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腦葉的功能解剖及病損表現

2023-12-05健康

額葉的功能解剖

額葉在大腦半球表面的前1/3位置,前為額極,後與頂葉由中央溝分隔,下與顳葉由外側裂分隔,深部與扣帶回由扣帶溝分隔。

中央溝前方有中央前溝,兩溝之間為中央前回。中央前回前方有額上溝和額下溝,將額葉外側面的其他部份分為額上回、額中回和額下回。

額葉重要的功能分區總結如下:

1、額極:

位於額葉前端。

有廣泛的聯絡纖維,與記憶、判斷、抽象思維、情感和沖動行為有關。

2、軀體運動中樞:

位於中央前回(第4區)和中央旁小葉前部(第6區)。

是控制骨骼肌隨意運動的初級(最高)中樞。

特點:①交叉性支配:主要指的是上下肢肌肉、面部下部表情肌、伸舌肌的隨意運動受對側軀體運動中樞支配。但軀幹和其他腦神經支配的肌肉雙側支配,如眼外肌、咽喉肌、咀嚼肌等。②倒置管理(頭面部是正的):中央旁小葉前部、中央前回上部支配下肢,中央前回中部支配軀幹和上肢,中央前回下部支配頭面部。

3、運動性語言中樞(又稱Broca區、說話中樞):

位於額下回後部(第44區、第45區)。

額下回後部與中央前回控制口面部肌肉功能區距離較近,故此語言中樞與說有關。

4、側視中樞:

位於額中回後部(第8區)。

支配兩側眼球同時向對側註視及頭頸向對側轉動。

5、書寫中樞:

位於額中回後部(第8區)。在側視中樞更後方。

額中回後部與中央前回控制手部運動的功能區距離較近,故此語言中樞與寫有關。

不同的分區損傷後會有不同的表現:

1、額極病變:

以精神障礙為主。表現為記憶力和註意力減退、表情淡漠、反應遲鈍、缺乏始動性和內省力、思維和綜合能力下降、可有欣快或易怒。

2、中央前回病變:

刺激性病變:對側上、下肢或面部抽搐(Jackson癲癇),繼發全身性癲癇發作。

破壞性病變:單癱。(上部損傷→對側下肢癱瘓;下部損傷→對側面、舌或上肢單癱)。

3、旁中央小葉病變:

對側膝以下癱瘓。

4、額上回後部病變:

對側上肢強握和摸索反應。

強握反應:物體接觸患者病變對側手掌時,緊握該物體不放。

摸索反應:物體接觸患者病變對側手掌時,該手掌向各個方向摸索,直至抓住該物體緊握不放為止。

5、額中回後部病變:

刺激性病變:雙眼向對側凝視。

破壞性病變:雙眼向病竈側凝視,即向對側凝視麻痹。

6、額中回更後部病變:

失寫癥,患者手部可以運動,但無法寫字,表現為寫字障礙。

7、優勢半球額下回後部病變:

運動性失語(Broca失語),能夠聽懂別人的言語,自己只能表達簡單的詞句,嚴重者完全不會說話,但可以發音。

8、 額葉底面病變:

飲食過量、胃腸蠕動過度、多尿、高熱、出汗和皮膚血管擴張。

同側嗅覺缺失和視神經萎縮;對側視乳頭水腫。

頂葉的功能解剖

頂葉,前借 中央溝 與額葉分隔、下借 外側裂 與顳葉分隔、後借 頂枕溝 與枕葉分隔,其內側面位於 扣帶溝 之上。

楔前葉屬於頂上小葉的一部份,位於大腦內側面。

中央溝後側有與之平行的中央後溝,中央溝與中央後溝之間為 中央後回 。中央後回後面有縱行的頂內溝,將頂葉後部份為 頂上小葉 和 頂下小葉 。頂下小葉由 緣上回 和 角回 組成,緣上回圍繞在外側裂終末端,角回位於顳上溝末端。

端腦外側面的溝與回。

一、頂葉功能區:

1、皮質感覺區: 中央後回 ,為深、淺感覺的皮質中樞,各部位代表區的排列同中央前回運動區一樣,也成「倒人狀」,頭部在下面而足在頂端。

頂上小葉 ,為觸覺和實體覺的皮質中樞,即能透過觸摸來認識已熟悉的物體。

大腦能夠產生有意識的感覺,靠的就是皮質感覺中樞。

2、運用中樞: 優勢側緣上回 是運用功能的皮質代表區,與復雜動作和勞動技巧有關。

3、視覺性語言中樞: 位於 優勢側角回 ,又稱閱讀中樞,靠近視覺中樞,主要作用是理解看到的文字和符號。

語言中樞包括: (感覺性語言中樞、Wernick區、顳上回後部)、 (運動性語言中樞、Broca區、額下回後部)、 (視覺性語言中樞、閱讀中樞、頂下小葉角回)、 (書寫中樞、額中回後部)。

二、病損表現:

1、中央後回: 破壞性病變主要表現為病竈對側肢體 感覺障礙 。這種感覺障礙猶如中央前回病變所致的單癱一樣,往往局限於某一肢體。多表現為感覺麻木、沈重、力弱、活動欠靈便。檢查時主要表現為對側肢體感覺減退,很少出現完全缺失。

刺激性病變可出現病竈對側肢體的 感覺性癲癇 。表現為:麻感、觸電感、蟻走感、針刺感、溫熱感、動作感、變形感或肢體缺失感,有時產生難以描述的整個頭部或全身的異常感覺。

