未能一睹風車咖啡館的真容,只在【活著為了講述】中讀到過,這已足夠讓我著迷:

「我最喜歡大詩人經常出入的風車咖啡館,離我的住處只有區區兩百米,位於希梅內斯-德蓋薩達大街和第七大道的拐角處……我總是想方設法地讓服務生把我安排到離文壇巨匠萊昂·德格雷夫最近的位子上。」

自打我認識到無法靠寫作謀生,做一名設計師也許是更好的選擇後,寫東西就成了我的業余愛好,也是自離開學校後一直堅持至今的兩大興趣之一,另一個是旅行。正因如此,對於一個熱衷於旅行的業余寫作者來說,馬奎斯筆下彌漫著文學氛圍的咖啡館成了理想中的遠方。

·在成都各咖啡館留下的爪痕 圖源/朱星海

聽說有相當多的設計師喜歡在咖啡館裏工作,這是個需要工作氛圍的職業,我是個例外。我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做設計,寫東西卻不行。我幾乎每天都在咖啡館裏翻書,偶爾寫作,我已出版的六本書裏,四本是在咖啡館裏寫的。我像許多人使用書房和辦公室一樣使用咖啡館,即使人在旅途,只要目的地不是荒野,總要去覓尋當地的小咖啡館,在咖啡館裏認識一個地方。

2014年底從廣州移居成都,把家安在城南的天府四街——一個在成都人看來不怎麽「成都」的地方。那時正在適應成都的閑散生活,又有大把時間,幾乎每日進城,坐進太古裏的咖啡館裏翻書,後又遊逛到鏜鈀街、玉林,有幾家值得惦念的小咖啡館,散落在老舊的巷落裏,我將它們當做「庇護所」,使用它們的屋頂、窗景、音樂、氣味和氛圍。

九年前城南還是獨立咖啡館的荒野之地,即使新茶館已在鐵像寺水街紮堆。照理說水街這樣的地方是適合咖啡館生根的,然而真正稱得上咖啡館的也只有一家星巴克。直到水街二期的店鋪陸續開業,才稀稀落落有了幾家獨立咖啡館,能否存活還是個未知數,太中心的地方不見得適合獨立咖啡館。

老城區的獨立咖啡館多選址在臨近中心的老街舊巷,便於抵達又租金低廉,無意中形成了成都獨立咖啡館的地方感——藏於街巷,與蒼蠅館子和菜市場為鄰,在新與舊、文藝與市井的對峙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這與同樣有街有巷的上海又十分不同,上海的街巷少有人間煙火,咖啡館和菜市場都太過光鮮。城南的獨立咖啡館少了老街舊巷的映襯,新與文藝便失去了立足之地。比如我常去的unlock coffee大源店,若是放在老城區,也必成為談資,生在城南,便只剩下了咖啡好喝。

·unlock coffee

有人說城南的咖啡館常寄生於功能,比如適合辦公。這一點不必去懷疑,畢竟城南最適合上班。COFFICE G1開在寫字樓紮堆的天府三街上,去那裏辦公的人很多,我也常去寫東西。有天門前立出「歡迎來此辦公」的廣告牌,也算是順水推舟。後來重新裝修時,幹脆將一半面積改成了辦公空間,我就去得少了,我喜歡的那個窗外有樹的座位被「改造」沒了。偶爾從咖啡館路過,透過落地窗向內張望,似乎沒有從前熱鬧了。或許人們更需要一家適合辦公的咖啡館,而不是有咖啡喝的辦公室。如今,我只有在人去樓空的周末,才會光臨大源國際中心一帶的咖啡館,那是寫字樓集中地咖啡館的孤單落寞時,也是它們最適合使用的時刻。

