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野菜香甜?也別自己動手!營養專家提醒:食用公園綠地內的野菜有安全風險

2024-03-17健康

資料圖 來源/東方IC(下同)

在暖和天氣和雨水的滋潤下,很多野菜悄無聲息地冒出了頭。公園、綠地裏,有些踏青的「熱情」遊客將它們帶回了家,還請上了餐桌。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營養科主任蔡駿提醒, 食用公園、綠地內的野菜有相當高的安全風險

「中國食用野菜的歷史悠久,野菜資源豐富,分布廣闊,有著深厚的食用文化底蘊。」蔡駿指出,「野菜是指可當作蔬菜或用來充饑的野生植物,非人工種植,靠風力、動物等傳播種子,自然生長。」上海的野生蔬菜約120多種,其中水芹菜、薺菜、草頭(苜蓿)等,已成為常年規模化、標準化種植的蔬菜。

野菜具有口味獨特、天然無汙染、藥食同源等特點,不過,公園綠地裏的野菜卻並非「人畜無害」。蔡駿說,人們在公園綠地見到的野菜,雖然是天然生長的,但公路、工廠附近綠地的野菜,受土壤中富集重金屬汙染的風險會大大增加。「此外,汽車尾氣釋放的致癌物多環芳烴、空氣中的各種汙染物也會在野菜葉片上沈積;一些公園和綠地為控制植物的蟲害或清除野草,會定期噴灑除草劑、殺蟲劑等,普通市民很難辨別自己采摘的野菜是否被有害物質浸潤。」蔡駿表示。

他還提醒大家,生長在真正野外環境的野菜也並不建議采摘食用。這是因為野外環境的土壤情況不詳,同樣存在被汙染的風險;另外,野外有許多野菜是有毒的,有些有毒植物與可食野菜長得很像,且混雜生長,容易出現誤認誤采。

「即使清楚野菜的來歷,確認了其安全性,也不建議過多食用野菜。」蔡駿說,多數野菜性寒、味苦,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吃多之後容易引發腸胃不適。一般野菜內草酸、生物堿的含量較高,過多的草酸、生物堿攝入會影響其他重要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引起腎結石、高尿酸血癥或痛風。

蔡駿說,部份野菜含有可致敏物質,如野生小蒜等野菜含有大量揮發油等植物活性物質,過敏體質者食用易引起過敏反應,出現皮膚瘙癢、紅腫等過敏癥狀;某些過敏體質的人食用馬齒莧後,如果皮膚在太陽下暴露,極易誘發日光性皮炎。

「烹飪野菜前,要摘凈去腐,充分清洗、浸泡、水焯處理後,再炒熟煮(蒸)透後才可安心食用。」他特別提醒,「老人、嬰幼兒、孕產婦、哺乳期婦女、過敏體質者等人群盡量不吃或少吃。」

新民晚報記者 郜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