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口腔連鎖考察丨市場膨脹下的要素稀缺

2024-10-07健康

個人開設私立口腔診所,前期裝置、服務等投入巨大,所以看似市場龐大,其實留給口腔醫生自由執業的機會並不多。那麽,模式創新的平台、科技的賦能、醫生集團的抱團取暖,哪種路徑才是曲徑通幽?

文丨尹磊

正處於快速上升期的國內口腔市場,至今還未現行業壟斷者,也未有一家企業登陸A股市場。

2018年,我們可以看到一組口腔行業融資數據:1月,莫耳齒科宣布完成億元級B輪融資;2月,友睦口腔宣布完成總額6500萬元人民幣的B輪融資;同樣在2月,極橙兒童齒科完成數千萬人民幣A輪投資;5月,泰康人壽出資20.6236億元人民幣投資拜博醫療51.56%股權;6月,歡樂口腔獲君聯資本領投的4.5億元B輪投資……

一方面是資本湧入口腔市場,另一方面則是口腔連鎖在擴張時面臨人才、技術、市場、管理等實際問題。據多方采訪獲悉,不論是資方還是創業者的態度,行業都在期待一個實質性的拐點,但其中最重要的,依然歸結於那個共識的稀缺要素,即醫生。

最關心的因素:醫生

歡樂口腔CEO孫延對描述道:在中國一線市場,只有1‰的人願意去看牙,在日本是45%,北歐是80%。這意味著中國牙科市場未來有非常大的空間和增速。歡樂口腔也走過了這樣的歷程——大量擴張,然後很快遇見瓶頸,而這個瓶頸,就是對醫生的依賴。

中國14億人口,不到10萬牙醫(不含助理醫師)。在這不足10萬人的牙醫中,有8萬是在公立醫院,不到2萬是在私立診所。目前全國有將近7萬家私立診所,這意味著平均3~4家診所,才可能找到一個真的牙醫。

薄荷牙醫創始人南哲在算這筆賬的時候,遺憾地表示,北京私立醫院的診所90%以上都是空著的,而優秀的醫生被鎖死在公立三甲醫院,艱辛的勞動換來的是不成正比的收入,個人品牌非但得不到成長,反而一再受到抑制。

大量的私立診所,空有高端硬體,只能閑置,因為沒有好的醫生,吸引客人太難。

約客牙醫創始人任鵬對說:「沒有人會因為價格便宜就去找你看病,醫生是醫療的核心。」換句話說,由技能、年資、個人行銷等塑造的醫生品牌實力,決定了患者對醫生的評價體系。「舉個例子,一個小醫生種牙收一萬五千塊,大醫生來種牙收三萬塊。這個價格差來自醫生間的個人品牌差距。」

當這樣的問題擺在一個走出體制的醫生面前,儼然是嚴肅且頗具挑戰的。個人開設私立口腔診所前期裝置、服務等投入巨大,看似市場龐大,其實留給口腔醫生自由執業的機會並不多。

口腔數位化進入元年?

醫生集團的概念,近年似乎給自由執業醫生一個抱團取暖的機會,但當我們和機構深入去聊,發現很多人對醫生集團依然是一個觀望狀態。雙創這幾年,風口式概念往往矛盾重重,讓人懷有隱憂。

「離開體制這事在中國已經上演了三四十年,只不過醫生是最後一波。」在歡樂口腔創始人孫延看來,「醫生市場化有其必然性,但目前的醫生集團過於松散,還不能做好醫生走出體制的接盤方。「

大家都在琢磨一個問題,怎麽樣才能把患者的剛需,優質的醫生,閑置的私立診所進行資源整合,做最優配置?

