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瀉肺平喘,利水消腫——桑白皮

2024-08-14健康

桑白皮

【本草圖經】記載:「桑根白皮,作線以縫金創腸出者、更以熱雞血塗之。唐安金藏剖腹,用此法便愈」。桑白皮線是中國最早發明的外科手術縫合線,就是用桑根的白色內皮,去除表皮後露出柔軟的長纖維層,經過錘制加工而成的纖維細線。而桑白皮也是治療瀉肺平喘,利水消腫的一味良藥。

桑白皮,為桑科植物桑的幹燥根皮。全國大部份地區均產。秋末葉落時至次春發芽前采挖根部,刮去黃棕色粗皮,縱向剖開,剝取根皮,曬幹。切絲。以色白、皮厚、質柔韌、粉性足者為佳。

性狀特征:

桑白皮 呈扭曲的卷筒狀、槽狀或板片狀,長短寬窄不一,厚1~4公釐。外表面白色或淡黃白色,較平坦,有的殘留橙黃色或棕黃色鱗片狀粗皮;內表面黃白色或灰黃色,有細縱紋。體輕,質韌,纖維性強,難折斷,易縱向撕裂,撕裂時有粉塵飛揚。氣微,味微甘。

蜜桑白皮 呈不規則的絲條狀。表面深黃色或棕黃色,略具廣澤,滋潤,纖維性強,易縱向撕裂。氣微,味甜。

【性味與歸經】

甘、寒。歸肺經。

【功能與主治】

瀉肺平喘,利水消腫。用於肺熱喘咳,水腫脹滿少尿,面目肌膚浮腫。

【效用分析】

桑白皮甘寒,性降,主入肺經,能清瀉肺火及肺中水飲之邪,以清肺熱、平喘咳為專長,古有實熱痰黃咳降,肺熱郁結,則氣逆不降而為咳嗽,故肺有實熱痰黃咳喘者,可用本品清泄肺熱,化飲平喘。

桑白皮甘寒之性,能清肅肺氣,通調水道,為治水氣浮腫之常用藥。若肺氣壅閉,水道不行之水腫實證,癥見小便不利,面目浮腫之浮水印停肺,脹滿喘息,可以此瀉肺散邪,行水消腫。

【配伍套用】

1、桑白皮配地骨皮 桑白皮入氣分,重在瀉肺熱而平喘;地骨皮功能清泄肺熱,涼血退蒸。兩藥伍用,共奏清泄肺熱,止咳平喘之功,清肺熱而不傷陰,護陰液而不戀邪,適用於肺熱咳喘,痰多粘稠,身熱口渴者;亦治陰虛火旺,咳嗽兼心煩,手足心熱。

2、桑白皮配茯苓皮 桑白皮甘寒,長於瀉肺平喘,利水消腫;茯苓皮甘淡平,長於利水滲濕消腫。兩藥相合,利水消腫之力增強,適用於水腫、小便不利等。

【鑒別套用】

桑白皮與車前子

二者均甘寒,歸肺經,功能清肺化痰,利水消腫,治肺熱咳嗽、水腫、小便不利等。但桑白皮瀉肺平喘,利水消腫,偏於利水之上源,常用於肺熱咳喘及頭面浮腫之風水證。車前子性滑利,皮納於利水之下竅,多用於濕熱下註膀胱之小便不利、淋瀝澀痛等。

【方劑舉隅】

1、瀉白散(【小兒藥證直訣】)

藥物組成: 地骨皮、桑白皮、炙甘草。

功能與主治: 清泄肺熱,止咳平喘。適用於肺熱喘咳證。氣喘,咳嗽,皮膚蒸熟,日晡尤甚,舌紅苔黃,脈細數。

2、補肺湯(【雲岐子保命集】)

藥物組成: 桑白皮、熟地黃、人參、紫苑、黃芪、五味子。

功能與主治: 滋陰潤肺,補益肺氣。適用於肺腎陰虛,日晡潮熱,咳嗽痰多,氣逆作喘,自汗盜汗;虛勞,短氣自汗,易於感冒,時寒時熱,舌質淡,脈沈無力。

3、五皮飲(【中藏經】)

藥物組成: 生姜皮、桑白皮、陳橘皮、大腹皮、茯苓皮。

功能與主治: 行氣利水消腫,適用於水濕內停,外溢肌膚,頭面四肢悉腫,按之凹陷,氣喘胸悶,小便短少。

4、加味瀉白散(【外科證治全書】)

藥物組成: 桑白皮、地骨皮、生甘草、桔梗、辛夷、黃芩、陳皮、木桶通。

功能與主治: 宣肺清熱。適用於鼻痔,氣息不通,香臭莫辨,或臭不可近,痛不可止。

審稿專家:中山市人民醫院藥學部 劉銳鋒 主任藥師

作者:中山市人民醫院藥學部 主任藥師 廖礎欣