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狂吞87家醫院,愛爾模式再提速

2024-07-31健康

斑馬消費 沈庹

短短兩個月內,先後將87家眼科醫療收入麾下。愛爾這艘眼科並購機器,再度提速。

作為民營眼科大佬,愛爾眼科一直以體外產業基金孵化模式,尋求規模性擴張。按照此前公司的說法,隨著企業體量越來越大,資金越來越強,承載力將越來越高,產業基金模式只是階段性。

不過,在規模為王的當下,愛爾的並購暫不會減速。

再度出手

眼科並購市場風雲再起。7月29日晚間,「大胃王」愛爾眼科(300015.SZ)披露公告,準備一口氣吞下虎門愛爾等35家眼科醫院控股權,對價合計8.98億元。

這些眼科醫院,除福州愛爾位於省會城市,其余均位於中西部地區的地級市和縣城。

2023年,上述35家醫院營收規模合計7.4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5.31%。其中,至少14家標的,去年仍處於虧損狀態。呂梁愛爾眼科、瀘州龍馬潭愛爾眼科,以及六盤水愛爾眼科,分別凈虧損234.73萬元、208.24萬元和234.26萬元。

愛爾眼科樂觀地認為,這些標的醫院正處於盈虧平衡或扭虧為盈的階段,預計未來業績將會保持持續增長態勢。

公司收購這些下沈市場眼科醫院,意在盡快完善區域市場布局,形成規模效應,深化在全國各地分級連鎖體系,鞏固自身領先地位。

近兩年來,愛爾眼科完成大中城市布局後,持續加碼下沈市場。

今年5月底,斥資13.44億元收購周口愛爾、重慶眼視光等52家眼科機構,除重慶眼視光、南昌洪城愛爾外,其余全部來自地市級和縣城。2023年,公司先後發起兩次並購,合計收購26家醫療機構股權,標的大多位於下沈市場。

不過,並購的訊息,並未在二級市場掀起太大的波瀾。昨日收盤,愛爾眼科股價僅微漲0.79%。

並購加速

愛爾眼科之所以能成為民營眼科巨頭,內生增長+外延並購,是公司做大規模的利器。在經年累月的實踐中,公司總結出一套成熟的商業模式。

常規動作是,由公司輸出品牌和管理資源,推動潛在標的良性成長,待其長大成熟,公司再來「摘桃子」。

這次並購同樣如此。這些被並購的醫院,均由合夥機構先期介入培育,熬過盈虧平衡點後,裝入上市公司。

以運城愛爾眼科為例,其於2018年2月設立,當年8月,湖南亮視長銀進入控股。本次收購其51%股權,作價5304萬元。湖南亮視長銀於2018年1月設立,控制此次並購的13家醫療標的。

另外,陪伴這些眼科醫療標的成長的,還有湖南亮視中星、亮視晨星以及天津愛信,三者背後最大出資方均為平安匯通,其為平安基金旗下企業。

在上述4家合夥機構中,愛爾眼科子公司拉薩亮視,均有19%左右出資份額。

如何讓潛在並購標的獲得持續經營能力?愛爾眼科已搭建了一個臨床、科研、教學乃至培訓的平台,助力潛在標的生長、成熟。

以公司在2020年並購的30家眼科醫院為例,被並入上市公司體系後,即便在3年特殊時期,其整體凈利潤復合年化增速仍超過28%。

在一些地級城市市場,愛爾眼科表現出強勁的吸金能力。2023年,衡陽愛爾、濱州滬濱愛爾、東莞愛爾等,年收入規模均已超2億元。

透過不斷並購,公司規模大幅增長。據公司官網,截至去年底,公司在全球擁有品牌醫院、眼科中心及診所881家,其中,中國內地有750家(包括上市公司旗下439家、產業並購基金旗下311家)。其中,地級市、縣級醫院占比約8成,基本實作全國布局。

截至去年底,公司因收購產生商譽的初始金額為約80.65億元,占資產總額的26.72%,已累計計提商譽減值準備15.32億元。

崛起之路

近視、幹眼癥和白內障,是眼科醫療市場三大消費主力。據山西證券研報,2025年國內眼科醫療服務市場規模將達到2521.5億元。

這條黃金賽道上,已催生出愛爾眼科,普瑞眼科、何氏眼科、華廈眼科等多家上市公司。

愛爾眼科,是發展最快的一家。據智研咨詢報告,2022年,愛爾眼科在眼科醫療服務市場擁有市場份額約11.3%,居行業第一。

1997年,經受海南房地產泡沫打擊之後,又經過數次生意挫折,公司創始人陳邦拿出僅有的3萬元,借「院中院」模式,涉足眼科醫療行業。

2000年左右,「院中院」遭遇政策性調整,陳邦選擇獨立開設眼科醫院。2001年,首家愛爾眼科在遼寧落地,隨後迅速在成都、長沙及武漢布局。

2009年,愛爾眼科攜19家眼科醫院登陸創業板,為A股首家民營上市醫院。

梳理發現,公司成長經歷了三個階段。2002年至2008年,是起步和探索分級連鎖模式的重要時期;2009年至2013年擁抱資本市場,獲得進一步發展。

2014年開始發展提速,得益於獨創的上市公司+PE基金模式。PE出錢,公司提供相關資源和管理輸出,新建醫院度過1-5年的培育期,公司再將其納入麾下,PE基金方面獲得相應收益,上市公司則擴大了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