·COFFICE G1(大源概念店) ,A.ardon阿多聯合設計操刀設計,圖源/A.ardon阿多聯合設計

「在公園裏」也是城南咖啡館的一大特色,得益於新城的規劃,幾乎大部份社群步行可達的地方都有公園,公園裏又常有咖啡館。有湖的公園是開咖啡館的絕佳之地,坐望開闊的湖景,咖啡好不好喝成了其次。興隆湖邊的Indeed Café(硬地)、麓湖的M Stand,雖遠卻值得一探究竟。若是沒湖,有一大片草坪也是難得,鷺洲裏旁的2M Coffee、濯錦路上的彌遠咖啡,最適合遛娃或者遛狗。

即使在城南,「高大上」的咖啡館仍然是個偽命題,畢竟成都是一個全民信奉「差不多就行」的地方。COFFICE G1隔壁曾經開過一家瑰夏莊園,聽說店主在咖啡業界很有資格,瑰夏咖啡豆加上精品手沖,機器也是高配,咖啡賣到70多一杯,是我在成都咖啡館裏喝過最貴的,我也只喝過三杯而已,再去就不在了,換成了很接地氣的馬尾咖啡——另一家適合辦公的咖啡館。我一直覺得精品手沖咖啡真正成熟的城市,目前只有上海,而成都咖啡愛好者們的需求是「在咖啡館」,對味道算不上苛刻,這一點像成都的茶館。

城南的咖啡館也有幾家是藏起來的,不是藏在街頭巷陌,而是住宅區樓下的僻靜處。比如桐梓林壹號樓下的INVISI COFFEE,保利心語樓下的Ten Ounce,歡樂頌樓下的About Perspective Espresso,魔術方塊公寓樓下的常識咖啡。去老城區的咖啡館,常提起鏜鈀街、望平街、玉林,到了城南,街和路的名字被忽略了,常提起的是樓盤名,似乎少了一點尋著路牌一家家找過去的樂趣,只有坐進咖啡館主人精心營造的氛圍裏,才能覺察出這是個與周遭略有不同的地方,至少氣味上是不同的。

·MONDOLI REGULAR, 圖源/丸西

近兩年,主城區的咖啡店主們南下的意願明顯,城南的咖啡館開始遍地開花。天府一街到五街之間,咖啡館甚至多過主城的大部份街區。城南咖啡館品質和數量雙高的地方或許是源野,這個很生活方式的公園地下空間,集結了一眾咖啡界的熟面孔。MONDOLI曾經是唯一讓我願意開車一小時進城喝上一杯的咖啡館,「奶油臟」的口感太獨特了。開來源野後,咖啡品質依舊,空間變得更開敞,再也不用擠在人堆裏站著喝咖啡了。UID也來和MONDOLI做鄰居了,咖啡品質優秀如初,只是新空間不再是我喜歡的風格,和MONDOLI比起來,氣質差了些,不過這有什麽所謂呢,另有許多人喜歡那種風格。開在中庭的山池也很不錯,算是外地咖啡品牌入川吧,很好的融入了本地生活,帶來些新鮮感。

UID Café(南門店)吧台前的花窗

坐在源野的露天花園裏喝咖啡,會有種身在東京六本木的錯覺,嶄新,又不似商業綜合體那般無聊。城南少有舊廠房、殘瓦斷墻、百年老樹和歲月痕跡,沒有回頭路可選。或許只有向前走,去回應當下的生活方式,才能找到新成都的地方感,畢竟成都一直在向南的路上。

【Coffee Co.】2023「成都咖啡地理學」

已經出刊,

以「氣候、人口、地形、移動」組成的地方

和更大世界的連線,

這,就是我們的咖啡地理學。

線下,可在以下地方看到最新上架的【Coffee Co.】,它們分別是:

野梨樹書店

白讀書屋

庫聞書店

浮於野書店

屋頂上的櫻園

晚讀書店

成都來樹下書酒館·春熙路店

去野咖啡與茶空間

有杏書店

一葦書坊

再書房

小一點書店

白夜花神詩空間

幻PHOTISM

百川書房

一介·在街上

無早

渡口ferry

Gawa Café

● ● ●

編輯丨小都

未標註圖源丨YOU成都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