對於約客牙醫創始人任鵬來說,眾籌是一個最合理的運作模式。對於一個醫療計畫,業務的進展由患者需求驅動,所以參與決策的主體必須要由醫生來擔當。但醫生本身由於未受到充足的商業管理訓練,就需要有「醫+商」的組合來覆蓋診所的管理。

為此,任鵬給出的眾籌口腔牙科診所「公式」是,每家診所控制在50個股東以內,約客牙醫的股比不超過10%,給醫生充分的施展和決策空間。而醫生在營運管理、資本運作,甚至數據等方面的知識盲點,則由平台來填補。

模式創新顯然不是唯一的路徑。歡樂口腔CEO孫延對表示:「口腔科為什麽發展很快?原因是牙科領域全部做的是硬組織操作。硬組織意味著它的物理形態、所有數據被結構化非常容易,軟組織是不容易的。」

硬組織透過掃描,跟CT的合成,透過對於顏色的辨識,已經可以達到非常高效的診斷。在牙科領域,以前看個門診需要雇30個醫生。現在在國外,一個門診只有一個醫生,一個醫生可以同時照顧10個手術室,同時開手術。孫延認為,這是未來一個明顯的趨勢,在他的觀念裏,新技術的賦能,是解決醫生這一稀缺資源的最佳解決方案。

「我們想把口腔細分領域中間對於顧客的理解完成線上化,包括線上獲客、預約。預約這件事情很多人理解為很簡單的一件事情。其實我們在預約需求打磨上,用了非常長時間理解客戶需求。」

對歡樂口腔而言,如果要挑戰線上預期,要挑戰的是獲客端到醫生端、到具體的病種和主訴所有的關聯度,實際上這是多維的。包括大家在看病過程中,顧客希望每一步的醫療路徑上產生的資訊同步化。

口腔有188個術式,每個術式的治療計劃都是個人化,都不盡相同,這些還沒有被結構化的數據,如何界定它?以前的操作,都是源於醫生習慣,但其實不一定是顧客容易理解的。

孫延稱,口腔科的醫生,80%的勞動是做手術具體的操作,現在已經變成了對著螢幕來操作。已經可以非常清晰看到三部曲,第一步,以前醫生全部在手術室,靠自己的經驗操作,現在已經開始在牙科往後退了一步,退到了電腦旁邊,醫生花大量的時間在操作軟體和電腦。

孫延甚至表示,人工智慧數位化已經在牙科領域落地,2018年是牙科領域數位化元年,他發現大量牙科醫生的勞動開始被數位化取代。

商業狂奔與其所兼顧

牙博匯董事長李香富學過臨床,做過口腔治療技術工作,承包過科室、開過牙科連鎖。而就在之前做口腔醫療機構的時候,擴張時遇到了一個很明顯的問題——原本儲備的醫生紛紛被撬走。這個親歷,讓他開始了自己的口腔醫生集團事業。

在這個平台上,李香富團隊要做的,就是讓每一個醫生都能成為專家,並透過多渠道實作價值體現,從而為醫生打造個人IP提供條件。

無論從資本層面、技術層面、營運層面、患者層面、數據層面服務,他認為都要圍著醫生來抓資源,服務好醫生就服務好了醫療機構。與此同時,患者能夠有更好的就醫體驗。

醫生的成長是緩慢的,需要很長時間。在此過程中,牙博匯提供直接的技術支援服務。

同時,他也為有能力的醫生提供創業孵化的服務。牙博匯的「交鑰匙工程」從診所選址的調研、設計裝修、整套裝置、團隊的配備及資金,提供全方位的配套服務。以選址調研為例,牙博匯會根據調研人群提供一份精準的可行性分析報告,讓每一家診所都能做到差異化營運。

在大消費市場中,我們對各種具有典型性的平台生長和競爭已經屢見不鮮,對於模式創新的平台計畫,時間視窗的把握和資本的推動,決定了圈地速度和攻守能力。

速度與激情之下,醫生的素質養成,對於其他創業者來說,仍然是一個需要小火慢熬的事情。久聞齒科創始人潘進勇對說,優質的牙科醫生,從理性層面和觀念上需要有全面綜合的技術能力。此外,還需要很高的人文素養,去關懷就診物件。

「你怎麽去評價這一天的意義?你去評價它時只要想著一定要變成數位,不管是多少錢,這種線性化都是沒有辦法用來丈量生命的價值的。」顯然,民營口腔市場在跑馬圈地過程中,還要兼顧一個很重要的定位,醫生是一個彌合專業和普通大眾之間距離的工作,這是人數無法堆積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