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莎莉亞:「義大利沙縣」是怎樣煉成的?

2023-12-07美食

最近,馬雲註冊新公司的事,一直掛在熱搜上。新公司名叫馬家廚房。主要經營業務包括,酒店管理、日用品批發、食用農產品批發等等。而其中最受關註的業務,是食品銷售。註意,這四個字後面還有個括弧,叫僅銷售預包裝食品。沒錯,預制菜就屬於這一類。於是,市面上馬上就傳出訊息,馬雲要進軍預制菜了。

這個訊息的影響有多大?根據金融數據平台Choice的數據,就在馬家廚房成立的訊息放出去當天,預制菜概念股中的49家公司,有45家收漲,其中漲幅最高的,超過29%。

但是很快,馬雲的前助理陳偉,就在朋友圈做了辟謠,說馬家廚房的主營業務不是預制菜。

話說回來,這個訊息雖然是虛晃一槍,但從中你能明顯看出,大家對預制菜這個賽道有多敏感?就在2023年的中央一號檔中還提到,要提升凈菜、中央廚房等產業標準化和規範化水平,培育發展預制菜產業。

但是,做好預制菜是一碼事,你要是想把它賣好,這又是另一個挑戰。尤其是開餐廳,很多連鎖餐飲,都在刻意隱去預制菜這個東西。畢竟,顧客來消費,你要是讓人家知道,你店裏連個廚子都沒有,全是預制菜加熱上桌,顧客心理多少有點不平衡。

但是,在這麽多銷售預制菜的餐廳中,有一個品牌很例外。這就是莎莉亞。莎莉亞是個日本連鎖餐飲品牌,成立於1967年,目前主要賣的是義式簡餐,也就是披薩、意面之類的。你要是去日本的莎莉亞,店裏不僅能吃飯,還能買到同款半成品。人家用料理包這個事,根本就不掖著藏著。

為什麽顧客不在意?說白了,就是因為它太便宜了。便宜到什麽程度?一份意面14元,一份6寸的披薩20元,一份烤蝸牛18元。就算你直接去超市買半成品,大概也就這個價。自從進入中國後,莎莉亞還被起了很多新外號,比如,義大利沙縣小吃、西餐界的蜜雪冰城等等。

但是,別看人家便宜,賺得可一點都不少。根據莎莉亞釋出的2023財年財報,他們的銷售額同比增加了27%。而且他們預計,2024財年的銷售額將再增長15%。什麽概念?假如實作,這將是莎莉亞有史以來的最高值。

莎莉亞的競爭力,到底從哪來?

首先,現在市面上很多關於莎莉亞的分析,都來自日本的一檔綜藝節目,叫【原來如此高校】。最早日本人自己也不清楚,莎莉亞為什麽這麽便宜。直到有一回,這個綜藝節目邀請幾位女團成員去挑戰當莎莉亞的服務員。節目組跟拍了全過程。結果,這一拍不要緊,莎莉亞的成本控制法,一下就震驚了同行。

比如,為了上菜更快,服務員不能用托盤,而是必須用手直接端盤子。據說莎莉亞專門做過測算,發現這樣操作效率更高。

再比如,據說整個莎莉亞的門店裏,不僅沒有廚師,後廚連刀都沒有。因為所有需要切的東西,都已經在中央廚房提前切好了。唯一需要切的就是西紅柿,為此他們就特別發明了一種切西紅柿的小裝置。

再比如,裝沙拉的塑膠袋,為了方便撕開不是得先在邊上剪個口子嗎?莎莉亞規定操作的員工不能把袋子單獨剪開,而是必須先把沙拉袋裝進箱子裏,再把三個袋子對齊一起剪,也是為了省時間。

