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發現腸息肉不一定是壞事,4個「好處」不請自來,醫生真沒說反話

2024-08-20健康
40歲的吳先生在半年前陸續出現大便不成形、不規律等癥狀。有時候連續好幾天便秘,有時候又連續好幾天腹瀉,由於癥狀越來越嚴重,再加上在網上看到很多科普說「大便出現問題要及早去檢查,很可能是腸癌」,所以吳先生十分緊張。
前陣子在家人的陪同下,他來到醫院進行腸鏡檢查,檢查中發現了腸息肉。由於息肉並不大,所以在征得其家人同意後,醫生順勢就幫息肉給切除了。
然而就當吳先生從麻醉中醒來後,卻表現得很擔憂:「都說腸息肉的下一步是腸癌,我這息肉就算切除了後面應該也會長出來吧?會不會離癌不遠了?」
醫生笑了笑,說「腸息肉確實有一定的惡變風險,但並不是所有的腸息肉都會惡變,不用為此過於緊張。事實上,發現腸息肉真不一定就是壞事,甚至應該感到高興。」
看到這,也許很多人都感到不解了,發現腸息肉怎麽還成「好事」了?難不成是醫生在說反話?這究竟是醫者仁心還是為了利益不擇手段?
事實上,都不是!下面我們就具體說說,為什麽醫生認為發現腸息肉不一定是壞事。
一、發現腸息肉,能有效防止其進一步發展
腸癌早期癥狀非常隱蔽,有些在早期甚至沒有任何明顯癥狀,或者癥狀較為輕微、不典型;而息肉更是沒有癥狀,只有腸鏡檢查才能發現,其他的一些檢查,比如CT、彩超以及核磁等,往往都是無能為力的。
90%以上的結直腸癌是由息肉演變而來,及時發現息肉,能夠有效預防其進一步發展。所以,發現息肉不一定是壞事,腸息肉距離腸癌有很長一段距離,從腺瘤性息肉形成、發生異型增生,再到癌變,一般需要5-15年的時間,如果沒有發現,一直放任不管,說不定哪天再發現時就已經癌變了。
而如果能夠在早期檢查中發現息肉,並及時治療,則有很大機率將腸癌給扼殺在搖籃中。
二、發現腸息肉後,及時治療能夠有效避免進一步惡化或癌變
既然在檢查中發現了腸息肉,那下一步就是進行對應的治療,雖說有些息肉是良性的,但有些息肉卻不是善茬,發現後及時治療能夠有效避免其進一步惡化或癌變。
息肉根據病理學型別主要分為腫瘤性和非腫瘤性病變這兩種,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和錯構瘤性息肉屬於非腫瘤性息肉,一般都是良性的,尤其是增生性息肉的惡化風險更低。
而腺瘤性息肉、鋸齒狀病變和遺傳性腸息肉症候群都屬於腫瘤性息肉,大部份都是惡性的。
雖說有些是非腫瘤性息肉,但還是要從息肉的大小以及鏡下形態具體來看,只要體積足夠大,還是有惡變傾向。
比如長徑大於等於5公釐的息肉,建議在內鏡下切除,對於凹陷、扁平、鋸齒狀或者有絨毛成分的息肉,哪怕小於等於5公釐,也建議切除。
如果邊緣平坦、光滑、圓潤的息肉,一般是良性的,如果小於等於5公釐,可以隨訪觀察暫時不切除。如果外觀粗糙,有凹陷、扁平、潰瘍、出血或者壞死、星芒狀開口,那惡性病變的可能性比較大,是一定要切除的。
三、發現腸息肉後,有助於我們提高重視
對於腸癌或腸息肉,腸鏡是最有效的發現手段,不管是腸息肉還是腸癌早期,都能夠透過腸鏡發現。然而在臨床上,我遇到很多患者都很抗拒做腸鏡,抗拒的理由有很多,比如腸鏡檢查很麻煩、腸鏡比較貴、聽說腸鏡做起來人很痛苦,以及做腸鏡前要喝瀉藥,人會很難受等等。
事實上,40-74歲的人群,都是腸息肉和腸癌的篩查人群。上海市抗癌協會曾釋出建議,哪怕沒有明顯不適或者異常,45歲以上也一定要做一次腸鏡,如果家裏有得了腸癌的近親屬,建議最好40歲以前就開始篩查。
而對於檢查中發現有腸息肉的患者,更應該重視,定期進行腸鏡檢查。這種情況下的定期篩查,能很大程度上避免悲劇的發生,畢竟在這之前已經查出過腸息肉了,再不重視就真的只能怪自己了。
四、查出腸息肉後,有助於我們重視預防
在查出腸息肉前,很多人不僅不重視篩查,同時也不重視預防。而在查出腸息肉後,就一定要重視預防了,別再隨心所欲,想吃什麽就吃什麽,想做什麽就做什麽。
在腸癌的預防上,首先要註意飲食,飲食我們可以簡單歸納為「三高兩少」,也就是喜歡吃高蛋白、高脂肪和高熱量食物,兩少則指的是運動少和膳食纖維少。所以平時一定要註意運動和攝入膳食纖維,盡量避免「三高」飲食。
其次就是積極治療相關疾病,長期患有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有家族史的人群等要及早篩查,能有效預防。
最後就是重視早期癥狀,比如排除痔瘡等原因導致的,無緣無故的大便帶血;大便性狀改變,比如本來粗壯的大便突然變細了;大便習慣改變,比如突然間便秘或者腹瀉,或者便秘腹瀉交替出現,且沒有明顯誘因,持續時間較長等等。
重視預防,也能很大程度上避免腸癌的出現。
透過以上內容,其實我們可以發現,查出腸息肉真不是壞事,它一方面能給我們以警示,告訴我們該重視腸道健康了,另方面能提高我們的篩查和預防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