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玉林人春節必備的小吃,遠銷外地,竟然還有藥膳味

2024-01-16美食

臨近春節,玉林城區大街小巷又飄起了炸白糤的香味。白糤,玉林人也叫白散、白饊,是過年「必備」的小吃,其以「香、脆、松、酥」的特點出名。在很多玉林人眼中,它代表的是一種「家的味道」。 近年來,玉林白糤還打進北京、上海、浙江、廣東等地年貨市場。


制作白糤,是個技術活


制作白糤,是個技術活。 要經過選料、籠蒸、打胚、曬胚、拖糖水和油炸等工序。「糯米要選純凈、粒大、黏性好、潔白的,才能做出上好的白糤。」龐文偉是福綿區樟木鎮人,近幾年臨近春節,他都在玉林城區炸白糤銷售,是制作白糤的一把好手。

制作白糤一般都是用木蒸籠炊糯米。(記者 廖源/攝)


龐文偉介紹,蒸煮糯米一般使用的是一種木蒸籠。 蒸煮糯米時要掌握好糯米的熟度, 糯米過熟則板結,難透氣,打胚時難脫模,油炸時難松散,吃時硬而不脆;熟度不夠,則黏性差,作胚時易散不成形,油炸時會爆裂不完整。


蒸好的糯米放入 刻有吉、福、祿、壽的凹字的木模裏打胚成形。(記者 廖源/攝)


油炸時,要控制好油溫。

糯米蒸好後,取適量迅速 填入刻有吉、福、祿、壽的凹字的木模裏打胚成形。 曬胚要放在竹篩上晾曬,經常翻使糤胚幹透。接著是拖糖水即過糖,用煮好的糖水,把糤胚浸勻後撈起即可。在炸之前,還要曬一次糤胚,徹底去除水氣。


玉林白糤制作已有數百年歷史

玉林的白糤制作有著數百年的歷史。據清光緒年間【鬱林州誌】記載:「凡人家必年前預作白散、炒米、糕餅,為新年享祖用,並親戚互相饋遺。」此種風俗歷數百年而不衰。


剛剛曬好的糤胚幹爽、鮮亮。


2019年,玉林白糤制作技藝被列入玉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玉林,吃白糤是祈禱新年吉祥,也象征著‘合家團圓’,所以能夠一直盛行至今。」市文史愛好者黃繼軍表示。


藥膳白糤,深受消費者歡迎

現在,白糤的制作也不斷創新。興業縣城隍鎮的白糤制作大戶龐幹紹,5年前他就制作藥膳白糤,不但在玉林南寧、柳州等地熱銷,還吸引了廣東的客戶。


藥膳白糤是利用山黃皮、甘草、薄荷等十幾種中藥煲成湯汁後,與糯米拌勻後一起炊。這種白糤酥香中帶著甘甜,還有一種中藥的清香,口感很好。一經推出,就吸引了不少消費者品嘗、購買。


白糤胚要曬足四天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記者 廖源/攝)

玉林白糤都刻有福、祿、壽、喜等字樣。



近年來,玉林白糤透過真空包裝遠銷外地。


近年來,玉林白糤還打進了南寧、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年貨市場,玉林城區一些小攤檔,每年春節前一個星期,每天發貨數千只,讓人不得不驚嘆玉林白糤的魅力。

采寫丨記者 王耀前

編輯丨 寧 夏

責編丨蔣西河

校對丨胡宗梅

核丨陳 瑜

監制丨鄒煥鈞

玉林日報社全媒體矩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