再比如,據說莎莉亞的拖把是特制的,可以一邊出水一邊擦地。還有莎莉亞裝牛排用的盤子,據說也是精心挑選的,這個材質加熱更快。

總之,它的每一個動作,都是為了省錢。而且你今天看到的大多數關於莎莉亞的分析,最早都是從這個節目裏來的。

莎莉亞到底把誰當成對手?不是一直有那麽句話嗎?你的商業動作,取決於你把誰當成對手。比如,肯德基的對手是麥當勞,巴奴火鍋把海底撈當成對手,等等。但是,這套邏輯放在莎莉亞身上,你好像很難找到一個準確答案。

你說它想做速食,但是,速食的邏輯是,翻台率必須盡可能地高。但很多莎莉亞的門店,在下午時段是不賣正餐的。而且作為一個意面只賣14塊錢的餐廳,莎莉亞居然賣酒,而且一共有8種紅酒可選。 你看,人家根本不在意你在店裏面多坐一會兒,這個邏輯,是不是跟一般速食只追求翻台率的邏輯不太一樣?

你說它把必勝客之類的義式餐廳當對手?這兩個品牌都不在一個價格區間啊。

其實,莎莉亞的定位策略,要從它的起家說起。莎莉亞制定策略時,正好趕上日本的M型社會開始形成。所謂M型社會,說白了就是中產消失,兩極分化。原本在中間位置的中產,有少部份混好了,進入上層社會,而多數就一路下滑,就像這個字母M一樣,中間塌下去了,都往兩邊集中。

而在這個時期,日本誕生了一批品牌,比如優衣庫、莎莉亞,等等。而這個時期的品牌,有一個統一的經營目標,就是成為中產消費降級後的新平替。

比如莎莉亞,據說在經營早期,就定下了一個目標,他們想做的餐廳是,即使一個不怎麽富裕的爸爸也可以帶著孩子來,並且跟他說,孩子,隨便點。你可以想象一下這個場景。在消費降級時,這個定位怎麽可能沒有競爭力?

莎莉亞提供的,不僅僅是便宜的食物,而是跟優衣庫有點像,這是一份最低限度的體面。

總之,成為平替,這是莎莉亞一開始的經營邏輯。

按照這個邏輯,莎莉亞的很多看起來很奇怪的行為,一下就能解釋得通了。

比如,為什麽很多門店下午時段不賣正餐。因為在這個時段裏,它扮演的角色是,咖啡廳的平替。你逛商場累了,或者跟朋友談個事,都可以來這裏。飲品8元一位,包括咖啡、碳酸飲料、可可,無限續杯,而且還賣蛋糕之類的點心。

再比如,為什麽一個如此便宜的義式餐廳,會賣那麽多種紅酒?這是因為它在扮演,可以聚會的正餐廳的平替。

莎莉亞到底把誰當對手?它其實是把,一座商場裏的所有餐飲場所,都當成了對手。它可以同時成為義式餐廳的平替,咖啡館的平替,或者小酒館的平替。

這套跨越邊界去釘選對手的策略,也體現在莎莉亞的定價上。按照過去的設想,一個餐廳的定價,要麽是參照同行的價格,要麽是參照成本。

但是,莎莉亞的定價策略要更極端。他們采取的是,單品定價。也就是,你在這個城市要買這個單品,最少要花多少錢。

比如,意面,莎莉亞的多數門店都集中在一線城市。而一線城市,一碗面條,不管是蘭州牛肉面,還是山西刀削面,大概是15塊錢。那好,莎莉亞的意面,就定這個價。再比如,烤整雞腿,你在一線城市的菜市場單買,大概20塊一個,而莎莉亞的烤雞腿,就賣20塊。再比如,咖啡,最便宜的大概8.8塊,而莎莉亞就賣8塊。

其實,很多有以價效比著稱的產品,都在采取類似的定價邏輯。比如,華勒斯的整只炸雞,不是對標其他炸雞品牌的價格,它對標的是,在這個城市,你自己買一只生雞,自己做的成本。他們主打的是,得比你自己在家做,還便宜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