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匆匆,以往那些美味的滋味兒可是再也找不回來啦!就比如我們這些土生土長的北方人,從早到晚,一日三餐都離不開嚼的那口饅頭,可是現如今嘛,哎喲餵!人們評價饅頭好吃與否,通常只看它是否「蓬松暄軟」,而不再註重那種老一輩手藝人們傳下來的傳統口感咯。
現在這個社會,大家都忙得團團轉,連吃飯的時間都恨不得擠出來。饅頭店也跟著時代的步伐,紛紛采用了機械化生產,家裏蒸饅頭也開始依賴於「高效酵母粉」。雖然這確實是科技發展的成果,但是呢,也讓人感到有些許遺憾。畢竟,那句老話說得好,「慢工出細活」,「慢燉出好菜」嘛。因為節省了時間,我們可能就錯過了那些真正美味的食物,甚至忘記了它們原本的味道。
那麽今天呢,我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才能做出美味可口的饅頭吧!說實話,我敢保證,只要按照我說的方法做,哪怕饅頭剛出鍋,你不用配菜,小孩子也能吃上三個哦!
首先呢,我們先來聊聊現在市面上的饅頭口感問題。
我爸爸曾經說過,現在外面賣的饅頭,外表看起來倒是挺漂亮的,蓬松暄軟的,可吃進嘴裏,感覺就像是在嚼「海綿」,完全沒有小麥的香味兒。
我個人覺得,現在的饅頭口感有點兒單一,質地輕飄飄的,拿在手上感覺不到重量,太過細膩柔軟,缺少了一點兒嚼勁。
接下來,我們再來談談為什麽很多老年人還是願意堅持自己動手蒸饅頭呢?
其實呢,很多老年人之所以選擇自己動手蒸饅頭,並不是因為舍不得花那個錢,實際上現在市場上的饅頭價格也不算貴。主要原因在於,他們覺得外面賣的饅頭口感不如自己做得好。我爸爸就是個典型的例子,他堅決不吃外面買的饅頭,害得我媽媽只好隔三差五地就得蒸一回。
另外,在農村地區,情況也是類似的。雖然村裏和周邊的村子也都有饅頭店,但是老年人買的人相對較少,大部份都是年輕人在購買。
老人們普遍反映,自己蒸的饅頭好吃又頂飽,外面賣的饅頭太輕薄,口感不佳,所以他們寧願自己在家動手。
我們再來聊聊老一輩人對於好吃饅頭的口感標準究竟是怎樣的呢?
他們認為,好的饅頭應該是口感柔軟細膩,咬下去有一定的韌性,但絕不能過硬。也就是說,要有嚼勁,咀嚼的過程能夠給人帶來滿足感,而且入喉之後還會有淡淡的甜味,這是面粉在發酵過程中自然形成的味道。
那麽,為什麽好吃的饅頭往往需要經過「揉」和「醒」這兩個步驟呢?
其實,蒸饅頭本身就需要花費不少時間,而揉面更是個體力活,所以很多人都想省事兒,簡單地排氣、整形,只要把饅頭蒸得「蓬松暄軟」就算大功告成。
然而,如果你真的想做出口感有韌性、入口即化的饅頭,那麽就一定要記住這兩個步驟——「揉」和「醒」。
在發面的時候,我建議大家可以適當減少酵母的用量,每一斤面粉只需添加3-4克即可。然後將面團放在冰箱裏冷藏發酵一夜,等到第二天面發好了再進行蒸制。這樣蒸出來的饅頭絕對好吃!
至於「揉」的環節,就是指面團發好以後,分多次往裏面加入適量的面粉,開始進行排氣。排完氣的面團裏氣孔應該非常小且細膩。(這一步需要耐心和體力,別著急哈!)
排好氣的面團,揉成長條狀,切成自己喜歡的大小,依次揉成饅頭形狀,擺放整齊後進行松弛,接著再次揉制、松弛、揉制,反反復復三次,這也是饅頭有嚼勁的關鍵所在。而且揉的次數越多,蒸出來的饅頭顏色也就越白哦!
「醒」的環節也同樣重要。反復揉好的饅頭胚子需要進行充分的醒發。由於之前為了給面團排氣,我們已經加入了適量的面粉,我一般都會加到總量的1/3左右,這樣醒發饅頭所需的時間就會相應延長。當饅頭醒發至拿起時手感輕盈,這才算是醒發到位了。
做饅頭的時候,我們通常會在鍋蓋或者籠屜上塗上一層薄薄的油,你們可能覺得這樣是為了預防黏糊糊的現象,實際上啊,它還有更深層次的意義。當我們把饅頭放上去蒸的時候,底下的部份就能夠充分地吸收到油的香味啦。於是乎,面粉的香氣加上油的香氣,做出來的饅頭自然也就變得更加饞人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