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膝蓋一動就哢哢響,可能與這4種病有關

2024-10-28健康

來源:生命時報微信公眾號

你有沒有發生過這樣的情況,蹺二郎腿時、跑步時、久坐起身時,常會聽到膝蓋「哢」的一聲,似乎被什麽卡了一下。

醫學上,這種「哢哢」響被稱為關節彈響,一般分兩種,一種是生理性彈響,另一種是病理性的。

【生命時報】綜合多位專家觀點,告訴你哪種膝蓋彈響需要就醫。

膝蓋彈響,分病理性和生理性

膝蓋哢哢響,到底是哪裏發出的聲音?

深圳大學總醫院關節創傷科主任尚劍表示,關節腔是負壓密閉空間,如果受到牽拉或屈折時的拉力值超過腔內負壓值,關節內就會產生一個腔隙,周圍瓦斯會快速向腔隙擴散,與關節液一起震動,從而發出「哢哢」的彈響聲,比如掰手指發出聲音。

大多數彈響屬於生理性的,不會伴有其他不適,對膝蓋本身沒有危害,不需要特別處理,也不必過分擔憂。

生理性彈響: 一般來說,生理性彈響的響聲清脆、單一、不重復,常在關節受到突然牽拉或屈折時出現,可伴有關節輕微疼痛,但彈響後關節常感到輕松。

病理性彈響: 常伴有其他癥狀,比如關節酸痛、腫脹,往往提示膝關節出問題了。

一旦彈響伴有以下癥狀時,必須引起重視,盡早明確病因。

疼痛

常見於膝蓋內側、關節間隙以上部位,勞累、運動後會加重,休息後緩解;寒冷後加重,溫暖後減輕。

腫脹

多出現在膝蓋骨上方、大腿前側或兩個膝眼(膝蓋下凹陷處),休息後可緩解,甚至消失。

無力

有骨關節病的老年患者,會出現膝關節無力和上下樓困難。

卡殼

膝關節炎患者走路時關節常卡住,但過一會兒又沒事了。

晨僵

這是類風濕關節炎的典型癥狀,不少早期骨關節炎患者晨起時也會覺得關節僵硬,需活動一會兒才能舒展,但隨著病情加重可發展為疼痛。

病理性彈響的有4種

在常見膝關節疾病中,最易出現病理性彈響的有4種,以關節軟骨磨損、半月板損傷引發的彈響最常見。

1

關節軟骨磨損

關節表面有軟骨包裹,但隨著年齡增長,軟骨厚度逐漸變薄;頻繁使用、劇烈運動、體重增加可使軟骨發生磨損,甚至出現表面皸裂、脫落。當軟骨表面不再光整時,屈伸關節就能聽到明顯「哢哢」聲,特別是上下樓梯、蹲起時,可伴有劇烈疼痛。

2

半月板損傷

半月板是膝關節內的襯墊結構,質地較軟,膝關節外傷或老化常導致半月板撕裂。如果撕裂後的半月板卡在關節間隙,隨著關節屈伸與軟骨相互摩擦,就會引起彈響、疼痛及卡頓感。

3

髂脛束攣縮

隨著膝關節屈伸,拉緊的髂脛束與股骨外側髁反復、過度摩擦,會產生炎癥。此時,關節屈伸可伴有彈響,多出現在膝關節前外側區域,尤其是在膝關節屈曲20°~30°時摩擦最明顯,伴有疼痛,休息可緩解。

4

髕股關節紊亂

多見於髁淺平、高/低位髕骨及大腿肌力不足者。特點是膝前彈響,聲音清脆或低鈍,伴有摩擦感。

4個動作保護膝關節

保護膝關節,首先要明確致病的主要因素,然後針對性進行調整和改善,不能只局限膝關節局部的治療和鍛煉,要針對臀、髖、踝關節整個用力鏈進行鍛煉。推薦以下四個常用的鍛煉方法,以增強股膝關節周圍重要肌肉的力量:

大腿前側肌肉

坐在椅子上,擡起一條腿水平伸直,堅持5~10秒後放下,再換腿做。

大腿外側肌肉

面向右側躺下,將左腿向上方擡起20厘米,堅持5秒放下,換另一側。

大腿後側肌肉

側躺,腳後跟向後踢,緩緩放下。屈髖緩緩上擡,有控制放下。

小腿後側肌肉

手扶椅背或桌沿,踮起腳跟後緩慢放下。

以上動作每天做兩組,每組30次。

通常來說,關節僅偶爾出現響聲,只要不疼,不影響日常活動,就不用過於擔心。如果發生頻率較高,對生活有一定困擾,需要及時就醫,查明原因,對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