如擴散到中央前回運動區,可引起 運動性發作 ,也可延伸為全身抽搐及意識喪失。

2、頂上小葉: 病變表現為 實體覺障礙 。患者能夠透過觸摸描述物體的大小、形狀等資訊,但無法辨別出是什麽物體。

3、非優勢側頂下小葉: 病變常表現為 體象障礙 。

體像障礙是指:患者基本感知功能正常,但對自己身體部位的存在、空間位置和各部份之間的關系認識障礙。表現有:自體部位失認(負性體象障礙)、偏側肢體忽視、痛覺缺失和幻肢癥(正性體象障礙)等。

左側忽略的患者進行臨摹測試時,會忽略左側的影像,僅僅臨摹出右側半的影像。

4、優勢側角回: 病變時會出現 格斯特曼症候群 (Gerstmann),主要表現有:手指失認、左右失認(左右辨別不能)、失寫癥(書寫不能)、失算癥(計算不能)。

如累及到視覺性語言中樞,常伴 失讀癥 ,表現為:患者視覺沒有問題,但無法理解文字及符號的意義。

5、優勢側緣上回: 病變時可產生 雙側失用癥 。

因優勢側緣上回發出的纖維至同側中央前回運動中樞,再經胼胝體到達對側中央前回運動中樞,因此病變時可產生雙側失用癥。

失用癥即為運用障礙,是指大腦高級部位功能失調,表現為運用行為障礙。患者並不存在運動及感覺障礙,患者神誌清楚,對所要求完成的動作能充分的理解,卻不能執行,不能完成他原先早已掌握了的、病前能完成的、有目的性的技巧動作。

顳葉的功能解剖

顳葉,位於外側裂下方,頂枕溝前方。從外側面看,顳葉的分界線為: 頂枕溝和枕前切跡的連線 、 其連線中點與外側裂末端的連線 、 外側裂 。

外側面的顳上溝和顳下溝將顳葉分為3個部份,分別是: 顳上回 、 顳中回 和 顳下回 。顳上回的一部份掩入外側裂中,為 顳橫回 。

一、顳葉功能區:

1、感覺性語言中樞(Wernicke區):

位於 優勢半球顳上回後部 ,其作用是理解他人說話的含義。

語言中樞包括: (感覺性語言中樞、Wernick區、顳上回後部)、 (運動性語言中樞、Broca區、額下回後部)、 (視覺性語言中樞、閱讀中樞、頂下小葉角回)、 (書寫中樞、額中回後部)。

2、聽覺中樞:

位於 顳上回中部及顳橫回 。

3、嗅覺中樞:

位於 鉤回和海馬回前部 ,接受雙側嗅覺纖維的傳入。

4、顳葉前部:

與記憶、聯想、比較等高級神經活動有關。

5、顳葉內側

此區域屬於邊緣系統,海馬是其中的重要結構,與記憶、精神、行為和內臟功能有關。

二、病損表現:

1、優勢半球顳上回後部(Wernicke區)損害:

表現為 感覺性失語(Wernicke失語 )。患者能夠聽見對方和自己說話的聲音,但不能理解說話的含義。

2、優勢半球顳中回後部損害:

表現為 命名性失語 。患者對一個物體能說出它的用途,但無法說出物體的名稱。如對鋼筆,只能說出是「寫字用的」,但不能說出「鋼筆」名稱。如果告訴他這叫「鋼筆」,患者能夠復述,但很快又會忘掉。

3、鉤回損害:

可出現幻嗅和幻味,做舔舌、咀嚼動作,臨床上稱之為 鉤回發作 。

4、海馬損害:

可發生 癲癇 ,出現 幻覺、錯覺、自動癥、似曾相識感、情感異常、精神異常、內臟癥狀和抽搐 ,還可能出現嚴重的 近記憶問題 。

5、優勢側顳葉廣泛損害:

可出現 精神癥狀 ,多為人格改變、情緒異常、記憶障礙、精神遲鈍和表情淡漠。

枕葉的功能解剖

枕葉,位於 頂枕溝和枕前切跡連線 的後方,主要與視覺有關。

枕後端為 枕極 ,內側面以距狀溝分成 楔回 和 舌回 。

一、枕葉功能區:

1.視覺中樞:

圍繞距狀溝的皮質為視中樞,亦稱紋狀區,接受外側膝狀體傳來的視網膜視覺沖動。

距狀裂上方的視皮質接受上部視網膜傳來的沖動,下方的視皮質接受下部視網膜傳來的沖動。

二、病損表現:

枕葉損害主要引起視覺障礙。

1. 視覺中樞病變:

刺激性病變可出現 幻視現象 ,表現為:閃光、暗影、色彩等。破壞性病變可出現 視野缺損 。

視野缺損的型別取決於視皮質損害範圍的大小:

①雙側視覺中樞病變產生 皮質盲 ,表現為全盲,視物不見,但對光反射存在;

②一側視中樞病變可產生 偏盲 ,特點為對側視野同向性偏盲,而中心視力不受影響,稱黃斑回避;

③距狀裂以下舌回損害可產生對側 同向性上象限盲 ;距狀裂以上楔回損害可產生對側 同向性下象限盲 。

2. 優勢側紋狀區周圍病變:

患者出現 視覺失認 ,表現為:視力視野均正常,但對圖形、面容或顏色等都失去辨別能力,有時需借助於觸覺方可辨認。

3. 頂枕顳交界區病變:

可出現 視物變形 ,患者對所看物體發生變大、變小、形狀歪斜及顏色改變等現象,這些癥狀有時是癲癇的先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